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第7章 證據的效力如何:直覺、個人經歷、典型案例、當事人證詞和專家意見

(1)?我為什么要相信它
A.?這些看法可能是結論,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假設。我們可以把這些看法稱為事實斷言。
B.?有些事實斷言比其他事實斷言顯得更加可靠。
C.?對于斷言到底是觀點還是事實,其間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有多少相關證據。支撐一個看法的證據越多,這個看法的“事實性”也就越高。
(2)?事實斷言可靠嗎
A.?描述性結論
B.?用來證實描述性或規(guī)定性結論的理由
C.?描述性假設
(3)?證據從哪兒來
A.?所謂證據,就是持論者所告知的明確信息,用來證實或捍衛(wèi)一個事實斷言的可靠性。在規(guī)定性論證中,需要有證據來證實屬于事實斷言的那些理由;在描述性論證中,需要有證據來直接證實一個描述性的結論。
B.?你總是在找更好的證據,如果一根筋地去找完美證據,那你肯定要泄氣。
C.?主要的證據類型:直覺、個人經歷、典型案例、當事人證詞、權威或專家意見、個人觀察、研究報告、類比。
(4)?直覺作為證據可靠嗎
A.?所謂直覺,就是我們相信自己對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卻不能有意識地說出理由的過程。
B.?直覺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它的私密性,別人根本無法判斷它的可靠性。
(5)?個人經歷作為證據可靠嗎
A.?以偏概全謬誤指一個人僅根據群體中極小部分人的經歷就得出有關整個群體的結論。
B.?因為單一的個人經歷,甚至是個人經歷的總和,根本不足以構成一個有代表性的經歷樣本,個人經歷常常會導致我們犯下以偏概全謬誤。
(6)?典型案例作為證據可靠嗎
A.?有一種類型的證據經常會被用到,那就是不厭其詳而又引人入勝地描繪或是塑造呈個或多個人物或事情來證實某個結論。這類描述通常都是基于觀察或者訪談,其形式也從深度描述到表面走過場等各不相同。我們把這樣的描述稱為典型案例。
B.?因為生動具體的案例訴諸我們的情感,它們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不再糾纏于它們作為證據的價值,不再搜尋其他更為相關的研究證據。
C.?當心那些引人注目的典型案例被人用作證明。
(7)?當事人證詞作為證據可靠嗎
A.?引用具體當事人的這些說法都被稱為當事人證詞。
B.?當事人證詞作為證據的用處并不大,通常更需要關注的是它背后的四點:選擇性、個人興趣、省略信息、人為因素。
(8)?專家意見作為證據可靠嗎
A.?專家意見相對其他證明而言可能為論證添加更多的魅力,這主要取決于專家的背景。
B.?你應該記住的是專家也會常常犯錯誤。
(9)?引用套引用的問題
A.?引用別人引用過的話來獲得資訊,就好比把報紙上的同一篇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希望得到一些新信息。
B.?如果你遇到訴諸專家意見的情況讓人很難確定原始斷言的要點,這時候你就要加倍提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