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交響樂——蟈蟈的音樂
每到夏天,大自然化身為一位指揮家,帶領(lǐng)著萬物奏響了一場動人的交響樂。昆蟲們充滿熱情地對待著夏天,它們希望在短暫的生命中,留下自然界中最美妙的旋律。
蟈蟈與蛐蛐、油葫蘆為我國的三大傳統(tǒng)鳴蟲。蟈蟈學名“螽斯”,螽斯科可謂家族龐大,種類眾多。蟈蟈為短翅鳴螽,有1對復眼,頭頂一對細長絲狀觸角。不同的蟈蟈鳴叫的節(jié)奏、音色、聲頻、響度也不同。
蟈蟈也不都是綠色的,根據(jù)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身體的顏色也會不同。
蟈蟈的咀嚼式口器里外分三層:外邊是上下唇, 中間是上下顎, 緊里邊還有舌。上額分為左右兩半,特別發(fā)達,粗壯堅硬。
蟈蟈還是個暴脾氣,同類見面會打架,它們會通過眼睛的顏色來判斷對方的戰(zhàn)斗力,有紅眼、綠眼、黑眼等,身體粗壯,前胸特別大,腹部也大。翅膀較短,僅能遮蓋住腹部的一半,后腿長于前腿和中腿。瓠齒堅硬強勁。
雄蟈蟈有發(fā)達的發(fā)聲器官,前翅能連續(xù)摩擦而發(fā)出清脆的鳴叫聲;雄蟈蟈的鳴叫可以吸引異性、驚嚇敵人;叫聲的來源是前翅鳴叫時兩前翅斜豎起來,像剪刀那樣反復開合。
左前翅腹面前端有“音矬”,右翅背面前端有“刮器”,兩者摩擦發(fā)聲,刮器下方還有一個薄片狀的“鏡膜”,起到共振放大聲音的作用。
蟈蟈是雜食性昆蟲,吃菜也吃肉,上額咬人很疼!蟈蟈喜歡在大豆、花生、紅薯、谷子地里生活,趴伏在植物的葉面上,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忘情鳴叫。
逮蟈蟈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蟈蟈也很聰明,一點細小的響聲,包括微風吹拂莊稼的“沙沙”聲,都能把它驚動。
當聽到這些響聲后,它的叫聲就戛然而止,甚至隱藏在植物葉子下面,一聲不響。直到確認這些響聲沒有對它形成威脅時,它才會重新高歌。
中國人喜歡蟈蟈,不少人拿它當寵物。因為雌蟈蟈不會鳴叫,所以寵物市場里只賣雄蟈蟈,小小的蟈蟈曾引起古今文化名人的關(guān)注。宋代畫家郭元方、李延之、現(xiàn)代畫家齊白石等都以畫草蟲著稱。
宋代時人們就開始流行養(yǎng)蟈蟈。 到了明代從宮廷到民間,養(yǎng)蟈蟈更是流行。 清代我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養(yǎng)蟈蟈潮。許多皇帝都喜歡養(yǎng)蟈蟈??梢娢覈南X蟈文化源遠流長。
蟈蟈的壽命其實很短,特別是野生蟈蟈,從長成到衰老死亡約為3-4個月,俗稱“百日蟲”。它從不為自己短暫的生命而自怨自憐,而是平淡自然地不停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