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到最后,身邊沒有任何朋友,那他多半有這幾種活法

人在江湖,不可避免的,就是“人情世故”。你會不會來事,懂不懂說話,能不能應(yīng)酬,決定了你能否融入到群體、圈子當中。
在職場中,你不懂得喝酒,就很難跟身邊人建立一定的關(guān)系。在社交場上,你不會講話,不懂得討人歡心,那別人就會疏遠你。
以至于,很多人都活得特別累,不僅是身體上的累,還是心靈上的累。心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就會遠離群體和圈子,選擇一個人生活。
在很多人眼中,那些選擇一個人生活的人,都是異類。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這些人,真的是異類嗎?難道說異類,就沒有活著的價值嗎?
首先,不合群的人,在合群的人眼中,就是異類。其次,活成一個人的樣子,未必就沒有價值。也許,一個人會更好。
混到最后,身邊沒有任何朋友,那他多半有這4種活法。

一、瀟灑自在,不受拘束。
加入到一個圈子或者群體當中,必然會受到“拘束”。所有的拘束,都跟人之自由的天性相違背,人們絕對不會快樂。
年輕的時候,我們沒有什么經(jīng)歷,也沒有加入過什么圈子,所以我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逼迫自己加入到不喜歡的群體當中。
在群體中,我們會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什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么是“缺乏靈魂,只剩軀殼”,越活越不是滋味。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思考一個問題,刻意合群,真的有意義嗎?最后我們會得出一個答案,刻意合群,其實毫無意義。
為了活得自由、瀟灑一點,我們會做人生的“減法”,不再合群,不再逼自己逢場作戲,被圈子束縛。
所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瀟灑、自由、快樂,才是生而為人的真相。

二、卸下面具,不再虛偽。
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虛偽地活著,不過是虛度光陰罷了?!?/p>
江湖是一個大染缸,世道是一個修羅場,身處其中的人,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虛偽”二字。可偏偏是這“虛偽”,讓人越活越痛苦。
明明講真話就好,可真話不好聽,容易傷人,所以很多人都會昧著良心講假話。明明關(guān)系不好,可為了利益,很多人都會阿諛奉承,虛偽不堪。
這些事見得多了,人們就會愈發(fā)厭惡。可以這么說,總是戴著面具活著,不夠真實,那人們就會失去真實的自己,失去真實的靈魂。
試想,一個失去自我的人,真的有“愛”和“取悅自我”的能力嗎?早就沒有了。那些混跡江湖的老狐貍,雖然城府極深,但他們也失去了該有的簡樸和純真。
做個真真實實、從不做作、毫不虛偽的人,那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不僅眼前的人情世故,不僅眼前的卑微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三、享受獨處,心有自信。
哲學家叔本華有言:“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p>
跟世俗混在一起,那人就會變得庸俗起來。跟內(nèi)心的自己握手言和,愈發(fā)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哪怕生活平凡,也會顯得熠熠生輝。
想做什么,那就去做什么,不用顧忌任何事兒。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用在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關(guān)鍵在于,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
現(xiàn)代人,為什么做不到享受獨處的時光?因為他們過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重心沒有放在自己的身上,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說到底,在乎別人的看法,就是內(nèi)心不夠自信的行為。試想,孤狼在乎綿羊的看法嗎?肯定不會在乎,但綿羊絕對在乎綿羊的看法。
歷經(jīng)半生,我們需要磨練一種能力,那就是“享受獨處”的本事。

四、鬧市賺錢,靜處安身。
《增廣賢文》有言:“鬧事賺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在鬧市當中賺錢。上了一定的年紀,我們就需要回歸到安靜的天地當中了,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對此,不少人會感慨,自己在江湖多年,遇到了不少人,也跟很多人稱兄道弟,可就是遇不到一個真朋友,難道說這就是失敗嗎?并非如此。
古人說過,有錢有酒真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大致意思是,有錢了,別人就會來到你的身邊,跟你稱兄道弟。沒錢了,別人就會遠離你,就跟不認識你一樣。
江湖中有99%的關(guān)系,都是虛假且沒有意義的。可以這么說,哪怕遠離這些關(guān)系,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受到什么影響。
混到最后,身邊沒有一個朋友,這不是我們的問題,也不是人生的失敗,而是生活的常態(tài)。如此說來,活成“靜處安身”的樣子,算是人間清醒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