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從一些旁門左道開始的壞處

??
人間正道是滄桑,每個人一開始都是循規(guī)蹈矩的,遵守規(guī)則的,但是,當他們一旦發(fā)現(xiàn)旁門左道更能帶來利益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去遵守,至少,明面里遵守,暗地里卻去研究怎樣鉆它的空子。時間久了,這些人的做法也就都是一些歪門邪道的做法,入不得眼的,非但培養(yǎng)不了正確的技能與觀念,甚至會深受其影響。
有的時候,那些規(guī)則自身也存在致命的漏洞,讓人不得不鉆它,否則這道坎便很難邁過去。
要我說,固然此一時的茍且與偷懶能帶來相當?shù)谋憷?,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只會有損我們的正常能力與行動能力影響社會的運轉(zhuǎn)效率與和諧程度。不公平,不正義,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勞者少得,不如不做、少做,最后又會回到過去的時代,付出的人為他人做嫁衣,不付出的人不勞而獲,最后一個都跑不了。
短期來看糾正了這一漏洞固然給自己帶來了損失,但是卻能有長期的正面效益,可是,誰又能保證自己沒有個私心呢。不如,我最后鉆個空子,然后再把它補一補,也算是盡職了——但是,對他人而言,這也就是一個過河拆橋的人,自己享受了,堵了別人的路子。因為從一開始,也就不能把自己和大家集體分裂開來,每個人都應該如此遵守正確的規(guī)則。興許有些“慣犯”會叫罵道,不喜歡得利的人是“腦子有病”,倒不如這么說,有些東西可以取,有些東西不可以取,要為了集體的利益考慮——那我們自己的利益呢?同樣的,我們也需要集體為我們自己的利益考慮,否則每個個體與集體之間就不存在共同的利益關系。
如果一個人覺得:反正公家的東西不是我的東西,我隨便用,隨便使,壞了、舊了就換新的,那這一個人就是在浪費我們大家的錢,也是在浪費他自己的錢。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是讓政府作為中介來規(guī)劃人民的錢,好圖得一個發(fā)展,可以讓更多更多的人受益,通過政府的調(diào)控來使經(jīng)濟騰飛,讓人們的錢袋子越用越鼓,但是,那樣的“蛀蟲”著實是損害了這一有效的正循環(huán),他們貪心不足蛇吞象,為了一時的快利,大利而置理想與信念而不顧,或者說,他們的夢想或許本來就是發(fā)大財,掌握大權(quán)大勢······不論如何,他們的所作所為都無異于玩火自焚,他們竊取大眾的利益以來肥私,最終也會通過一連串的揚鞭效應影響到各個普通人,以至于國家的危難在所難免,內(nèi)憂外患的時代終將來臨,大唐盛極而衰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