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要負重前行?因為食利者正騎在他們的背上。”
我沒看過阿爾都塞,但還是“斷章取義”地使用一下他的癥候閱讀法,這種方法不追求解讀所謂作者“原意”,而是要挖掘出作者乃至社會的無意識,也就是讀出其中的意識形態(tài)。 從“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開始:這句話現在主要是用于贊頌勞動者的,尤其是電路工人、醫(yī)護人員這種一線工作人員。但問題是,這被勾畫出來的美好圖景不太對勁:他們真的就樂意負重前行嗎? 這句話里面的權責關系是糟糕的,似乎要求一部分人必須負重前行,承擔所有社會責任,一部分人則盡享歲月靜好,把責任撇得干干凈凈。那么不得不負重前行的這部分人,到底是誰把重壓加在他們身上?對醫(yī)療工作者而言,加班時間過長、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各種亂象還存在著;對電路工人而言,工作環(huán)境差、工作危險度高的問題還存在著。凡此種種,都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屬于他們的利益流向了哪兒,令人困惑。這樣看,這句話就需要有一個補充:“為什么有人要負重前行?因為食利者正騎在他們的背上。” 類似地,“這些慈善家們的行為,使我們的心靈在冬天也能感受到溫暖。”本身冬天也就是寒冷的,現在被溫暖了,卻只溫暖了心靈?扭曲一個人對季節(jié)的體驗難道能對此人的現實生活起到任何作用嗎?再加上冬天始終還是能被意識的,這時候刻意回避【冬天的存在本身】的意味就很重了。 “衣食足,天國至”(引用得有點神棍味兒),人畢竟是靠物質活著,而不是靠什么內心和靈魂活著。既然想要溫暖他,為什么不讓他多擁有一件棉衣呢?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看見火中幻象時,內心不是也被溫暖了嗎?可是她依舊是凍死在了街頭。也就證明著社會需要的是推進器,而不是麻醉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