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猛虎:國民黨裝甲部隊發(fā)展史

1855?年,英國科恩在蒸汽拖拉機的底盤上安裝機槍和裝甲,制成了一輛輪式裝甲車,并獲得專利權。但這種裝甲車未在戰(zhàn)爭中實際應用。1899?年,英國人西姆斯在四輪汽車上安裝了裝甲和一挺機槍。1900?年,英國把裝甲汽車投入到了正在南非進行的英布戰(zhàn)爭中。
?20?世紀初,已完成工業(yè)革命的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俄國等國家,先后利用本國鋼鐵制造業(yè)和汽車工業(yè)的優(yōu)越實力,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裝甲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英國組建了世界上的第一個裝甲車師,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裝甲部隊的由來。當時,各國利用輪式小汽車、卡車底盤改裝的輕型裝甲車,主要用于執(zhí)行對敵前沿偵察和側翼迂回、襲擊后方補給線等作戰(zhàn)任務。因為輪式戰(zhàn)車的特點,戰(zhàn)場上縱橫密布的戰(zhàn)壕成了它們無法逾越的障礙。為克服這些障礙,英國首先將本國的裝甲車體安裝在美國生產的履帶式拖拉機底盤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坦克,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些利用履帶行駛的鋼鐵堡壘在地面戰(zhàn)場上攻城拔寨,克敵制勝,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始終占據著地面戰(zhàn)場的霸主地位。?


?
也許大家覺得,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中國,還是一個農業(yè)大國,科技落后、經濟窮、鋼鐵工業(yè)和軍兵工業(yè)落后、而且由于長期軍閥混戰(zhàn),國際社會對于中國采取了軍事禁運的制裁措施。大部分國內軍隊連輕武器都沒有全員配備,部分士兵還得手持大刀、梭鏢等冷兵器作戰(zhàn),裝甲力量的配備就更加不可能。其實不然,早在二十世紀初,清朝末年就出現了裝甲部隊雛形—“鐵甲車”。?
一、?中國第一支裝甲部隊—裝甲列車
1、鐵甲初現
在清朝晚期興起的以北洋新軍為榜樣,全國編練36鎮(zhèn)新軍的熱火朝天“軍事大躍進”的運動中,清軍就購買并裝備了這種鐵甲戰(zhàn)車:以進口的蒸汽火車頭以及封閉式車廂用鋼板加固,留出兩側射擊孔,配備“馬克沁”重機槍。用以保衛(wèi)鐵路沿線的安全。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在劉家廟的攻防戰(zhàn)中,為奪回陣地,組織四百名敢死隊員,潛伏于鐵路沿線的蘆葦蕩中,待天黑發(fā)起夜襲,結果被清軍發(fā)現,調來“鐵甲車”,沿鐵路線向兩側蘆葦蕩中進行猛烈掃射,結果四百名敢死隊員全體壯烈犧牲。這是中國裝甲力量第一次投入實戰(zhàn)的戰(zhàn)例。由于當時火車本來就稀缺,用來改裝成鐵甲車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后期鮮有裝甲戰(zhàn)例,一直到北洋軍閥混戰(zhàn)時期,張宗昌的出現。?
2、張宗昌的裝甲列車和大元帥鐵甲車隊
1922年,張宗昌因為剿滅叛亂部隊有功,被張作霖任命為綏寧鎮(zhèn)守使兼吉林防衛(wèi)軍第3混成旅旅長和中東鐵路護路軍副司令。此時正值蘇聯(lián)十月革命后蘇俄內戰(zhàn)的尾聲,大量的擁護的俄國軍隊在蘇聯(lián)紅軍的圍追堵截之下,沿著中俄邊境潰逃到中國境內綏芬河附近,白俄潰軍在回不來國又缺乏補給的情況下投奔了張宗昌,跟著白俄官兵一起投奔過來的還有一列火車,而這列火車,正是當時沙皇俄國在一戰(zhàn)中建造的“裝甲列車”。?
