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未來——回憶、過去與未來,以及如何理解“回憶沒有歸路”
結論:因此,真正的過去是未來的,真正的忠于過去,并非是在回憶里尋找,而是走向未來?!盎貞洓]有歸路”,是因為回憶本身就是一種離開,而歸路通往未來。這也是為什么,《百年孤獨》里的加泰羅尼亞智者最終選擇了離開馬孔多,他在信里寫道:“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也是為什么《無知》里的約瑟夫在妻子死后選擇了繼續(xù)他的生活,《局外人》里的母親要在晚年“重新開始”。 所以,也許某天你走在路上,會突然覺得,灑在街道上的陽光、風里吹過來的花香、空氣的溫度和街道上的喧嘩是那么似曾相識——真正的過去降臨了。

正文:
在《無知》對回憶的批判中,過去分裂成了回憶和那些被我們遺忘的、被我們篡改的回憶?!栋倌旯陋殹分械摹盎貞洓]有歸路”也常常被以相似的方式理解。
在一般的理解中,人們認為過去只存在在回憶當中,已成定局,有時被回憶篡改和遺忘。當我們在用回憶去還原過去時,過去成為了一種與回憶充滿了差異與矛盾的力量。它不斷地否定著回憶,這正是我們常常在回憶往昔時會說的“我可能記錯了”。
但是,這種回憶中的過去并不是真正的過去,它只是通過否定回憶的完全準確性來構造出一個完全準確的、絲毫不差的過去。并且,這種否定不準確回憶的“過去”,自身也是一種回憶——它是本該被回憶起的過去,是丟失的記憶,或者被篡改的記憶。因此,回憶通過將自身分裂成回憶與丟失的回憶(或者被篡改的回憶),將自己與“準確的過去”的差異包含在自身之內,從而為自己獲得了一個“準確的、可被完全回憶的過去”,而這一過去為回憶提供了辯護——既然回憶有判斷正誤的標準(是否符合那個準確無誤的過去),那么回憶是可信的,我可以從回憶里窺見真正的過去。
因此,回憶或丟失的回憶里,都沒有真正的過去,但回憶的這種對過去失敗的捕獲包含了關于過去的真理——過去正是那個,無法被一切回憶(無論是“回憶”還是“丟失了的回憶”)束縛、捕獲、桎梏住的過去,過去是無法被回憶的過去。因此,真正的過去是未來的,真正的忠于過去,并非是在回憶里尋找,而是走向未來。“回憶沒有歸路”,是因為回憶本身就是一種離開,而歸路通往未來。這也是為什么,《百年孤獨》里的加泰羅尼亞智者最終選擇了離開馬孔多,他在信里寫道:“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也是為什么《無知》里的約瑟夫在妻子死后選擇了繼續(xù)他的生活,《局外人》里的母親要在晚年“重新開始”。
所以,也許某天你走在路上,會突然覺得,灑在街道上的陽光、風里吹過來的花香、空氣的溫度和街道上的喧嘩是那么似曾相識——真正的過去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