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探索文字與想象非常之契合的奧秘——以《草原》為例

《草原》

環(huán)節(jié)一:讀全文,感受草原之美
初讀課文,先感受
我們先讓小朋友自由讀這篇課文,讀完后再請小朋友們分享讀完這篇課文的感受。無論同學們的感受是壯闊、靜寂、色彩、人情,還是熱鬧、熱烈、和諧、團結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初讀課文,零零散散地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感受。
作者第一次進入草原的見聞與感受
小朋友們感受到的草原也是作者第一次進入草原的見聞與感受,所以在初讀完課文之后,我們就可以問小朋友們,“作者看到或者遇到了什么呢?”梳理全文五個自然段我們總結:
第一自然段寫草原的壯闊之美;第二三自然段講的是草原人們的熱情歡迎;第四自然段講的是敬酒、歌舞助興。我們可以用“到”、“接”、“談”三個字來總結作者寫此篇文章的基本序列。

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作者到達草原之后看到的和作者之前想到的是完全契合的。例如:初到草原,我們就感受到了草原的壯闊、靜寂之美,蒙古族人民來接待作者的時候,我們就感受到了那種熱情好客之美等等···我們先請小朋友說感受,再通過對所看到的部分去印證這個感受,那么為什么作者的描寫和我們產(chǎn)生的感受如此契合?我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就留下了一個讓學生繼續(xù)去探索的切口,讓學生去探索為什么文字和想象之間會如此的契合。
環(huán)節(jié)二:文字和想象之間的關聯(lián)
接下來我們將帶著問題走進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這個部分我們將樹立一個學習的樣本,這個樣本的難度系數(shù)在全篇中的難度系數(shù)是最大的,因為它對后續(xù)段落有著重要的引導和遷移作用。
第一自然段:①這次,我看到了草原。②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③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④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⑤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⑥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⑦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適,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⑧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1、朗讀第一自然段,畫出帶有作者聯(lián)想的句子
第2句中“可愛”的天空,想要“高歌”一曲的心情,第5句中“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第6句中“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第7句中“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第八句中“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都是作者自然而然,看到與想到鑲嵌著的聯(lián)系想象。

2、作者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
第2句中“高歌一曲”
第5句中“綠毯”、“大花”
第6句中“中國畫”
第7句中“小詩”
第8句作者的體驗達到巔峰,此時作者已經(jīng)沉醉其間,與整個草原融為了一體。
梳理:
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草原的壯美,接著就我們開始注意到細節(jié),如“綠毯”和“大花”。這些細節(jié)引發(fā)了我們的藝術聯(lián)想,如中國畫。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詩,一旦有了詩的聯(lián)想,自己就沉醉其間了,最后有了感受,有了體驗。?
3、作者第一次到草原,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聯(lián)想呢?
因為作者第一次到草原,心情是非常激動的,其次是因為作者的日常積累多,見多識廣,可以生動地用文字表述出自己的感受,最后作者的聯(lián)想必定是有所愛的,比如本文的作者老舍先生肯定是愛詩、愛畫、愛自然的。所以當作者來到自然中時,才能很自然地將自然與詩、畫聯(lián)系在一起。

當我們讀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更多地去閱讀美、關注美、感受美和聆聽美。
4、作者是如何寫出這些聯(lián)想的呢?
a、出示句子,這個句子用作樣本學習
關注課后第二題,課后第二題所選的句子,正好就是第一段中的句子
b、劃出區(qū)分
在課后第二題中,區(qū)分一下寫草原、寫想象的句子
c、看見與想象混合
作者的想象和看見是混合在一起的,從想象跳躍到看見,從看見跳躍到想象。

到這里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寫法了,一會寫記敘,一會寫抒情與議論,是夾敘夾議的寫法,不過這里的“議”表示的是抒情、想象成分。看到的是“敘”,想象的是“議”,所以這里用到的是夾敘夾議的寫法。
環(huán)節(jié)三:集中欣賞句子
在這個單元中,許多課文中的句子都很美,適合展開想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就對適合展開想象的句子進行集中欣賞。

剛才我們講了第一自然段的“到”,接下去我們合并欣賞一下二三兩段的“接”,在讀完二三兩段后,我們就提問小朋友:
“讀了二三兩段,你的眼前出現(xiàn)什么樣的畫面?”
我們知道二三兩段出現(xiàn)了:草原、河流、牛羊、牧民。
接著再問“小朋友你們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
結合著草原、河流、牛羊、牧民我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河岸牧羊圖”、聽到“草原牧野歌”,看到牧民“激情迎客”的畫面。

聯(lián)系目標我們還可以問:“如何從讀到的文字想開去呢?”
第一我們告訴小朋友,必須要有生活的積累。就像老舍這樣的作家,也一定要走出去體驗生活。這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其次要有語言的積累,最后還要有情感態(tài)度的儲備,要具有一種樂觀、開朗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
這一些綜合起來我們就很容易在文字中表達情感,同時也很容易像作者一樣,用文字帶領讀者看到草原,感受到草原風光?;剡^頭來我們可以用一句詩來總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們這一次的教學從文字到畫面,在這個文字的最后,它是以詩的方式來呈現(xiàn)。文字凝練成詩是最高的藝術水平者,詩中帶著畫是詩的獨特氣質,所以從“蒙漢情深何忍別,天際碧草話斜陽”可以看出作者不舍的情感。
這個情感也會轉化成一個畫面,我們看到這個詩句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有天涯、一望無際的蒼穹、遠處的藍天白云、落下的夕陽,還有緊緊握住的手,說不完的道別話語,這是一幅生動的生活畫面,所以當我們用文字去想象畫面的時候,老舍先生文字的高級之處就體現(xiàn)出來了,他以詩句的形式去呈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