由沙皇俄國工程師克羅波夫發(fā)明的“裝甲列車”,配備了裝甲車頭和裝甲煤水車,后面加掛兩節(jié)炮車。炮車前后都有360度旋轉、射界達到220度的炮塔,炮塔里面是一門1904型3英寸山炮,每門主炮配備100發(fā)炮彈。炮車中部每側都安裝了6挺施瓦茨洛澤機槍,配備25000發(fā)子彈。同時車內還配備發(fā)電機、為機槍供應冷卻水的水管、瞭望塔、暖氣、用來傳達命令的信號燈、在防彈裝甲后面還鋪設了隔音防寒厚厚的木板。其威力和防御遠遠超過了清朝時期僅僅在車廂周圍加裝鋼板和機槍的“鐵甲車”。這批投靠張宗昌的白俄兵和裝甲列車成為了中國第一支列裝的裝甲部隊。?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之戰(zhàn)”爆發(fā),兼任奉軍鎮(zhèn)威軍第2軍(軍長李景林)副軍長的張宗昌,率領所部第3混成旅向熱河進攻。玉麟山一戰(zhàn),張收編的白俄軍隊在此戰(zhàn)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其突破了這一重要關隘。10月,為了直搗山海關方面的直軍后方,張宗昌經過一夜的急行軍,利用裝甲列車奇襲占領了灤州火車站,并乘勢分兵截擊潰退的直軍。此役,張宗昌除了收編了六七萬的直軍殘兵外,還在火車站和沿途中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資,其中就包括了多輛火車。隨后,張宗昌在馬廠除了整編直軍殘兵,還讓白俄的技術人員對繳獲的貨車進行改造,改造出的兩列鐵甲列車分別取名為“長江”號和“長城”號。這時改造的兩列鐵甲列車與沙俄裝甲列車相比較為簡單,每列算上蒸汽機車頭共有6節(jié),機車頭置于中間,后面掛2節(jié)鐵皮悶罐子車改造的兵車,前后各掛1節(jié)敞篷貨車,上面搭載75mm野炮,炮座堆設沙包掩體,可以向左、右、前開火,最前方掛一節(jié)平板車,放置用以修復鐵路的沈木鐵軌和工具。一列鐵甲炮車的武器共有火炮2門,機槍4挺,乘員約50名白俄官兵。?
此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蘇聯(lián)幫助國民革命軍成軍的時期。中共廣東區(qū)委鑒于粵漢、廣九鐵路經常被軍閥、土匪騷擾,便向孫中山提出建立一支以保護大元帥府安全和鐵路安全為基本任務的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孫中山表示同意。同年11月,在廣州成立了“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配備一列由由蘇聯(lián)援助的5節(jié)裝了鐵板的車廂組成的鐵甲列車。相比較張宗昌的裝甲列車,在火力上略微不足:配備1挺馬可沁重機關槍、3挺捷克式輕機關槍及“水連珠”快槍(莫辛納甘步槍早期版本)。鐵甲車的車頭和車廂一樣也都裝了足以抵擋子彈的鐵板。車廂的兩側有不同高度的扁形射擊孔,可用多種姿勢向外觀察、射擊。最后一節(jié)車廂裝了3個旋轉炮塔,炮塔上沒有炮,只裝備了一挺馬可沁機槍。全隊有150人左右,徐成章為隊長,廖乾五為黨代表,周士第為副隊長,趙自選為軍事教官,曹汝謙為政治教官。這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一支裝甲部隊,在中國共產黨的實際控制之下。這支部隊后來支援廣寧農民運動、東征軍閥陳炯明、平定滇桂軍閥叛亂、肅清反革命武裝、支援省港大罷工,在北伐中,改編成為北伐軍第四軍獨立團—也就是后來南昌起義的主力,由葉挺擔任團長的“鐵軍”獨立團。?
3、“鐵甲”車的鼎盛和謝幕
1926年夏,廣州國民革命軍北伐,吳佩孚首先遭到沉重打擊,乘坐鐵甲火車逃離武漢,孫傳芳決定和奉系重新修好,共同對付北伐軍。1927年初,張宗昌調集十余萬軍隊南下援助孫傳芳,進駐滬寧戰(zhàn)線。張宗昌所率領的白俄兵團和裝甲列車憑借強大的火力和堅固的車體,將北伐軍阻擋在嘉興一帶,北伐軍因為沒有強大的火炮,對裝甲列車一籌莫展。上海閘北鐵路機車廠的工人知道北伐軍受阻于白俄兵團的鐵甲車后,于3天內將6臺火車進行改裝,在車體周圍加裝焊接鋼板和機槍,支援北伐前線,使北伐軍能順利破敵進占松江等地。其中的有一列為紀念孫中山,叫“中山號”。?

