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們的故事,不夠看
作為不專業(yè)女性關系研究者,實在太嗑《乘風破浪》這一季的女人們了。真的,女人們的偉大友誼,比戀愛還甜。舞臺落幕,成不成團都不重要了。我更愛嗑這一季具體而閃亮的姐妹情。
多年以后,Twins重新唱《下一站天后》,打動觀眾的不是這首被反復唱誦過的歌,而是她們一起走過風風雨雨的21年,“下一個時光循環(huán)開始了”,而她們仍然在對方身邊。

成團夜的晚上,張薔唱著《給給》,實在是太應景了,像是獻給所有姐姐的歌:“給給,把該給的給給,給路途中拉你一把的人”。
張薔一開始沒想到能在這里交到朋友。她從節(jié)目一開始就很想逃跑,以為跟大家“有代溝”,在一起玩,聽不懂年輕人的梗,但日子越到后面,卻有點不舍得了,因為“我發(fā)現(xiàn)你們是真實的”,哪怕年齡不同,個性迥異,卻都建立起像家人一樣的關系。

姐姐們的情誼,經(jīng)常誕生在練舞室、宿舍和飯桌上。觀眾能看見具體生活的影子:“瘋批”室友、形影不離的閨蜜、佛系辣媽、搖滾女朋友,還有陪著你長大的好朋友。

總有一個姐姐熱愛聚餐和請吃飯,總有幾個饞嘴的伙伴嗷嗷待哺;總有一個“沒頭腦”,和“不高興”在一起就成了相聲組合;總有一個拽姐姐會被淘氣包感化,訓練得多累都能逗你笑。
劉戀離開得太早了,觀眾在二公以后才get到她的學霸+總裁氣質。她被淘汰時,幾個女人的妝都花了。觀眾一邊抱怨淘汰的殘忍,為分別跟著傷神,一邊又感嘆姐妹情實在戳心又好嗑。兩個月過去了,還有觀眾反復溫習《夢中人》。

成年女性之間的友誼,最脆弱的部分并不是攀比,而是生活的繁忙,女性內心的排序常常因為各自的家庭生活而發(fā)生改變,閨蜜常常會被放置于后排。來節(jié)目的這幾個月,姐姐們暫時放下了其他的身份,她們自然而然地與其他女性產(chǎn)生波動,有了共振。
觀眾看得感動,甚至掉淚,也摻雜著與女性經(jīng)驗有關的情緒?!伴|蜜”這詞在輿論里經(jīng)常被污名化,染滿桃色背叛或斤斤計較的刻板印象,它也常被認定為是脆弱關系、虛情假意、矯揉造作的代名詞??烧鎸嵉呐藗兊纳畈⒎沁@樣。
女性的友誼比這復雜又偉大得多。像《海街日記》,女人們左右托舉、彼此照射也相互砥礪。女性們的親密關系,也可如樹般纏繞在一起。

并不脆弱、反而偉大的姐妹情
一個迷思是,每當四個以上的女人聚在一起,人們就習慣性預設雌競的好戲即將上演。
韓國的生活流電影《女演員們》演的便是她們扯頭花的景觀。六個名利場里的女人,卡位、資歷、人氣與年齡都不同,有各自的鋒芒,也都有焦慮和敵對情緒,友誼也不過虛與委蛇。
在一個小時的無聊扯頭花之后,電影才開始有意思。六個女人被大雪所迫,只能聚在飯桌上吃喝、聊天,她們的“戰(zhàn)爭”意識一點一點地溶解,一起共享了神奇的平安夜。不知道柔軟的情愫是從哪一句話開啟的,她們聊年齡焦慮、聊破碎的婚姻、聊事業(yè)困局,只是短短幾小時,幾個女人從假想敵成了可以交心的關系。畢竟女明星們都面對著相似的現(xiàn)實,又如何不能共情。

