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藥酸》:這就是宋代的電影海報?!


眼下,北京故宮有一個展覽,叫“眾生百態(tài)”,上圖就是他們的官方海報,海報上有兩個奇怪的人。

這兩個人是從宋畫里摳出來的。這幅宋畫沒有題款,專家們研究了下,覺得該是南宋雜劇《眼藥酸》的宣傳海報,于是給它定名《眼藥酸》。但是,《眼藥酸》這出戲的劇本并沒傳下來,所以專家們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他們怎么知道這幅畫不是寫實的?


我們來看一個細節(jié),右邊這人腰間有把扇子,這扇子中間還是裂開的,上面有一個字,依稀可以認出是“諢(諢)”字。所謂“諢”就是搞笑的話,今天還有成語“插科打諢”,這個字暗示了右邊這個人就是來搞笑的。


故宮還藏有一幅宋畫叫《打花鼓圖》,這名字也是專家定的。這幅畫也是兩個人,右邊那人腰間也插了把扇子,上面有兩個字“末色”,所謂“末色”就是后來生旦凈末丑中的末,是雜劇里的一個行當。如果“諢”字不夠明顯,那“末色”應該板上釘釘了,這種畫表現(xiàn)的就是當時的雜劇演出。

《打花鼓圖》里還有個細節(jié),就是后面有個鼓,如果是寫實,就不大好理解為什么這里有鼓,但如果是戲劇,就再正常不過了。類似的鼓,我們在《眼藥酸》里也能看到,只不過不全。

《眼藥酸》里還有個細節(jié),右邊這人手上拿著塊板子,從寫實的角度也不大好理解。考慮到這是一個喜劇角色,很可能是用來打鬧的,就像相聲《口吐蓮花》中,逗哏演員會用扇子打捧哏制造笑料。

戲劇演員要吸人眼球,打扮往往會出挑一點,所以演員有時會簪花。《眼藥酸》里右邊那位帽子上就有插花,只是已經(jīng)看不清了,海報摳圖就直接給去掉了,而《打花鼓》里右邊那位女演員保留得還很好。

知道了《眼藥酸》是戲劇,左邊這位這么浮夸也就好理解了,這么高的帽子,這么多的眼睛,尤其上面還有懸浮的,這都不大寫實。


要看寫實的,故宮這回的展覽里也有,那是一幅《貨郎圖》,這個貨郎兼職賣眼藥,他脖子周圍掛了些小眼睛,就沒那么讓人密恐。
以上,就是從宋畫《眼藥酸》出發(fā)的一點小分享,有興趣的建議去故宮瞅瞅!

文字?|?插科咸魚癸
「? ? 大?? 凝???書? ?房?? ?」
期待下次與你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