“中山號”裝甲列車??北伐結束以后,國民政府派蔣鋤歐為護靈鐵甲車隊司令,率領“中山號”鐵甲列車將孫中山靈柩從北平護送至南京中山陵下葬。然后命蔣鋤歐為國民革命軍鐵甲車司令(此處鐵甲車專指裝甲列車),設司令部在浦口,負責整編全國鐵甲車隊。然而當時工業(yè)基礎薄弱、遭遇歐美武器禁運的中國,花費不多的費用和武器,就能把一列普通火車改裝成為機動快捷、火力猛、防御強、還能運載軍隊的大殺器,這些熱門貨地方勢力怎么會輕易交出來。當時全國的鐵甲車隊分布為:

“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軍的裝甲列車曾與日軍交火,后因寡不敵眾被俘獲?!捌咂呤伦儭睍r期,“中山號”裝甲列車改裝成為雙層鐵板中間灌注混凝土,可以抵擋輕型火炮的攻擊,裝備75MM野炮4門、迫擊炮2門、重機槍8挺、輕機槍12挺的大殺器,在宛平戰(zhàn)斗中,為爭奪永定河上的平漢鐵路橋,擊毀日軍鐵甲列車一臺,從1937年7月10日到15日,5天的戰(zhàn)斗中,殺傷敵人無數,自身雖然彈痕累累,但沒有一發(fā)炮彈或者子彈穿透車體,最終因部隊進行戰(zhàn)略撤退被遺棄。
?“臺兒莊戰(zhàn)役”打到最艱難的時候,已經編入國民革命軍戰(zhàn)斗序列、由張宗昌在津浦鐵路大廠用機車客車及載重40噸的貨車改造的“云貴號”裝甲列車奉命馳援?!霸瀑F號”裝甲列車外加了7分厚鋼板,車身涂防護色油漆。配備75mm野炮7門(前炮臺車4門,后炮臺車3門)、迫擊炮2門,前后炮臺車各一門,重機槍24挺(每節(jié)機槍車6挺3節(jié)共計18挺,每節(jié)炮臺車1挺兩節(jié)共計2挺,鐵悶罐車一節(jié)4挺,總計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加上鐵悶罐車,六節(jié)戰(zhàn)斗車廂)?!霸瀑F號”裝甲列車其火力已經足夠頂得上同期川軍一個師的火力配備,甚至是兩個,而當時這樣的裝甲列車,國民政府當時共有19臺??箲?zhàn)開始后,由于中國空軍喪失制空權,裝甲列車目標太大,容易成為日軍空軍打擊的目標而被坦克和裝甲車所取代,慢慢消失在了中國的軍事舞臺上,而“云貴號”裝甲列車馳援臺兒莊,也就成了裝甲列車在中國軍事舞臺上最后一次出場亮相。??
二、?國軍的王牌—機械化第五軍
1、?奉軍“鐵鉤子車隊”和國軍戰(zhàn)車團的建立
1924年,由于歐美列強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條約,首批10輛雷諾FT-17輕型坦克以農用拖拉機名義從法國運抵中國東北營口,之后又陸陸續(xù)續(xù)運來26輛,以這36輛輕型坦克為基礎,加上一部分從英法購買底盤然后在東北自行改裝的裝甲汽車和裝甲牽引車,在1926年成立成立了奉軍戰(zhàn)車隊,駐扎在遼寧溝幫子,也叫“鐵鉤子戰(zhàn)車隊”。
?作為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精銳裝甲部隊,張作霖對“鐵鉤子戰(zhàn)車隊”傾注了很大的心血。該部隊的官兵均是從奉軍中層層選拔出來的精英,為了盡早形成戰(zhàn)斗力,部隊的訓練強度非常大,各項支出甚是浩繁,僅柴油費一項每月就需要支出3500塊大洋。隊長商業(yè)昌,隸屬于奉軍第1集團軍第1騎兵旅序列。雷諾FT-17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之一。它最先采用了旋轉炮塔,在坦克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后來的坦克或多或少都借鑒了它的設計。雷諾FT-17輕型乘員2人,長4.08m,寬1.74m,高2.15m,戰(zhàn)斗全重7t,裝甲厚度6-22mm,發(fā)動機功率25.74Kw,最大速度8-9 Km/h。主要武器為一挺8mm哈奇開斯氣冷機槍,奉軍所購買的是后期改進型,以一門37mm SA18 L21型火炮取代了機槍,炮彈重0.56Kg,初速388m/s,共攜彈240發(fā)。?
奉軍戰(zhàn)車隊成立后,先后在河北、河南等地與馮玉祥、閻錫山聯(lián)軍及北伐軍作戰(zhàn),由于當時東北軍缺乏有效的步坦協(xié)同戰(zhàn)術,同時初上戰(zhàn)場的奉軍坦克沒有作戰(zhàn)經驗,導致戰(zhàn)績平平。在戰(zhàn)斗中,國民軍士兵發(fā)現奉軍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坦克乘員用來觀測周圍環(huán)境的瞭望孔易受攻擊。于是國民軍士兵用民間打獵用的鳥槍對著奉軍坦克的瞭望孔處發(fā)射鐵砂,結果坦克內的奉軍駕駛員非死即傷,參戰(zhàn)的坦克也就隨之趴窩不動了。?
1927年閻錫山投蔣反奉,10月晉軍傅作義部占領涿州。張學良率軍圍攻,晉奉兩軍在涿州城下的戰(zhàn)斗陷入僵局,為了盡早取得突破,奉軍方面調集了6輛雷諾坦克加入到了攻城戰(zhàn)之中。10月30日黎明,在隊長商業(yè)昌的指揮下,奉軍“鐵鉤子戰(zhàn)車隊”的6輛坦克排成縱隊向涿州城展開攻擊。當行進至護城河吊橋附近時,奉軍坦克立即一字排開列成戰(zhàn)陣,并用坦克上的槍炮對城墻上的晉軍展開了猛烈射擊,結果被摧毀3輛坦克。
1928年在于北伐軍河南地區(qū)戰(zhàn)斗中,為抵抗北伐軍的軍事攻勢,奉軍的“鐵鉤子戰(zhàn)車隊”被派到河南地區(qū)參加防御作戰(zhàn)。結果這次戰(zhàn)績依舊不理想,在損失了6輛坦克后,剩余坦克后來隨大部隊撤退回關外,1928年東北易幟后編入東北邊防軍第一騎兵旅,由東北保安司令張學良指揮?!熬乓话耸伦儭睍r期,擁有獨立裝甲部隊和獨立空軍、海軍的東北軍無論是在人數上還是裝備上,相較于沒有裝甲力量和空軍的關東軍,都是遠遠勝出。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東北軍一槍不發(fā),全線潰退,導致所有的坦克、飛機、艦艇均淪為關東軍的戰(zhàn)利品。?

雖然奉軍戰(zhàn)車隊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績不佳,但也讓國民革命軍見識到了裝甲車的威力,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就開始自己裝甲部隊的建設。?
1933年的長城抗戰(zhàn)中,國軍裝甲部隊的創(chuàng)始人—徐庭瑤開始嶄露頭角。徐庭瑤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和白崇禧、張治中是同學。歷任粵軍連長、團長、北伐軍師長等職務,在長城抗戰(zhàn)中,已經升為中將軍長,國軍中后來許多著名將領如關麟征、湯恩伯等,這時期還是徐庭瑤的部下。徐庭瑤率部參加長城抗戰(zhàn)時期,中日雙方打的非常慘烈,徐庭瑤認為國軍失利的關鍵在于重武器裝備不如日軍。長城抗戰(zhàn)結束以后,日本全面侵華已經初現端倪,南京國民政府認為,中日遲早必有一戰(zhàn),應該及早準備。為增強國軍機動火力,徐庭瑤向蔣介石要求組建中國自己的機械化軍隊。蔣介石深有同感,派徐庭瑤先去歐美各國機械化軍隊考察學習。在國外,徐庭瑤認真鉆研機械化知識,先后到歐美,經意、德、俄、法、英、美等11國,歷經10個月?;貒?,徐庭瑤撰呈了60多萬字的考察報告,最終寫成了《機械化軍備論》一書,得到蔣介石肯定,因而讓徐庭瑤籌辦交通兵、輜重兵、通信兵三校,后期將三校合并為交通輜重學校,由徐庭瑤擔任教育長。?

