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作文“遠慮”審題指導與例文導寫
【原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論語·衛(wèi)靈公》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薄墩撜Z義疏》也曾說:“人當思漸慮遠,防于未然,則憂患之事不得近?!倍读凶印ぬ烊鹌酚涊d了一則這樣的“遠慮”故事: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杞人的“遠慮”被時人嘲笑,被譏之為“杞人憂天”。但今天的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地震是一種有可能發(fā)生的地質運動,太陽、月亮、星星作為宇宙中的天體,也是存在撞擊、消失的可能。如此看來,“杞人”之“遠慮”,實屬難得。
個人的安身立命,國家的長治久安,固然需要我們具備“遠慮”的意識與行動,但聯(lián)系“杞人”之“遠慮”,我們理應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與認識。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理解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提示】
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題。材料首先舉了有關《論語》的兩個名句,指出“遠慮”的重要性,認為“遠慮”可以防患于未來,讓人提前意識到潛藏的隱患,并提前解決掉危機。與此相對的是,《列子·天瑞篇》則對“杞人憂天”提出了批判:批評部分人不做好實地觀察,而盲目擔憂。而今天科學研究的發(fā)現(xiàn),這說明人們并非一味地否定“杞人憂天”,否定的是無根據(jù)的“杞人憂天”。
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對是否“遠慮”不應一味地肯定,也不應該一味地否定。我們應對是否“遠慮”,要給出一個適當?shù)那疤釛l件。這個遠慮,在思想上,是出于對未來切實的、充分的思考的,而非盲目地胡思亂想。在行動上,也需要做好實地觀察以切實觀察到“遠慮”的存在,以及做好危機的解決措施。只有這樣,不管是不是“遠慮”,都是正確的考慮。
【立意參考】
1.是否“遠慮”,要看實際情況。
2.“遠慮”與“近憂”應有效結合。
3.“遠慮”,不應只“慮”,更應施行。
【佳作導寫】
1. 以“遠慮”為引 展凌云之志
古有“杞人憂天”的笑話,今卻有科學研究的實證。杞人當時的憂天,超越了所屬的年代,引得時人譏笑。但倘若他以“遠慮”為引,奮力拼搏,以現(xiàn)實依據(jù)來證明他的“遠慮”,那結果定有大不同。由此觀之,新時代的我們,當以“遠慮”為引,賡續(xù)奮斗,展凌云之志。
以“遠慮”為引,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
杞人的“遠慮”放在當今時代,實為一種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那個科技落后的年代,他“不成熟”的遠慮,卻是突破了舊思想的束縛,敲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然而時人的嘲笑以及自身信念的不堅定,使得這一思想夭折了。反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水稻沒有雜種優(yōu)勢”是國際公認的權威理論,無人敢提出質疑,然而袁隆平爺爺卻反其道而行之,開啟了他的雜交水稻試驗。自此,中國人牢牢地將飯碗端在了自己的手中。袁隆平曾言:“若說雜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不囿于現(xiàn)存結論的創(chuàng)新精神?!薄半s交水稻”這一稱號的背后,是袁隆平爺爺對中國糧食問題的遠慮,更是他敢于突破創(chuàng)新的真實寫照。我輩青年,當以“遠慮為引”,堅守自我,大膽創(chuàng)新。
以“遠慮”為引,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碧K軾如是說。半個世紀里,塞罕壩人以“遠慮”為引,三代人以堅忍不拔的信念與永不言敗的擔當接力,將昔日飛鳥不棲、黃沙漫天的荒漠,建造成百萬畝的人工林海,創(chuàng)造了高寒沙地生態(tài)建設的奇跡。這一奇跡的背后,不可少的是他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遠慮,以及為著這一遠慮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我輩青年,即便無法看清下一站的模樣,只能望見遠方的荊棘,也要明晰通往遠方的道路,并奮勇前進,不因他人或困難所阻,堅持到底。
以“遠慮”為引,當有“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的奮斗精神。
李大釗深情寄語青年:“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年之民族,青春之國家?!碑敶嗄陸獙⑿∥胰谟趪野l(fā)展的大我之中,時刻憂慮國家的發(fā)展前途,并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和自我能力,于新時代接續(xù)奮斗,始終堅信,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奮斗于當下。
“粗糲能甘,必是有為之士;紛華不染,方稱杰出之人?!痹肝逸吳嗄昴芤浴斑h慮”為引,與時光為友,與新時代的中國同行,展凌云之志,有朝一日可以扶搖直上,直下看山河。
2. “杞人憂天”不足譏 深思遠慮致千里
“夫天者,積氣耳,亡處亡氣。地者,積塊耳,亡處亡塊?!?早在千百年前,人對天地萬物的認識,尚處于如此原始而懵懂的階段時,為時人所譏的“杞人”已以“憂天”的“遠慮”,不經(jīng)意間觸及了千百年后方為科學手段證實的地質及天體運動規(guī)律。由此看來,常含譏諷意的“杞人憂天”,實則是一個前瞻者的“天問”。亦給我們以啟示:“杞人憂天”不足譏,當有杞人的“遠慮”精神,在當下化為創(chuàng)新動力,行穩(wěn)而致千里。
