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一看的書 Memoirs of A Geisha(由這本書所想到的瑣碎)
自古專欄無人看,這就是b站~
前兩天做了一次冥想,果然睡著了。但疲憊的時光在舒緩的音樂中得到了延展,很奇妙的一次體驗。(怎么會說給我一張瑜伽墊,我能睡到地老天荒?)

不正經(jīng)的分割線。
今天讀完了《藝伎回憶錄》428頁厚厚一本,從七月到現(xiàn)在,換了三個城市,歷經(jīng)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讀完有一種輕松又略迷茫的感受,不是書的內(nèi)容所帶來的觸動,而是一個目標完成后突如其來的空白?;蛟S是筑基又失敗了吧,讀了這么多書(專挑簡單的,有意思的)感覺沒長進有點小挫敗。那就再來幾本!
挑這本書很偶然,夏天的時候咬著冰棍刷片段(某英語app),看到了楊紫瓊和章子怡手腕翻飛扇子如同蝴蝶一般起舞,突然就想讀一讀這本書。當然或多或少也與當時書單較雜有關(guān)系,不管是《心是孤獨的獵手》《喜福會》《雪落香杉樹》還是《大地》《馬克吐溫散文》這些書的介紹和選讀,突然就想看一看不一樣的文化(當時其實很想讀educated這本熱門書,現(xiàn)在情緒也冷了)。
在某書網(wǎng)買了一本二手,翻開的瞬間至今記得。如果你曾有過偷偷摸摸跑去學(xué)校附近租書店往書包里塞武俠和言情,夏日的晚上黃色的燈泡下滿是飛蛾亂飛,大風扇吱吱呀呀,滿屋子的舊書味道,就會曉得豹豹所描述的氣味,懷舊的氣息。當然不是因為我年紀太大了,而是出生的小城太小了,一眼生活望到頭的那種。仔細想想現(xiàn)在的孩子多了很多新奇,其實也少了很多體驗。
書一共35章,包括前言和后續(xù)感謝。這一次老老實實從序開始讀起(很少讀序是因為雜七雜八嫌棄啰嗦,有的序能占書的1/4),實在太好奇一個美國人如何去描述日本藝伎的生活日常。但合上這本書腦海中確實浮現(xiàn)影片中一身黑色和服打傘從雪中漫過的曼妙身影。但是作者太不老實了,前面你會覺得這是實打?qū)嵉幕貞涗?,但后半部分卻閱讀越擰巴,也難怪他自己在后文寫到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說。后半部分的作品完全是美式的實用主義,女人物化到極其現(xiàn)實主義。也是不大能接受的點。
書的前四分之一,尤其是十三章以前是最喜歡的部分,小姑娘的跌宕起伏生活,掙扎如同浪濤中的浮木,大片生活環(huán)境的帶入,不同生活帶來的沖擊栩栩如生,讓人跟著節(jié)奏無法跳出。但從藝伎開始掐架,為努力成長為一個高級陪客開始就一次次放下這本書,實在是轉(zhuǎn)化太大無法接受。記得中間還專門去看了一部日本本土的片《惡女花魁》,但除了畫面美實在是提不起興趣。或許我也只能看一看黑澤明,是枝裕和,宮崎駿這種主流。日本的文化有些扭曲,而現(xiàn)代版的文化則有點喪氣,也是特別不喜歡的原因之一。包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也總覺得有些不適,這些在夏目漱石,橋本忍,田中一光等作品中多少有些流露。即使是特別喜歡的渡邊一淳,東野圭吾,新海誠,他們的描述中也讓人對生活提不起精神。這種勉力去愛讓生活覺得更加沉重。沒有一種恣意盎然為自己燃燒一把的痛快。所以或許這是一次次看不下去的原因吧,但還非要去獵奇,無力吐槽自我。書的后半部分略帶香艷,一些觀念直接從東大街扭到了西大街。不大適合青少年來讀。
扯得有些遠,不過這篇文字也是隨意記錄一些,自己和自己聊聊天?;貧w到略無趣的綜合評分,五星可以給出三顆半,難度不算特別大,用詞簡單。有些本土詞匯,像sumo,kimono,obi,gion,geisha讀完這本書牢記清楚不要不要的。另一大特色文中比喻很多,比如歪歪扭扭要塌的房頂,在貓跟前露頭的老鼠,暈染開的米紙,被蛇盯上的獵物,人的沮喪像是瓢潑大雨臨下的屋頂?shù)鹊?。但奇藝的有種看日漫的感覺。最后結(jié)尾部分莫名被感動了一下,人到最終點回顧以往,飲下一碗塵世飄蕩過后的孟婆湯。讀完復(fù)雜的味道入喉,辛辣苦澀唯一不同的沒有講述者的甜。人生總是過去了坎才會去談?wù)撛?jīng)的坎,其他的只能隨波逐流中努力撥出一條與命運抗衡的河流。
總之,還可以一讀的書,溫馨提示,可以下載電子書來讀。新書太貴,很不值得放在書架,舊書容易過敏,不值得一買。不信,可以看一看豹豹準備清出去的舊書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