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的耳朵到底有多少種?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卻總容易忽略:耳朵是心靈的大門。

然而,在熊貓的世界里,耳朵不只是心靈的大門,還是賣萌的關鍵。
如果說圓臉蛋,黑眼圈,胖身材,已足夠萌了。
那頭頂?shù)膬蓚€半圓耳朵,簡直就是萌上添萌。
今天就來說說熊貓和動物們神奇的耳朵……

要說造型,熊貓耳朵就已經(jīng)是花樣百出了。
仔細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熊貓家族的基因深深刻在耳朵里,而且隨著年齡、心情,耳朵的狀態(tài)也各有不同。
有出了名的炸毛耳
看似潦草,實則招風

有會隱身的小耳朵
配上調皮眼神,讓人直呼可愛

還有大耳怪
就像扎了兩根沖天辮

還有朵朵狀
飽滿厚實,可可愛愛

還有耷拉著的
感覺它在賣一種很新的萌

這些各式各樣的熊貓耳,自然也成為了辨認熊貓的必備招式。看熊貓先看耳,還真不是瞎說的。
要不你看看下面這個耳朵,能看出是哪只小可愛嗎?

看答案??


耳朵萌才是真的萌,不然那么多熊貓耳的帽子是為啥?
但真正有實力才是熊貓耳的王道。?

大熊貓是一個聽覺與嗅覺靈敏、但視覺較弱的物種。
嗅覺用來辨別竹子的質量以及是否可以采食。但是吃的同時,耳朵可不會閑著。
它們一聽到異常聲響就很警覺,聲響太大,那就得快地跑開或者爬到樹上躲藏起來。

即便是它們活動或休息的時候,對周圍的響動也非常敏感。
Emm,除非睡得很沉很沉的時候……

2016年,環(huán)境保護科學家與照顧動物的專家們通過對圣地亞哥動物園的圈養(yǎng)熊貓測試來檢測熊貓聽力靈敏范圍——他們發(fā)現(xiàn)熊貓們可以聽到超聲波的范圍。
如此靈敏的聽力,也足以說明大熊貓需要靠聽力來交流和傳遞信息。
低吼、輕訴、嘰嘰喳喳、粗聲叫喚,都表示著不同的含義。
熊貓媽媽也是通過聽到孩子的大聲啼哭,知道孩子的位置和狀態(tài)。

所以,請勿大聲驚擾到熊貓,是有道理的。

研究表明,人類接收外界的信息量85%是通過眼睛的,只有14%是通過耳朵來完成的。而動物們的耳朵,除了充當聽覺器官外,還有許多奇特的功能。
比如,許多動物的聽力就非常驚人。
假如有這樣一臺超級現(xiàn)場音樂會,登臺“演唱”的是蜜蜂,那么我們“人”需坐在3米至4米的位置聆聽,狗可以在20米至30米處聆聽,兔子站在100米開外就可以聽到,而貓頭鷹和蝙蝠大俠更可以利用主動式偵測方式在500米外欣賞……
而且,隨著生存的習性,耳朵的構造也發(fā)生著變化。
生活在非洲的土豚能夠準確地聽到在樹木或其他物體內部白蟻活動的聲音。

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指猴可以聽到樹干里的昆蟲幼蟲活動的聲音,然后用前肢上很細的中指將這些幼蟲挖出來吃掉。

圖源:DUKE LEMUR CENTER
在樹林中蹦來跳去的松鼠的大耳朵還有保護自身的作用,能防止眼睛被樹枝刺傷。

圖源:Unsplash@ Joe
非洲象是耳朵最大的動物,由于耳部的褶皺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熱面,所以更像是兩把調節(jié)體溫的大蒲扇,達到散熱降溫的目的,還能順便驅趕熱帶叢林中的蚊蠅和寄生蟲。

圖源:Unsplash@Wolfgang Hasselmann
兔子那長長的耳朵也非常有名,除了聽覺功能外,也可以調節(jié)體溫,豎立時可以散熱,緊貼在脊背上時則可以保溫。

圖源:Unsplash@Satyabratasm U
樹袋熊在睡覺時,雖然兩只大耳朵和頭部一起垂下,但是外界一有動靜,耳朵立刻就會有所感覺,立即驚醒。

圖源:Unsplash@Kerin Gedge
貓科動物的耳朵也可隨聲音的方向轉動,就像一個雷達天線,能區(qū)別15~29米內且相距約1米的兩種相似的聲音。

圖源:Unsplash@Blake Meyer
人的耳朵雖然形狀不像其他哺乳動物那樣多姿多彩,但人的耳朵卻也有其他神奇之處。人類的其他器官在成年后基本上都停止了生長,但唯有耳朵例外,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生長,只是生長得很慢而已。
世界之大,這扇“心靈的大門”在自然動物中也是盡顯其妙。

參考:
《動物們的神奇“耳朵”》,科學之友,20160701
《請勿打擾——聽覺敏銳的大熊貓》,圣地亞哥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20160417

《2023熊貓周歷》
每年必入的治愈好物
讓熊貓陪伴你的日常生活
現(xiàn)在下單
還贈送超萌天團冰箱貼1個哦~

復制本段到【淘寶】打開https://m.tb.cn/h.U4uXfLS?sm=8d3357?tk=NO7odayelAl CZ0001 「pandapia熊貓周歷2023年臺歷」?



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B站|抖音
今日頭條|西瓜視頻
微信視頻號|小紅書
商務合作:pandapia@sina.com

本賬號的原創(chuàng)內容(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產(chǎn)品形象等),著作權均歸品牌“pandapia熊貓烏托邦”所有,僅供閱讀傳播,未經(jīng)許可,請勿用于其他目的。非原創(chuàng)內容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