而在《乘風破浪》里,姐姐們一次又一次地在宿舍里吃飯、游戲,一起練習。她們有著不同的身份經(jīng)驗,是實力派唱將、甜心歌手、迪斯科女王……到了真人秀這種外在條件真空的場域,經(jīng)驗、年齡、婚姻關系、人氣與身價等等條件暫時隱匿了,我們看著她們從陌生人,變成朋友,變成會笑、會鬧、能交心的好友。
女性聯(lián)結友誼的方式,也可以那么理想主義:因為有共同理想、有同樣志趣愛好,有著相似的向往、有類似的生命體驗,女人們走到了一起。當然,還有帶著對另外一個陌生生命體真誠的好奇與贊賞。
女人不需要在假想的斗獸場中非分出個你死我活。只要給姐姐的舞臺足夠多,給30歲女性的空間足夠大,就不必反復背誦社會達爾文法則,暗中揣摩女性關系。佛系躺平的張薔早就深諳這一點:外面有更大的世界,而評判她的價值標尺,不只看舞臺排名。
女人們練舞、練歌、比賽、開派對、吃宵夜、搞惡作劇,以不同的形狀,具體地嵌入對方的生活之中,看著她們抖機靈,觀眾也跟著笑了,也容易跟著移情。我們很難看得到女明星們成名以后,還能回歸少年時期夏令營一般的公共生活。她們暫時擱置各自的行程、家庭,只作為她們本身,而不是誰的女兒、妻子、媽媽,和其他女人一起生活。

當我們尋找描述男性友誼的詞語時,會想起 “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樣的詞,犧牲精神是崇高的,將朋友前置是雄性氣質的展現(xiàn)。但要找與女性友誼的有關詞語,卻發(fā)現(xiàn)好多都是以閨閣生活為中心,比如“閨中密友”“縞纻之交”??僧斉栽絹碓缴钊胪獠可?,并在職場上闖蕩,女人們的友誼,也不乏這種共患難的場景。
做30+女團,是姐姐們的“中年熱血”,重新找可能與意義,一起去接受輿論的審視,“一起練了九個小時的舞”“一起在深夜嗦過面”,也是一種“姐妹情”的具體意義。
大結局還沒放送,朱潔靜和張歆藝因為七夕聚餐上了熱搜,一堆網(wǎng)友在底下嗑她們的姐妹情。女性友誼,不只源于閨閣生活,也可能是起源于一起訓練的那些夜晚,黑燈瞎火,偷偷一起吃自熱鍋和泡面。

姐姐們的共同體
如果揉碎她們的故事,可從姐姐身上看到好些共同的經(jīng)歷。
比如練舞二十年,身上有過大小的傷痕;比如她們都從黃金千禧年走來,被好多人愛過,也被各種八卦、緋聞和背叛重傷過;比如都是特別愛音樂,愛到骨子里的人,好多年都在錄音室里搗弄。
她們也都各自在娛樂圈里打過滾,有過順應,有過妥協(xié)。有一些姐姐,在舞臺上有了顛覆性的表演,郭采潔終于能玩搖滾了,第一次Solo時她幾乎半跪在地上,于文文不再演乖乖女,拿起了吉他,她們都曾按照十來年前的市場需求,被包裝得脆弱、柔美,后來終于可以剝掉這種外衣表達自己。

但沒想到整一季我最愛的合作是王心凌和譚維維唱的《山海》,兩個截然不同的女人,在一起卻那么融合、和諧,把好多人看呆了,沒想到王心凌唱起搖滾的高音,一下子就把全場鎮(zhèn)住了,她那么適合當那一片悠遠卻仍有浪潮的海。

譚維維太適合代表山。在排練和表演時她總是作為姐姐們的后盾而存在,而在更廣闊的世界里,她為女性及她們的命運唱過好多歌。
她倆竟然都是1982年出生的,譚維維比王心凌晚出生一個月,像是冥冥中就注定要合作似的。兩個氣場如此不同的人,混合得如此美妙,觀眾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永遠要做甜心,和擁有對抗的勇氣并不矛盾。