1934年,蔣派孔祥熙出國,采購了16輛6噸重的維克斯輕坦克和16輛2.5噸重的維克斯水陸兩棲坦克。這種英國坦克是二戰(zhàn)爆發(fā)之前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坦克之一,總體性能比法國雷諾FT-17還要略高一籌。中國購買的是M1930E型,這是英國維克斯公司的主要外銷車型。該坦克裝備1門47毫米坦克炮和1挺7.7毫米重機槍,而當時列強的坦克火炮大部分都是20毫米到37毫米的,因此它的攻擊力在當時已經是相當不錯,可以有效擊穿大部分野戰(zhàn)工事,發(fā)射榴彈也可以殺傷大量敵人步兵。防御力上,裝甲厚度13毫米,超過雷諾FT-17,足以抵御任何距離的輕武器子彈和近處野山炮的炮彈破片攻擊。機動性上也不錯,最高時速每小時30公里,最大行程為160公里?!?.5噸重維克斯水陸兩棲坦克是M1931型號,它和6噸坦克的主要區(qū)別是,沒有安裝火炮,只有一挺7.7毫米機槍。2.5噸的機動性上更強一些,最大時速高達65公里,最大行程也變?yōu)?60公里。其他性能則差不多。?

這些坦克運抵中國以后,成為了剛成立的交通輜重學校附屬戰(zhàn)車營的裝備。戰(zhàn)車營下屬三個連:第一連為16輛維克斯6噸坦克,代號為虎連;第二連為16輛2.5噸維克斯水陸兩棲坦克,代號為龍連。原有作為訓練的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編組為第三連。顯然,相對于當時日軍1000輛坦克的規(guī)模,這些坦克應對即將到來的中日決戰(zhàn)是遠遠不夠的。?
1935年,正值中德合作蜜月期。南京國民政府用豬鬃、桐油、鎢和錳等戰(zhàn)略物資向正處于英法軍事、經濟制裁下的德國換取各種武器裝備。根據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交通輜重學校戰(zhàn)車營擴編成為戰(zhàn)車團。國民政府又向德國訂購了36輛Panzer kampfwagen1號坦克。這些德國坦克在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之前陸續(xù)運往中國,由于日本從中阻撓,最終只有17輛運到。1型坦克綜合性能明顯比維克斯坦克差了一截。它的最大缺點在于沒有安裝火炮,僅有2挺7.92毫米機槍,因此中國購買的1型坦克根本不能作為進攻使用。?
由于德國方面沒有能夠全部交付訂購的36輛坦克,國民政府只得從另一個所謂“友好國家”意大利搞來了20輛CV-33超輕型坦克。CV-33超輕型坦克其實就是英國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的意大利山寨版。這種所謂的坦克炮塔是固定的,只能靠轉動車體來瞄準敵人目標,攻擊力和反應力都是非常弱的。實際上,它不應該算作坦克,而應該算為裝甲車。顯然,國軍購買這種垃圾坦克,也是無奈的選擇。?


這樣一來,國民政府在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前,擁有英國維克斯坦克32輛,德國1型坦克17輛,意大利CV-33超輕型坦克20輛,這一共就是69輛。加上18輛根本不能上戰(zhàn)場的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還有2輛張學良送的雷諾FT-17坦克,一共是89輛。這就是國民政府裝甲部隊全部的家當在這*****的基礎上,1937年4月,國民革命軍裝甲兵團在南京郊區(qū)的方山成立了,包括當時留法,留德的廖耀湘,邱清泉回國后,都被蔣介石劃歸到這支部隊。?
這個裝甲兵團下轄1個坦克營、1個搜索營、1個反坦克炮營、1個反坦克教導隊、1個高炮營,還有1個補充營、1個準備營、1個修理廠。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高炮營很快脫離裝甲兵團,歸屬防空學校;而補充營沒有一輛坦克,僅有一些預備的坦克兵而已;至于準備營更是連坦克兵都沒有,只是1個營的步兵,也沒有重武器,主要用于平時步坦協(xié)同的訓練。?
其時,不僅中央軍成立了裝甲部隊,閻錫山的晉綏軍也產生了裝甲部隊,配備的山寨土制裝甲車:由普通卡車蒙上鋼板,加上1挺機槍改造而成的。為了保護發(fā)動機,發(fā)動機散熱格柵前端安裝了兩片對開門式樣的裝甲板——平時裝甲板打開,戰(zhàn)前將裝甲板合上。這種土制裝甲車雖然粗糙,卻讓晉綏軍的機動性、防護性以及火力這三大要素獲得了提升,而且還可以搭載大量步兵。但是晉綏軍的土制裝甲車在敵人步兵面前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輪胎依然是普通充氣輪胎,一槍即可打穿。在1936年百靈廟大捷,以及后面的忻口戰(zhàn)役和太原戰(zhàn)役中,土制的裝甲車發(fā)揮出了不小的威力。?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8月14日,裝甲兵團在杜聿明率領下,開赴上海,被安排到閘北一帶,參加對日作戰(zhàn)。8月22日,張治中下達作戰(zhàn)令,要求裝甲兵團坦克營兩個連配合步兵掃蕩日軍。?
第一連協(xié)同步兵,一路猛沖,但是當他們殺到匯山碼頭時,本應配合作戰(zhàn)的步兵卻沒跟上來。由于沒有步兵協(xié)同,由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員和日僑組成的義勇挺身隊們手握爆破筒,將爆破筒塞進坦克鏈條里;或者干脆拉開導火索,鉆進坦克下方,不惜粉身碎骨。如果坦克后面跟著步兵,完全可以將日軍敢死隊擊斃,但國軍缺乏訓練,各兵種不懂得協(xié)調作戰(zhàn)。坦克冒死沖鋒,步兵在后面看熱鬧。就這樣,一個坦克連全軍覆沒。第二戰(zhàn)車連也是這樣覆滅的,而且更冤枉:幾輛破舊戰(zhàn)車故障頻發(fā),但上級仍然逼著開上去。裝甲連要求步兵跟進配合,但步兵以危險理由拒絕。連長要求撤回,也被拒絕。幾輛老破戰(zhàn)車勉強作戰(zhàn),很快炮彈打完,油料燒盡。連長爬出戰(zhàn)車,準備找步兵交涉,被日軍狙擊手一槍射中,壯烈犧牲。?
不久,因日軍2個師團在杭州灣登陸,中國軍隊有被切斷后路的危險,軍委會下達了撤退命令。淞滬會戰(zhàn)失敗后,裝甲兵團奉命向湖南撤退(戰(zhàn)車三連17輛德國1型坦克留下參加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最終全軍覆沒)。??
2、?機械化部隊成軍與鐵血昆侖關
1938年1月,以原裝甲兵團為基礎,國民革命軍機械化第200師在湖南湘潭宣告成立,隸屬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師長杜聿明。全師20000人,師部直屬2個戰(zhàn)車團,配備84輛坦克裝備蘇聯(lián)T26輕型坦克和部分淞滬會戰(zhàn)剩余的CV33型坦克,(由于在上海、南京之役損失慘重,補充裝甲裝備成了裝甲兵團的當務之急,但當時中德之間軍事合作的“蜜月期”已經結束,中國原本向德國購買的150輛“I號戰(zhàn)車”及其他新式裝備的計劃也因德國拒絕而無果,于是國府將目光移向主張“以華制日”的蘇聯(lián),經過交涉,最終用以貨易貨的方式從蘇聯(lián)換取了一批新的機械化裝備)。60輛輕型裝甲車。并配備炮兵團、工兵團、汽車兵團、輜重兵團、特務營、通信營、戰(zhàn)防炮營等綜合兵種,配備德國彭斯柴油卡車百余輛、美造福特卡車400余輛、哈雷二輪三輪摩托車40余輛。
?

