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陶淵明?〔魏晉〕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是晉宋之際文學(xué)家 陶淵明 創(chuàng)作的一首 五言詩 。此詩借贈堂弟陶敬遠以自抒情懷,用了許多筆墨寫作者自己在衡門之下饑寒交迫的苦況,發(fā)出了“了無一可悅”的慨嘆,但作者仍表示決心躬耕固窮節(jié)。全詩前半敘事寫景,后半議論,事寫得很簡潔,景寫得傳神入化,議論很多,而俱以情滲透其中,且把悲憤沉痛和堅強變成閑淡樂觀和詼諧,深具深厚醇美之意境和松柏勁直之氣節(jié)。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⑴
寢跡衡門下⑵,邈與世相絕⑶。
顧盼莫誰知⑷,荊扉晝常閉⑸。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jīng)日雪⑹。
傾耳無希聲⑺,在目皓已潔⑻。
勁氣侵襟袖⑼,簞瓢謝屢設(shè)⑽。
蕭索空宇中⑾,了無一可悅⑿!
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⒀。
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jié)⒁。
平津茍不由⒂,棲遲詎為拙⒃!
寄意一言外⒄,茲契誰能別⒅??[1]

詞句注釋
⑴癸卯歲:即晉安帝元興二年(403)。癸卯,天干地支之一。從弟:堂弟。敬遠:即陶敬遠,陶淵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跡不詳,據(jù)陶淵明的《祭從弟敬遠文》可知,其人逝世于義熙七年(411),年紀不過三十剛出頭(“年甫過立”)。他比陶淵明大約要小十五六歲。
⑵寢跡:埋沒行蹤,指隱居。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居室。
⑶邈(miǎo):遠。世:指世俗,官場。絕:斷絕往來。
⑷顧盼:猶言看顧、眷顧。莫:沒有人。
⑸荊扉(fēi):用荊條編成的柴門。
⑹翳翳(yì):陰暗的樣子。經(jīng)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⑺傾耳:側(cè)耳細聽的樣子。無希聲:沒有一點聲音。希,少?!独献印罚骸奥犞宦劽幌??!焙由瞎ⅲ骸盁o聲曰希?!?/p>
⑻皓(hào)已潔:已皓潔。副詞“已”插入兩個形容詞之間,是一種修辭方式。皓,白,明。
⑼勁氣:猛烈的寒氣。
⑽“簞(dān)瓢”句:意謂像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的日子也很難得,我(們)簞瓢常空,無食可陳于面前。簞瓢,即簞食瓢飲。簞,竹編的盛飯容器。瓢,剖開葫蘆做成的舀水器?!墩撜Z·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被兀缚鬃訉W(xué)生顏回。謝:辭絕。屢:經(jīng)常。設(shè):陳設(shè)。
⑾蕭索:蕭條,冷落。空宇:空蕩蕩的房屋。形容一無所有。
⑿了無:一點也沒有??蓯偅嚎梢允谷烁吲d的事情。
⒀遺烈:指古代正直、剛毅、有高尚節(jié)操的賢士。
⒁謬(miù):誤,謙辭。固窮節(jié):固守窮困的氣節(jié)?!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⒂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義為渡口,這里指道路。茍:如果。由:沿看,遵循。
⒃棲遲:游息,指隱居?!对娊?jīng)·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詎(jù):豈。
⒄一言外:一言之外。一言,指上面四句話。外,意思是除這四句話外還有很多的未盡之意。
⒅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別:識別。?[1]??[2]?
白話譯文
隱居茅舍掩行跡,遠與塵世相隔絕。
無人知曉來眷顧,白天柴門常關(guān)閉。
年終寒風正凄冷,天空陰暗整日雪。
側(cè)耳傾聽無聲響,放眼戶外已皎潔。
勁峭寒氣侵襟袖,粗茶淡飯常空設(shè)。
房中空蕩顯凄涼,竟無一事可歡悅。
千年古書皆閱覽,時時讀見古義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窮為氣節(jié)。
坦途大道若不走,隱居躬耕豈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誰識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