她們解答的是不同的問題。第一期節(jié)目,王心凌就直面了觀眾的困惑和不解,到40歲了,還可以當甜美偶像嗎?而王心凌回應,當個甜心奶奶也沒什么不好,80歲還要唱跳。王心凌重新成為夏天的背景音樂,讓人想起所有煩惱皆因戀愛而始而終的夏天。
譚維維的歌,越來越能給人力量感了,前兩年的專輯《3811》,她唱的是女性的不同姿態(tài)。
節(jié)目里她表演了新作品《但求疼》,她在舞臺上拋掉了華麗的羽毛外套,走進火里,再走進水里,再縱身倒下,如一位女性生命歷程的再現(xiàn)。

這種相輔相成、相互填補的女性友誼,我真的可以一路嗑到老。譚維維一下子就看見了王心凌真實的性格,相處過幾天,就認定她太有當隊長的能力和性格。觀眾聽了王心凌的歌20年,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她是那么努力、那么負責、那么縝密的人。

姐姐們從陌生建立起牽絆,也是因為對某一種抵達的向往。相同磁場的人自然地聚在一起,貌似不同的人,卻也看到對方的閃光。王心凌可以永遠做甜心,譚維維則會一直都是所有女性的山。

女性群像,不妨多來一些
《乘風破浪》第一季是女性個體的重新表達,第三季則是女人們的群像,觀眾能透過攝像頭,觀察女人之間的具體關系。沒有扯頭花的戲可看,姐姐們之間更像是女性烏托邦同盟的關系。


得見這幾年女性表達多了起來,女性節(jié)目從極度稀缺到豐富,大眾對女性群像的印象已經(jīng)變了,不再靠狗血刺激腎上腺素。而女人們不再是被審視、被挑選的姿態(tài)。
女人共同體有好多溫暖的力量,這一季有好多細膩的團體表達,必須說,內卷時代,實在太需要姐姐們強大的共情能力。
許茹蕓離開舞臺的時候,只是說覺得非??鞓罚鼓苷J識到那么多姐姐,還給好多姐姐送上手寫的卡片,每一位姐姐她都寫了細致的觀察。如果沒有對人有好奇心,沒有分享情感的能量,是無法完成這種情感傳遞的。

這是許茹蕓離開時給姐姐們的手寫信。/《乘風破浪》
成熟的姐姐們,似乎更擅長做“我看見你”和“我喜歡你”的情感表述,她們知道真誠是可貴的,對他人的好奇才是情感的開始。在世界諸多沖突共生的時間,這種柔韌顯得太美、太可貴了。女人們之間構建情感關系社會,簡直就是電影里“雌競”的反義詞。她們的存在實在能傳遞好多美好。女人們之間的糖,真的怎么嗑都不膩。
《乘風破浪》系列最美麗的一點是,讓人重新看見30+女性,希望她們不被所謂的市場規(guī)則淘汰,第3季淡化了舞臺輸和贏的較量,姐姐們塑造了自己的烏托邦公約,只想讓彼此陪伴的日程更多一點。她們在不同的年紀,回歸到如少年的夏天。觀眾透過棱鏡里面去看自己,看她們的女性友誼。

在姐姐們30/40/50歲的這個夏天,她們還能認識到讓她們擁有新的力量的人,依然能找到內心的驅動力,還有建立深厚羈絆的可能,這不就是一封來自未來、美麗的信,原來女人的友誼,可以在任何時期開啟。

哪怕是女性力量經(jīng)常被敘述的今天,講女性情誼的文藝作品也還是太少了,關于女人們一起努力、熱血的故事,也還是太少被講述了。姐姐們之間的故事,不妨多來一些。

作者:Feliciaaa
新周刊版權所有,未經(jīng)允許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