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的電波吧》— 在現(xiàn)實的殘酷里感受溫柔

《聽我的電波吧》完結(jié)撒花!

如果大家回去重溫我在季度剛開始不久的期待度排名,我當時對本作的觀感,其實是比較一般的;可是,隨著劇情的推進與深入,這部作品所展現(xiàn)的內(nèi)涵,卻讓我越發(fā)的深陷其中,越能夠感到作品的魅力所在。
所以這篇專欄,我會先把作品中對我來說不感冒的部分給說明出來,再去向下深挖作品之所以能夠讓我動容的部分。
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支持并關注up主哦!

對不上電波的搞笑
雖然看到后來我也有所動搖,但是作品確實還是一部以“搞笑”或者“喜劇”來自我標榜的作品;不僅有著這樣的標簽,在作品之中也確實能夠感受到作品有試圖在玩梗,又或者說是在開玩笑的橋段。
但是我必須老實說,作品在這上面的表現(xiàn),非常的不戳我。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和作品本身也沒想要多么把作品表現(xiàn)成一部以搞笑為內(nèi)核的作品有關,所以作品并沒有把“讓人發(fā)笑”視作自己的第一要務,使得“搞笑”元素并沒有發(fā)揮到最佳的狀態(tài)。
但是比起這個,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源自于文化上的差異。作品的搞笑形式,比起同季度的《輝夜大小姐》與《隱瞞之事》那相對通俗易懂的玩梗,本作中很多的搞笑,是略微帶有當?shù)刂S刺意味的玩笑。而這樣的諷刺,是需要建立在觀眾對于在地文化一定程度的理解之上,其幽默的效果才能夠被發(fā)揮出來;對于不夠了解的觀眾來說,別說覺得搞笑了,連搞懂角色在說些什么都困難重重,自然讓搞笑的效果無法被發(fā)揮出來。
也因為這樣,我相信除了我以外的許多觀眾,應該也是難以對上作品中那搞笑的電波吧!

甚至,因為作品演出的關系,我懷疑連日本本國的觀眾,對于這些搞笑,都會不那么感冒。因為作品很多笑點,都是聚集在女主美奈玲那猶如機關槍一般的連續(xù)吐槽之中,而說實話,這樣信息量如此密集的對話,如果不暫停來思考,我真的懷疑是否有能力將間中的所有內(nèi)容都消化,并感受到其中的反諷與幽默。
當然,這是作為一個不懂日語的圈外人的感覺,對于日本人而言或許根本成不了什么負擔;反倒因為笑點如此密集,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效果或許會來得更好。所以我這里想要表達的,是作品的笑點過于依賴觀眾對于文本的理解了;它除了部分搞怪的顏藝之外,并沒有太多在畫面上或者演出上的輔助,這就使得搞笑的維度變得單一起來。

好在的是,作品看到中后期,我也比較習慣且適應作品搞笑的方式與節(jié)奏了;即便文本內(nèi)容中依舊有大量我無法輕易理解的幽默,但是也能夠稍微被那種獨特的喜劇氛圍給感染了。這樣的感染,使得我雖然不理解笑點在哪,也依舊能夠面帶微笑的去看接下來角色們有趣的動作與反應,并稍微沉浸在那股愉悅的情境之中。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對作品的好感才會隨著劇情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好。只是說實話,比起這個,我對作品的好感更多的來自于我之后想要討論的內(nèi)容之中;甚至,很可能就是因為后者,我才會對作品那不戳我的笑點有著更大的包容也說不定呢!

在現(xiàn)實的殘酷里感受溫柔
只要稍微深入地去體會本作,我相信不少觀眾都會與我一樣,比起那浮于表面的搞笑,作品的深處,其實有著一股難以言表的內(nèi)涵,讓大家能夠?qū)ζ洚a(chǎn)生共鳴。
要分析這層共鳴的來源,我們同樣的,從作品的敘事下手。作品實際上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層次;最表面的那層,自然就是它那喜劇與搞笑的外衣了,這點的表現(xiàn)我在前面已經(jīng)做出了詳細的說明,這里就不再過多贅述。而只要看破了那層喜劇的外衣,外衣底下所包裹的厚重感,將會毫無遮掩的撲向觀眾,并將觀眾拉進這股名為“現(xiàn)實”的泥濘之中。

作品雖然嬉戲、吐槽、調(diào)侃的內(nèi)容占據(jù)大半,但是它卻能夠在一些巧妙地細節(jié)之處,去將角色們內(nèi)心中的彷徨、迷茫、不安,給渲染出來。甚至就是因為在這方面渲染的太好,才會倒過頭來影響作品在喜劇上的表現(xiàn)。
但反過來說,恰好就是因為有著外表那層喜劇的武裝,才使得作品更加貼近于現(xiàn)實,更接近我們所認知的生活。畢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著來來往往的過客,我們又何嘗不是將自己最光鮮亮麗的那一面展示出來?又有誰真的能夠?qū)⒆约鹤畲嗳醯哪且幻嬲宫F(xiàn)在眾人面前呢?
只是,作品透過它獨到的筆觸,將角色所面對的困境、所感受的焦躁,渲染進觀眾的內(nèi)心之中,使得觀眾特別能夠與這些角色產(chǎn)生共情,感受著他們的情緒,并看穿他們的武裝。而走到了這一步,作品比起它那“喜劇”的標簽,其內(nèi)部所展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實感,以及這股現(xiàn)實所帶來的殘酷,將會更深刻的烙印在觀眾的內(nèi)心之中,讓尤其是有社會經(jīng)驗的觀眾,產(chǎn)生大量的共鳴。