1939年11月15日,日軍第5師團從廣東欽州灣登陸,很快就攻陷了廣西省的首府南寧。12月4日,攻占了廣西南部的戰(zhàn)略要地—昆侖關。為防止中國軍隊奪回昆侖關,日軍以重兵扼守昆侖關。守軍為第5師團的第21旅團,直轄第21、42兩個聯(lián)隊。第五師團曾參與淞滬會戰(zhàn)和南京會戰(zhàn),并主導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外號“鋼軍”,而第21旅團是該師團里的精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急調第5、第99、第36軍向廣西增援。軍長杜聿明受命向昆侖關反擊。這時第200師剛剛擴充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下轄榮譽1師、新22師和第200師。200師所屬裝甲部隊和炮工輜通信等附屬裝備全部轉隸第五軍軍部直屬,三個師為純步兵師,軍部根據需要將直屬部隊配屬給步兵師作戰(zhàn)。?
昆侖關地處南寧東北方向,位置高俊,地勢險要。可以說是廣西南部的重要大門,只要破了這個門,南寧也就守不住了。所以對戰(zhàn)雙方都要拼死拿下這個戰(zhàn)略地點??墒牵?2月4日,日軍一路披荊斬棘,相繼攻下南寧、昆侖關。第五軍當時接到的命令很明確:正面攻擊!?
昆侖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第200師雖然當時有T26坦克80多輛左右,但T26坦克全重只有10.5噸,在交通發(fā)達的歐洲戰(zhàn)場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最大公路速度只有30公里時速,國軍用T26型坦克去爬山顯然不可能的,所以昆侖關戰(zhàn)役最終打得十分的艱難。日軍以一個加強大隊,由松本三郎少佐指揮,該大隊兵力雖然只有八百人左右,裝備上卻是得到全面的配屬,麾下有一個炮兵中隊,一個迫擊炮中隊,一個工兵中隊和一個機槍中隊,火力超過了當時桂軍的一個師,國軍最終決定由200師和榮1師擔任主攻,強攻昆侖關,T26坦克負責在進攻縱隊的后方面掩護。新編22師配屬CV33坦克在師長邱清泉率領下開始繞過昆侖關進行戰(zhàn)場迂回,這一迂回成了昆侖關戰(zhàn)役轉折點。新編第22師配屬的坦克以40輛意大利菲亞特CV33輕型式坦克為主。該型坦克在平原地帶就是一輛毫無價值機槍坦克,但在山地攻堅戰(zhàn)上,CV33坦克發(fā)揮出自己優(yōu)勢,其山地最高時速達到40公里左右,爬山越野沒有任何問題,矮小的戰(zhàn)車本來就輕便,再加上一個坦克引擎,就好比摩托車上面安裝一個拖拉機引擎一樣,開起來十分的有力,完全適用于當時廣西多山地的地形,車載武器是兩挺意大利8毫米機槍,火力強勁。第5軍以200師和榮耀一師強攻昆侖關后,得到消息日軍第5師團師團長今村均中將,命令21旅團長中村正雄率領第21旅團主力42聯(lián)隊前往昆侖關支援,但半路上就一頭扎進了迂回到昆侖關后方的新編22師伏擊圈里,杜聿明原本給邱清泉的命令是阻擊21旅團主力,讓其不要靠近昆侖關,然而邱清泉擅自做主,把阻擊戰(zhàn)打成了殲滅戰(zhàn)。??

