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救命恩人:為救曹操而死,他的兒子卻被曹丕殺害
曹操在沒有成為東漢權(quán)臣前,曾率軍與青州黃巾交戰(zhàn),一度陷入不利的狀況,甚至差點戰(zhàn)死。在關鍵時刻,一位將領不顧自身安危,沖入重圍,將曹操救出,結(jié)果自己卻戰(zhàn)死沙場。假如沒有這位救命恩人,曹操別說做什么魏王了,他的人生有可能就此終結(jié)。然而,曹丕在稱帝后,卻將父親救命恩人的遺孤殺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曹操的這位救命恩人名叫鮑信,是泰山平陽人。鮑信“少有大節(jié),寬厚愛人,沈毅有謀”,他在東漢末年被大將軍何進任命為騎都尉,奉命回鄉(xiāng)募兵。鮑信率領招募到的千余士兵打算回到洛陽,可是走到成皋時,他就得到何進遇害的消息。鮑信抵達洛陽時,董卓也已經(jīng)進京。鮑信勸袁紹除掉董卓,但袁紹未敢動手。

鮑信離開洛陽,回到家鄉(xiāng),“收徒眾二萬,騎七百,輜重五千余乘”。190年,袁紹、曹操等人起兵討伐董卓,鮑信也率部參加,還被曹操推薦為濟北相。192年,兗州刺史劉岱不聽鮑信的勸說,執(zhí)意與青州黃巾交戰(zhàn),結(jié)果兵敗被殺。之后,鮑信與州吏萬潛等人來到東郡,迎接曹操入主兗州。
曹操認為青州黃巾在取勝后會驕傲輕敵,于是想在壽張“設奇兵挑擊之”。曹操、鮑信率先抵達戰(zhàn)場,與青州黃巾突然遭遇,可是曹操的步軍還沒有抵達戰(zhàn)場。交戰(zhàn)之后,曹操陷入不利的狀況,鮑信拼死作戰(zhàn),才讓曹操突破重圍,可是他卻戰(zhàn)死沙場。戰(zhàn)后曹操派人求購鮑信的尸首,但卻未能找到,“于是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

212年,曹操被漢獻帝授予“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權(quán)力,他沒有忘記鮑信的功績,封鮑信的長子鮑邵為新都亭侯,加拜騎都尉,使持節(jié),另一個兒子鮑勛也被征召為丞相掾。217年,曹丕被立為太子,鮑勛出任太子中庶子,之后又出任黃門侍郎、魏郡西部都尉等職。
鮑勛這個人性格剛直,“守正不撓”,在侍奉曹丕時,兩人的關系就很差。當時,曹丕夫人郭氏的弟弟擔任曲周縣吏,此人“斷盜官布,法應棄市”。曹丕聞訊多次給鮑信寫信,要他把這件事壓下來,但鮑勛剛直不阿,將這件事如實上奏給曹操。自此,曹丕對鮑勛心懷怨恨。曹丕稱帝后,鮑勛出任駙馬都尉兼侍中。

鮑勛多次向曹丕勸諫,“今之所急,唯在軍農(nóng),寬惠百姓。臺榭苑囿,宜以為后”。結(jié)果反而惹怒了曹丕,鮑勛被外放為右中郎將。225年,曹丕打算派兵伐吳,在討論這件事的時候,鮑勛表示反對。曹丕更加生氣,“左遷勛為治書執(zhí)法”。后來,曹丕還是出兵東吳了,但卻無功而返。大軍在途經(jīng)陳留時,太守孫邕在朝見皇帝后,順路去見鮑勛。
當時,營壘還未建成,只是樹立了營標,孫邕“行不從正道”,結(jié)果被人彈劾。鮑勛認為“塹壘未成,解止不舉”,所以沒有追究??墒遣茇s小題大做,認為“勛指鹿作馬,收付廷尉”。鮑勛根本不是死罪,可是曹丕卻要將其處死。文武百官都說“勛父信有功於太祖”,但曹丕不予理睬,最終處死了鮑勛。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