但是,這并非是作品真正想要傳達與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核,它只不過是作品真正的內(nèi)核,所需要的舞臺罷了。
因為如果作品的目的就只是要展現(xiàn)出現(xiàn)實與殘酷的話,那么用一個基調(diào)截然相反的“喜劇”作為外衣來包裝,就顯得特別費勁;甚至,將這兩個格格不入的元素,用作作品的表里層次,很可能會相互抵消,進而導致兩敗俱傷、觀眾無法理解作品到底想要表達些什么的尷尬局面。
不過在看完了本作之后,作為觀眾的我,卻沒有這樣的感受;甚至,恰好就是因為作品有著這樣的結(jié)合,它最終才沒有停留在單純的絕望之中。換言之,作品之所以會將這兩個元素結(jié)合到一起,其目的很可能就是為了勾勒出在現(xiàn)實之中,除了絕望與無奈之外,其實還存在著另一道光芒;讓作品的尾韻,不是單調(diào)的苦澀,而是一種治愈的回甘。
這,就是作品給予觀眾的溫柔。

作品里的角色,大多數(shù)都只是各個產(chǎn)業(yè)中的螺絲釘,都只是一個又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市井小民,就如同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一樣。身處在這樣的階層,實際上對于眼前的現(xiàn)狀,是難以突破并改變的;為了生存,往往也只能茍且于眼前的工資,甚至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這很無奈,卻是現(xiàn)實里大多數(shù)人都會面對到的窘境。
可是,作品透過它的故事,透過它筆下的角色,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念:即便現(xiàn)實多么無奈,即便沒有能力做出實質(zhì)上的改變,但那又如何呢?只要做好了自己能夠做到的事,只要能夠?qū)ψ约核龅氖仑撠?,那么,我們不也已?jīng)可以驕傲地昂首挺胸,去面對這殘酷的世界了嗎?
作品里的角色們,雖然遭受的挫折也不少,甚至比我們很多人都還要來得更慘;但是,他們并沒有因此就輕易地倒下,他們堅挺的站立著,對自己的不幸自嘲、對自己的過錯反思、同時也對他人的遭遇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而看著這些角色,一股力量就涌進了我們的心中。

沒錯,在嬉鬧與現(xiàn)實的拉扯之后,最終停留在我們觀眾心里的,是一股細膩而悠長的治愈感。作品不僅僅提供了能夠讓我們產(chǎn)生共鳴的現(xiàn)實感,它還為我們降下了救贖的繩索,既那光明、積極且負責的態(tài)度。
誠然,即便知道了,我們其實也很難真的付諸于行動;甚至就算做到了,我們也很可能像作品里的女主一樣,生活毫無改變,繼續(xù)在這泥濘的現(xiàn)實生活中打滾。但是,在這樣一個殘酷的世界之中,能夠有人陪伴、有人鼓勵、有人給予正面的光明,這,不就已經(jīng)足夠讓我們繼續(xù)支撐下去了嗎?
就好像作品在最后一集,一場地震引發(fā)了全市的大停電;女主的廣播,也陪伴著大家,度過了這個黑暗的夜晚,如同夜空中的星星一般,給予了大家,一道光明的方向。

總的來說,這部作品是這個季度里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雖然它的搞笑并不戳我,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我越能體會到作品所給予我的力量,以及那難以被人輕易察覺的溫柔與治愈。所以,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作品,那么千萬不要錯過這部作品,以及它所蘊含的這份溫柔。
簡單評分:8.8/10
ps:本作的ED真的超級無敵棒!在我一開始將本作定位為純喜劇作品的時候,還覺得這首歌雖然好聽卻不那么契合;但看到后來,這首曲子的旋律,特別能夠與作品的內(nèi)核相結(jié)合,并在每一集的最后,感染著我們觀眾。這是一首不容錯過的ED,這里分享給大家:

ps2:這里也要實名佩服女主美奈玲的聲優(yōu)杉山里穗,在作品中不僅有大段大段的對白,更是需要她用高語速的條件下輸出,并同時演繹出女主的性格;在動畫中的廣播表現(xiàn)也非常出彩,真的很難想象作品如果沒有她優(yōu)秀的演繹最終效果還會不會那么好。
ps3: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支持并關注up主哦!對于動畫或者專欄有任何想要討論的,也歡迎到留言區(qū)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