中村正雄怎么也沒有想到,中國軍隊居然有坦克部隊迂回到昆侖關后面并且將第42聯(lián)隊包圍了起來,由于急于增援,日軍并沒有攜帶重武器,整個42聯(lián)隊居然沒有一款武器可以擊穿第22師CV33輕型坦克裝甲,這一次輪到日軍組織敢死隊,對國軍坦克發(fā)起自殺攻勢,新編第22師第一次讓日軍感受到被坦克碾壓的屈辱感,這一戰(zhàn)日軍第42聯(lián)隊大部被殲,只有不到一個大隊的兵力潰逃進入昆侖關之后,最后和昆侖關守軍一起被全殲。?
此役擊潰了日本“鋼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全殲日軍21旅團4000余人,擊斃日軍第五師團21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國軍機械化精銳部隊第五軍,成軍之后首戰(zhàn)即告大捷!22師師長邱清泉也因為僅僅以一個師兵力圍殲日軍一個聯(lián)隊的舉動被冠以“邱瘋子”的外號!??

?
3、?入緬作戰(zhàn)與中國駐印軍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對東南亞歐美殖民地發(fā)動進攻。中、英、美三國結成反法西斯聯(lián)盟,英國正式提出了請求中國軍隊入緬作戰(zhàn)的要求。第5軍,作為當時國民政府最后一張留在后方的王牌,被派往緬甸前線。這既是為了表明國民政府聯(lián)合各國抵御日本侵略的決心,更是為了保住中國在緬甸境內那條最后的輸血大動脈——滇緬公路。滇緬公路原本是為了搶運中國國民黨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和國際援助的戰(zhàn)略物資而緊急修建的,隨著中國沿海港口淪陷、日軍進占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竣工不久就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的唯一的運輸通道。?
1942年初,國民政府組建中國遠征軍赴緬甸配合盟軍對日作戰(zhàn),王牌主力第五軍成了這次遠征中的核心部隊。入緬作戰(zhàn)期間,戴安瀾率領第200師孤軍死守同古,下屬598、第599、第600團與日軍血戰(zhàn)12晝夜,在第五軍軍部配屬的蘇聯(lián)BA輪式戰(zhàn)車支援下,殲敵5000余人,擊毀日軍5輛裝甲車,贏得盟軍官兵的尊重與贊揚,美國官方史料中更將同古保衛(wèi)戰(zhàn)稱為“所有緬甸保衛(wèi)者所堅持的最長行動”。?

200師死守同古之時,杜聿明便令裝甲兵團團長胡獻群率2個戰(zhàn)車連協(xié)同廖耀湘的新編第22師攻擊南陽車站,以減輕第200師的壓力。后來,遠征軍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發(fā)現英軍邀請遠征軍入緬的目的將遠征軍當炮灰拖住日軍,掩護英緬軍能順利撤退到印度,為保住中國機械化部隊最后一點種子,杜聿明命令胡獻群率裝甲部隊轉向臘戌后方駐扎,也正因如此,當盟軍在緬甸潰敗時,胡獻群才得以及時將一部分裝甲部隊撤撤退回國,留在緬甸作戰(zhàn)的坦克、戰(zhàn)車、汽車等機械化裝備皆在大部隊進野人山前被第五軍忍痛自行摧毀。不久后,盟軍在緬甸的作戰(zhàn)徹底失敗,第五軍也潰不成軍:第5軍96師副師長胡義賓率領的師部及287團,輾轉奔馳,于1942年8月中旬經江心坡回國,僅存病弱官兵300余人,損失兵員共2500多名,副師長胡義賓遇襲身亡;新編22師和杜聿明所率領的第五軍軍部一起走入了茫茫野人山,經過114天的跋涉,1.5萬人只剩下3000人不到。?
5月18日,戴安瀾的第200師在孟龍附近與日軍發(fā)生遭遇,為打通歸國之路,官兵浴血奮戰(zhàn),曾一度擊退敵軍。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曾經作為裝甲師的200師在此時卻因日軍裝甲戰(zhàn)車的到來而遭遇滅頂之災。日軍增援部隊以20余輛裝甲戰(zhàn)車對200師發(fā)起猛烈沖擊,迅速突破了600團陣地,戰(zhàn)場形勢也因這群鋼鐵巨獸的到來而發(fā)生根本逆轉。該役200師師長戴安瀾中彈負傷,第599團團長柳樹人、第600團副團長劉吉漢皆壯烈殉國。5月26日,戴安瀾亦因傷勢惡化,于緬北長逝。?

日軍攻陷臘戌后,一路長驅直入我國滇西境內,此時剛從臘戌撤回國內的裝甲兵團尚在滇緬路上,若利用得當,這些戰(zhàn)車完全可以用來阻擊進攻日軍。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當時遠征軍參謀團團長林蔚竟下了一道在戰(zhàn)史上傳為笑柄的命令,即將裝甲戰(zhàn)車盡數炸毀,想用這些“鋼鐵尸體”作為路障來阻滯日軍前進。如此一來,大部分在軍中被視為王牌寶貝的戰(zhàn)車還未完全發(fā)揮作用就在陣陣爆破聲中化作滇緬路上的一堆廢鐵,少部分被日軍俘獲,后來將兩輛T26固定在松山陣地上,作為防備遠征軍反攻的火力點。?
1944年,中國遠征軍反攻滇西時,便在松山日軍陣地上遇到了以T26坦克構筑的火力點,從而損失慘重。雖然第五軍在新一任軍長邱清泉的率領下投入滇西大反攻,第200師先后參與了收復龍陵、芒市、遮放、畹町等滇西重鎮(zhèn)的作戰(zhàn),最終將日寇驅逐于國門之外,但第五軍剩余坦克寥寥無幾,從此再無復“機械化軍”的名號。?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緬甸失敗大潰退時,第66軍新編第38師4000余人由于在仁安羌援救被日軍圍困的英印軍隊,與遠征軍長官部600余人被隔絕在仰光至曼德勒鐵路以西地區(qū),不能與遠征軍主力會合。該師和遠征軍長官部在史迪威和羅卓英的指揮下于1942年5月24日抵達印度英帕爾地區(qū)。第5軍新編第22師和軍部約3000余人在軍長杜聿明的指揮下,經緬甸打洛、新平洋,翻越野人山地區(qū),輾轉兩個月達到印度的雷多地區(qū)。?

