立夏 | 三大真諦:人要正大,心要強大,氣要博大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表示夏天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jié)。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绷?,是建立開始的意思。
夏,在古語里是大的意思。
所以,立夏的意思就是萬物至此皆長大也。

立夏之后,氣溫開始升高,炎熱降臨,雷雨增多,植物開始迅猛生長。人們正式告別春天,來到夏天。
1,人要正大立夏時節(jié),在《易經(jīng)》中屬于地天泰卦。地天泰,三陽開泰,陽氣壓倒陰氣,萬物繁盛,是大吉之象。天文學上,太陽到達黃經(jīng)45度,太陽高度角持續(xù)攀升,光照時間增長。歷經(jīng)一冬的積蓄,立夏時節(jié),一股正大陽氣充塞天地,貫通天地萬物,火熱而浩蕩。天地浩蕩的立夏,對應著人心磊落,光明正大??鬃诱f: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做事不遮掩,不卑瑣,正道直行,自然坦坦蕩蕩。秀才何岳,曾在一個官員家教書。官吏有事要去京城,于是把一箱金子放在何岳那里。告訴他:自己從京城回來再取。誰知官吏一去不回,十幾年了無音訊。后來,何岳找到官吏的后人,把一箱黃金如數(shù)奉還。一個人可以不偉大,但是不可以不正直。他們秉持內心的良知,時刻檢省,力求行得正,做得端,辦事正直、公道。內心沒有私利,敢于獨自面對天地鬼神。這樣一份浩然之氣,也是這個浮躁社會中最難得的貴氣。

2,心要強大立夏時節(jié),萬物強盛。這份強盛來自冬季的蟄伏,春節(jié)的積累,來自順應天時之意,更是來自內心的堅韌。人生,唯有內心強大,方能在從容中走向人生的壯大。王陽明曾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顔色一時明白起來”。萬事萬物都在人心里。內心強大的人不懼風雨,內心怯懦的人只會自怨自艾。王陽明一生歷經(jīng)磨難,入獄、暗殺、被貶、讒言,吃盡了人生的苦頭。可是他卻逆流而上,把上天的苦難,當成一次一次的磨練。龍場悟道,一夜成圣。臨終之時,一句:“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讓無數(shù)人心為之折。相反,同時代的唐伯虎,歷經(jīng)科場舞弊案之后,一蹶不振,潦倒半生。臨終之時,仍然是靈魂流落他鄉(xiāng),不得安頓。王陽明的弟子曾經(jīng)問他學問和打仗的法門,他說:此心不動,方能萬事從容。一個人內心堅韌,那么他的人生自然堅固。內心強大,人生也自然堅挺不倒。
3,氣要博大立夏處于春夏之交,天氣、物候都快速變化。立夏有三候: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這一時節(jié),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掘土,鄉(xiāng)間的野菜彼此爭相出土,攀爬生長。夏天,是四季中最有氣象的季節(jié),涵括萬物之生機,賦予萬物之生息。胸有萬物如天地,包容承載一切。有了這份大氣,才有了天地萬物的勃勃生機。做人也要大氣。大氣,是一個人最好的品質,最迷人的氣質。大氣,是不爭對錯。左宗棠曾因為言語不敬得罪了曾國藩,兩人因此絕交。曾國藩出山之后,主動寫信,與左宗棠握手言和。大氣之人,有大胸懷,能容人,能諒人。大氣,是不貪小利。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曾國藩常對曾國荃說:“獨享功名是折損福氣的辦法,和別人分享功名才是接受福分的途徑?!睂τ谑窒滤麖牟涣邌?,只要有能力,名位財富,都肯與之共享。所以,跟隨他的人越來越多,他事業(yè)的根基也越來越牢。大氣,是大的眼光與格局。國學大師錢穆老先生游一座古剎,看到一個小沙彌在一棵歷經(jīng)百年風霜的古松旁種一種觀賞植物“夾竹桃”。老先生由此感慨地說:“以前,僧人種樹時,已經(jīng)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愿景,而今,小沙彌在這里種花,他的眼光僅僅是想到明年哪!”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一個人大事難成,不是才華不夠,機遇一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惶幤鋵?,不居其華。大氣,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是一個人的胸懷,也是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大氣之人,有大的擔當;大氣之人,有大的福氣。
立夏的真諦是大,是萬物生長繁盛的大氣象。為人正直,內心強大,胸懷大氣,則是立夏帶給我們的至高啟示,是在這個時節(jié)法則天地、天人合一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