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也宣布全系漲價,已有超20家車企宣布漲價,是真的扛不住了吧
大眾品牌宣布自2022年5月11日0時起,全系車型上調建議零售價。其中,新能源車型(含 ID.純電系列,PHEV 插電混動系列)上調幅度為3000元至5400元不等;燃油車型上調幅度為1000元至3000元不等。

無獨有偶,蔚來汽車也在5月10日開始正式上調部分車型的起售價格,整車中,蔚來ES8等車型起售價上調1萬元。在BaaS電池租用價格方面也有所上調。

其實從去年年底開始,各大新能源品牌就已經開始打漲價“預防針”了,不斷傳達“欲購從速”信號。進入2022年以來,特斯拉、比亞迪、奔馳、寶馬、大眾、廣汽、蔚來、小鵬、理想等等,已經有超過20家車企宣布漲價,從新能源車型到燃油車型,漲幅從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其中漲價金額最高的超3萬元,汽車漲價潮持續(xù)蔓延。
究其原因,新能源車方面,蔚來汽車CEO李斌就曾表示,電池上游原材料的成本增加,汽車成本在不斷提升,需要整個產業(yè)鏈來分擔壓力;而燃油車方面,全球范圍的芯片短缺持續(xù)導致不少車企都不可避免的跌入了漲價潮中。

根據汽車行業(yè)數據預測公司AFS的最新數據,截至5月8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約為169.38萬輛。其中,歐洲地區(qū)受到的半導體短缺打擊最為嚴重,減產量約為78.36萬輛,約占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的46%;而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為9.2萬輛,僅占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的5.4%。
過去,單個原材料小幅上漲,都在車企的可承受范圍內,傳統(tǒng)車企也會通過成本控制等方式消化高成本壓力,很少采取漲價這一手段。但多項原材料同時上漲,導致單車制造成本大幅度上漲,這種壓力車企已無法自行消化?!按_實真的扛不住了”魏牌CEO李瑞峰在社交媒體上無奈表示。

在漲價、減產之后,不少消費者還面臨著提不到車的窘況。熱門車型買車先等半年幾乎要成為常態(tài),誰家如果有現車簡直要被搶破頭。而導致整個行業(yè)提車周期都變長的原因,除了因為芯片短缺,另一方面也與疫情導致物流受阻,汽車配件跟不上有關。在種種情況下,不少車企已經暫停接受訂單了。
惡性循環(huán)之下,汽車零售銷量也在持續(xù)下滑。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持續(xù)下滑的車市以及疫情造成的供應鏈短缺,或將引發(fā)車市新一輪的漲價潮。不過從長遠來看,這一波漲價潮如果能夠幫助整個汽車產業(yè)鏈度過這波壓力,還是有助于汽車市場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