在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史迪威的建議下,中國政府同意將這部分軍隊留在英屬印度,改編為中國駐印軍。美英政府協(xié)商后,決定將曾關押過2萬多名意大利戰(zhàn)俘的印度蘭姆伽軍營改作中國軍隊的訓練基地,由英國租借物資為中國軍隊提供膳食、薪餉,美國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教官,負責幫助中國軍隊訓練和掌握這些武器的使用技能。同時為補充新22,新38師缺編人員,及為新組建的炮兵、裝甲兵、工兵等兵種分隊和其他直屬分隊提供兵員,中國政府利用運送作戰(zhàn)物資返回印度的空機以平均每天450-600人的速度向印度空運兵員。同時組建起包含由6個混合坦克營組成的中美第1臨時戰(zhàn)車群,共有250名美國軍人和1800名中國軍人,裝備由美國提供(通過租借法)。6個營中第一營和第二營是作戰(zhàn)營(每個營有100名美國軍人),而第三至第六營是訓練營,訓練營中美軍人員比較少,他們是負責培訓中國軍人戰(zhàn)術和技術的教官,中國方面,1800名軍人是從駐印軍各部隊以及國內高中畢業(yè)生中精挑細選出的文化素質較高人員,所有軍官都經過了英語培訓,可以直接和美軍用英語交流。?

中美第1臨時戰(zhàn)車群坦克營是參照美國陸軍標準建立的,每個營有四個坦克連,每個連有17輛坦克。由于緬甸是是叢林,不適合大規(guī)模的裝甲作戰(zhàn),再加上日軍的裝甲部隊以及反坦克能力比德軍弱的多,因而在裝備配備上和歐洲戰(zhàn)場上的美國陸軍有所不同,歐洲戰(zhàn)場美國陸軍一個坦克營由三個中型坦克連和一個輕型坦克連組成,而中美第一臨時戰(zhàn)車群一個坦克營由三個輕型坦克連和一個中型坦克連組成。部隊接收了美國提供的M3A3“斯圖爾特”輕型坦克和M4A4“謝爾曼”中型坦克,經過充分的培訓和訓練后形成戰(zhàn)斗力。?
1943年12月第一坦克營被派往前線,1944年3月中國駐印軍戰(zhàn)車第1營主要使用M3斯圖爾特輕型坦克在瓦魯班協(xié)同步兵攻擊日軍18師團前線指揮部,繳獲其關防大印,一時名聲大振。同年5月第二營、第三營也參加了戰(zhàn)斗,四個訓練營被縮編成了三個訓練營。在后來的八莫等戰(zhàn)役中國駐印軍戰(zhàn)車部隊也為打通中印公路交通線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支裝甲部隊在緬甸給予日軍沉重打擊并不斷取得勝利,1945年6月從云南入境回到中國??箲?zhàn)結束后,中美第一臨時戰(zhàn)車群中的美國軍人全部回國,裝備移交給中方。駐印軍裝甲部隊改編成了獨立戰(zhàn)車旅并登上了隨后爆發(fā)的國共內戰(zhàn)舞臺。?


三、?國軍裝甲兵司令部的建立和覆滅
1946年6月26日,北平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美國代表馬歇爾宣布調停失敗,“三人委員會”隨即解散,國共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
當時國民黨軍的全部裝甲部隊中,以中國駐印軍的裝甲兵最為精銳。駐印軍裝甲兵的中堅是第1營。1945年11月,戰(zhàn)車第1營分兩路回國,一路由趙志華率領經中印公路回國,于1946年3月抵達蘇州;另一路由周世晃率領折返加爾各答,再分批乘萬噸巨輪從海路回國,于1946年初到達上海。與此同時,駐印軍裝甲兵其它營也陸續(xù)返國。隨后,蔣介石以駐印軍裝甲部隊為骨干,將裝甲兵統(tǒng)編為戰(zhàn)車第1、2、3團,裝甲炮兵團、裝甲汽車團等單位。其中,戰(zhàn)車第1團駐江蘇徐州,裝備從印度運回的美制M3A3坦克,還有一部分新接收的日本坦克;戰(zhàn)車第2團駐河南鄭州,裝備抗戰(zhàn)時期的各國坦克;戰(zhàn)車第3團駐北平豐臺,裝備戰(zhàn)后接收的日本坦克。?
關于這支裝甲部隊指揮官的人選,蔣介石決定由自己兒子蔣緯國來實際掌握這支部隊。?1916年出生的蔣緯國,是蔣介石名義上的次子。1936年,他到德國學習軍事。翌年,他進入德國第98山地兵團里服役,曾參與德軍進軍奧地利和捷克蘇臺德區(qū)。1938年,他又進入慕尼黑軍校步兵科深造。1939年蔣緯國從慕尼黑軍校結業(yè)后,赴美國陸軍航空兵戰(zhàn)術學校受訓。訓練完后,他又到美國陸軍裝甲兵訓練中心受訓。當時美軍中還沒有裝甲師,也沒有正式的裝甲兵訓練學校,戰(zhàn)車只被視為步兵支援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美軍看到德國裝甲部隊的巨大威力,趕緊著手編練自己的裝甲師。他們邀請蔣緯國去當顧問,以了解德國裝甲部隊的編練與使用。在美國陸軍裝甲兵訓練中心,蔣緯國一呆就是4個月之久,幫助美軍方面完成裝甲師的編訓,編練裝甲兵戰(zhàn)斗、通信、后方兵工保養(yǎng)、工兵架橋,甚至裝甲師的演習,還幫助美軍寫裝甲部隊教材。美軍對蔣緯國相當器重。裝甲師編練成功后舉行演習時,美軍讓蔣緯國擔任師部副參謀長,蔣緯國卻以自己要回國接受軍職而拒絕。?
在國民黨裝甲兵的幾個團中,裝備最好、實力最強的是戰(zhàn)車1團。蔣緯國實際上掌控了這個團。該團戰(zhàn)斗力的核心是戰(zhàn)車第1營,即印緬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車第1營,基本上都是原來的人馬,營長仍然是趙志華。該營包括3個戰(zhàn)車連和勤務單位。??

