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短評丨俄烏局勢;德國防長:北約國家應增加國防開支;俄亥俄州事故(2月15日)
資訊(1)
俄羅斯軍隊宣布,已突破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地區(qū)前線的兩道防線,并逼退了烏軍;烏方則反駁了撤軍說法,但承認前線戰(zhàn)況困難,敦促西方盟國加快軍援進程。
個人短評:
過去一個月,俄軍在烏克蘭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還可以,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轉(zhuǎn)。
這跟烏軍消耗比較大有一些關系。
也難怪澤連斯基之前會這么著急的要西方國家趕緊支援豹2坦克。
資訊(2)
德國防長:北約國家國防開支應占GDP至少2%。
個人短評:
國防開支占GDP的2%是屬于正常獨立國家,占GDP的比值。
北約國家因為有美軍駐軍,等于是把安全交給美國,所以之前國防開支占GDP比值較低,而且北約有美軍駐軍的國家,還得交一筆保護費給美國,就進一步擠占國防開支。
如果要把國防開支提高到占GDP的2%,那北約國家有什么必要還要去給美國交保護費?
資訊(3)
紐約時報:俄亥俄火車脫軌事件引發(fā)污染和健康擔憂。
個人短評:
美國主流媒體總算開始大篇幅詳細報道這件事情。
脫軌事故發(fā)生10天后,俄亥俄州共和黨參議員萬斯在推特上發(fā)表聲明稱,這是一場“復雜的環(huán)境災難”,需要進行長期研究。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么是在事故發(fā)生10天后,美國主流媒體和這些議員才開始發(fā)聲?
關于這個問題,我晚上有發(fā)一條動態(tài),這里也再貼一下這條動態(tài)的內(nèi)容。
美國這次會極力去壓這件事情的熱度,也有一些深層次原因。
往近的說,有受美國近期鐵路工人大罷工影響,而這與拜登有一些關聯(lián)。再往前,特朗普曾經(jīng)解禁了危險化學品運輸容器。
更早之前,奧巴馬允許鐵路大規(guī)模運輸危險化學品;
而特朗普和奧巴馬,之所以會對大規(guī)模運輸危險化學品松綁,跟這次列車運營公司也有一些關系。
這次列車脫軌的運營公司,常年花巨資游說,抵制高危物品運輸?shù)南嚓P安全條例、拒絕升級換代剎車系統(tǒng)、大量裁員導致員工負荷增加等。
這種資本游說政府,導致政策變化,進而導致重大危險事故發(fā)生。
追根溯源,兩黨在這件事情上,都有一些責任,這可能是兩黨默契去壓這件事情熱度的原因。
所以,美國這次之所以去壓制輿論,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件事情深究下去,是牽扯到游說制度,這可是美國資本控制美國政府的根本制度之一,也難怪這件事情在美國輿論上會顯在頭9天得靜悄悄的樣子。
一直到2月13日,這件事情在我們網(wǎng)絡輿論上了熱搜之后,2月14日,這件事情才開始也上了美國網(wǎng)絡熱搜,開始有一些熱度。
這也是一種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