“遠慮”意識,古已有之?!叭藷o遠慮,必有近憂?!?個人安身立命需要遠慮:慮來年之溫飽,因而催生今日之勤懇,“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慮前途之去處,因而“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慮人生之價值,因而悟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個人通過“遠慮”催化行動,實現(xiàn)安身立命,實現(xiàn)人生價值。國家長治久安,同樣需要遠慮:“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慮的是國家耽于安樂、喪失防心;“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慮的是人才空缺、決策難明。國家亦有“遠慮”催生行動:廣開言路,廣納賢才,鞏固邊防,充實府庫?!斑h慮”意識與行動,于個人于國家均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當思漸慮遠,方可行穩(wěn)致遠。
“遠慮”意識,不止于此。
“杞人憂天”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更深更遠的“遠慮”——遠超時代范疇,跨越千秋百載,甚至為時人所譏,但又在千百年后被證實,這是一種看似空想、徒勞,實則富有前瞻性、開拓性的思考?!拌饺恕敝浴皯n天”,首先源于其對天與地做出了細致的觀察與深層的思考,而非囿于其所處的時代對天地為“積氣”“積塊”的認識。他做出了突破。
其次,他提出他的想法,同樣彰顯其勇氣,直面“時人譏之”的后果亦然。這不僅讓我們聯(lián)想到時下的熱點話題,即“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所需者,亦為批判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皬膩砣绱?,便對么?” 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動搖了前人公認數(shù)千年的“真理”,但也開創(chuàng)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其二,則是細致入微的觀察與思考。袁隆平投身水稻試驗田,一株一株尋找、研究,終獲“野稗”,在雜交水稻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其三,則是勇氣,即敢于提出觀點?!拌饺恕钡挠^點在其所處時代無異于異想天開、白日做夢,卻在當下得到了證實。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注定其可能超前于時代而發(fā)展,因此敢于發(fā)聲十分重要,亦是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總而言之,“杞人”的“遠慮”是一種利于創(chuàng)新開拓的“遠慮”,在當下仍有啟示意義。
“杞人憂天”不足譏,深思遠慮致千里。敢于“遠慮”,矢志創(chuàng)新;行于“遠慮”,且向千里。敢先于時代而行,亦推動時代前行。
【評語】
本文能全面照應材料。兩個分論點,呈現(xiàn)遞進關系。第一個分論點,分兩層,論述了遠慮對于個人和國家的重要作用。第二個分論點,能用發(fā)展性的眼光看待杞人憂天的緣由和有利影響。能從更廣的維度、運用批判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來解釋杞人在當下的意義,思考深入可以說是一大亮點。
3. 目光如炬 遠眺未來
遠慮,是中國古老的哲學智慧,它存在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中,亦蘊含在“居安思?!钡奈从昃I繆中。當今時代,同樣呼喚我們登高眺望,遠慮未來。
遠慮是個人安身立命與扶搖青云之鑰。陸游吟唱著“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從唐詩宋詞中走出來,昭告了古代文人的集體之憂,即個人命運之遠慮,家國民生之遠憂。這遠慮,是古人安身立命之精神鎖鑰。羽生結弦踩著冰刀,十幾歲便立下了奪取世界冠軍的目標。這遠慮,是他不斷追逐頂點的成功密鑰。魯迅憑著醫(yī)治國民性的遠慮棄醫(yī)從文,陳延年憑著“讓后人享受我們披荊斬棘所帶來的幸?!钡倪h慮壯烈犧牲……他們憑著遠眺的目光、遠慮的胸襟,安身立命,經(jīng)世濟民。
遠慮是國家長治久安與富強繁榮之擎。新中國剛剛建立,苦難中華剛結束漏屋之下、覆舟之中的歷史,領導人便將戰(zhàn)略目標投向了原子能研究,隨著原子彈氫彈試驗聲震長空,這一遠慮構筑了中國的國防天際線;新中國剛站穩(wěn)腳跟,中華民族便不滿于赤地上趑趄,中國航天傾聽來自深宇宙遠方的呼喚,堅定太空話語權的遠景,不斷升空突破,捷報頻傳。不僅科技領域,人文生態(tài)處處彰顯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遠慮智慧:“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使我們對綿延文明永生的遠慮,勇?lián)础半p碳高峰”,致力“不負青山”,是我們對子孫們地球的遠慮深謀。我們,憑著戰(zhàn)略眼光,使國泰民安,一起向未來。
超越時代的真理性遠慮,要靠時間的淬煉,實踐的證明?!拌饺藨n天”看似荒唐,卻是現(xiàn)代“地震現(xiàn)象”“天體物理”之濫觴;屈子的“天問”不為時代所容,卻是天文學最初的火花。超越時代的遠見卓識,總不免被視為洪水猛獸異端邪說的命運,但一代代人踔厲奮發(fā),接棒前行,不斷用時間與實踐檢驗,是真理總會發(fā)光。因為今天伽利略種下一棵蘋果樹,明天會有蘋果落到另一個人的頭上;因為今天李時珍記下青蒿素之功效,明天會有屠呦呦萃取出精華,造福全球。真理性的預言不會被埋沒,只是需要實踐的升華,埋葬后的生機。
讓我們常懷遠慮,為個人安身立命,為國家經(jīng)世濟民,追隨真理的火花,以前人的星星之火筑滿天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