蔣介石計劃將所有國軍裝甲力量集中編成10個快速縱隊,以增加國民黨軍的機動打擊力量,每個縱隊以一個步兵師為主力,配屬一個戰(zhàn)車營和一個炮兵團(或營)。蔣緯國對此有不同意見。他在書面報告中指出:當年德國把全國的裝甲部隊集中起來,變成九個裝甲師;法國戰(zhàn)車營總數比德國多,每一個步兵師配一個戰(zhàn)車營,結果法國不能進行快速作戰(zhàn),因為戰(zhàn)車要遷就步兵的速度?,F在我們雖然有十個快速縱隊,但只是把戰(zhàn)車營配屬到步兵師里,這樣戰(zhàn)車就要遷就步兵的慢速度。像這樣編組的快速部隊,既不快速,又不能發(fā)揮戰(zhàn)車的作戰(zhàn)力量,再加上后勤支援也不能達到要求,與其編成十個快速縱隊,沒有一個可以發(fā)揮作用,倒不如集中所有裝甲力量編成三個縱隊,使國家的力量足夠支援。?
蔣介石接受了兒子的意見,只編成了三個快速縱隊。其中,1946年9月成立的第1快速縱隊堪稱王牌。它以戰(zhàn)車第1團的第1營為核心,配屬步兵整編第80旅和榴炮第5團、汽車團等部,共有45輛斯圖亞特輕型坦克、48門美榴炮和數百輛汽車。1946年10月,第1快速縱隊奉命進攻山東解放區(qū)。它在飛機配合下,大炮開路,坦克沖鋒,步兵跟進,一鼓攻占魯南的重鎮(zhèn)棗莊。戰(zhàn)后,蔣緯國夫婦帶著大批煙酒糖果等,趕到前線慰問第1快速縱隊。隨后,第1快速縱隊繼續(xù)東進,遠遠地脫離了后方的基地,形成懸軍深入的危險局面,此時,蔣緯國已升任戰(zhàn)車第1團副團長。他和團長諶志立一再要求將該部撤回,但遭到戰(zhàn)區(qū)司令薛岳反對?。
1947年1月2日,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發(fā)起魯南戰(zhàn)役。4日晨,第1快速縱隊從向城突圍逃跑時,慌不擇路地逃入漏汁湖,有十幾輛坦克陷入泥綽之中。解放軍乘機向該部發(fā)起猛烈攻擊,戰(zhàn)至下午,第1快速縱隊的戰(zhàn)車營幾乎全軍覆沒。?

?號稱精銳的第1快速縱隊在魯南慘敗,并不影響蔣緯國的官運亨通。1947年8月,他升任戰(zhàn)車第1團的團長。1948年初,國民黨軍成立陸軍裝甲兵司令部。此時的蔣緯國資歷尚淺,蔣介石不好公然讓他當裝甲兵司令,便以白崇禧推薦的徐庭瑤任司令官,而讓蔣緯國當參謀長。蔣緯國到南京裝甲兵司令部任職后,由趙志華升任戰(zhàn)車第1團團長。?
1948年11月淮海大戰(zhàn)爆發(fā)后,華東野戰(zhàn)軍在碾莊包圍了黃伯韜兵團。蔣緯國苦心栽培的戰(zhàn)車第1團奉命出動,配合邱清泉、李彌兵團東進解圍。在華野阻援部隊的堅強阻擊下,戰(zhàn)1團始終無法突破解放軍的防線,自身反而損失了30多輛坦克。
與此同時,國民黨軍黃維兵團從河南前來增援,在靠近淝河的雙堆集被劉鄧大軍包圍。蔣介石命令李延年、劉汝明從蚌埠北進解救。但在解放軍打援部隊的頑強阻擊下,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進展遲緩。蔣介石在南京急得火燒火燎,又派蔣緯國率領裝甲兵前去助戰(zhàn)。蔣緯國率領戰(zhàn)車第2團到達蚌埠,即配屬李延年兵團向解放軍發(fā)起進攻。敵各級長官有蔣緯國的坦克壯膽,紛紛上前線督促部隊加緊進攻,接連攻陷新橋、曹老集、仁和集、周家口。12月9日,李、劉兵團推進至火星廟地域,距離雙堆集只有35千米左右,眼看就可以與黃維兵團會師了。但解放軍很快找到了應對坦克的方法,蔣緯國的戰(zhàn)車進攻多次被挫敗。李、劉援軍只能以蝸牛的速度前進,直到12月14日才推進到包集一線。次日,黃維兵團即在雙堆集全軍覆滅。李延年、劉汝明聞訊立即掉頭南逃。蔣緯國也悻悻然帶著戰(zhàn)車二團撤過淮河,后來撤退到臺灣。而作為蔣緯國嫡系部隊的戰(zhàn)車第1團,隨杜聿明集團在陳官莊覆滅。團長趙志華當了解放軍的俘虜。他被釋放后回到國民黨軍隊里,仍得到蔣緯國的信任與重用,后來當上了臺灣的“裝甲兵副司令”。而駐扎在北平的戰(zhàn)車三團在平津戰(zhàn)役中一炮未放,在傅作義起義后接受改編,直接換了個涂裝,刷上了八一紅五星,幾個月以后和四野的裝甲部隊一起,參加了開國大典,至此,國軍裝甲部隊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