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上熱搜第一的《迪迦奧特曼》,就這樣被舉報至“全網(wǎng)下架”了?

最近這兩年最最最火熱的IP是什么?相信一定少不了“奧特曼”這三個字。

作為一部1966年誕生的特攝劇,奧特曼已風靡全世界超半個世紀。
雖在過程中也曾遭到過假面騎士、超級戰(zhàn)隊、乃至一眾二次元動漫的挑戰(zhàn),但奧特曼依然維持著日本三大特攝劇的頭銜,并在最近兩年憑借短視頻之風,再度將人氣拽拉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只要你有經(jīng)常留意二次元資訊,那應該也曾聽過“你還相信光嗎?”這樣的臺詞,也知道毀掉一個男人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走到他的耳邊并說一句:“奧特曼是假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特曼的人氣早已破圈,也早已能夠擺脫影視作品的束縛,單就奧特曼這塊牌子就足夠讓粉絲們欣喜若狂了。
但是,奧特曼光芒耀眼的背后其實還存在著許多黑暗,或者說是隱患,而這個事情也被9月24日的熱搜給揭露了。
01.貴為“神作”的它,居然被全網(wǎng)下架了?


短短半天時間,相關閱讀量就突破了1.3億,也直接沖上了熱搜榜第一。而它備受關注的原因離不開兩個關鍵詞:迪迦和下架!
喜愛奧特曼的小伙伴們,不可能不知道《迪迦奧特曼》在整個系列中的重要地位,而如今的它也在豆瓣享譽著超5.6萬人打出的9.4分,實乃奧特曼系列的神作了。

但迪迦在特攝迷心目中的地位高歸高,如今的它被全網(wǎng)下架也是不容爭辯的事情,只是這件事情更為怪異的地方就在于:下架的好像只有《迪迦奧特曼》這一部,其余奧特曼系列依然能夠正常觀看。
如今甭管是打開某站、某鵝、某酷、某奇藝等等擁有奧特曼版權的視頻網(wǎng)站,我們能夠看到的情況也基本一致,而能夠和《迪迦奧特曼》相關聯(lián)的事情也就只剩下二創(chuàng)作品了,正版番劇自24日中午開始就已經(jīng)消散于無影。



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作為光之化身的奧特曼會遭到如此慘痛的對待?又為什么在系列中口碑究極封神的《迪迦奧特曼》要被如此區(qū)別歧視?
截至發(fā)文的24日晚上,我們看到的回復也相當敷衍“平臺內(nèi)容整改”。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如今居然連《刺客伍六七》第一季、《R0》第一季等等佳作也都被下架了,甚至連對應的豆瓣欄目也被清空,似乎在國內(nèi)動漫史上從未發(fā)生過如此“徹底”的操作吧?


那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依據(jù)網(wǎng)友的猜測,本次轟動全網(wǎng)的下架應該離不開今年4月初引爆全網(wǎng)的一份報告。
02.疑似與家長舉報有關?
在4月初的時候,一份經(jīng)由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lián)合1000多名家長制作的《動畫領域侵害未成年人安全消費調(diào)查報告》引起了全網(wǎng)關注,也讓喜愛二次元的小伙伴們提心吊膽。

在調(diào)查報告中,相關部門鄭重其事的公布了涉嫌各種問題的21部動畫,其中就囊括《刺客伍六七》《柯南》《小豬佩奇》《熊出沒》以及《迪迦奧特曼》。
這個《迪迦》可真的不得了,在調(diào)查總表中(最粗略的統(tǒng)計,給家長觀看作品,然后評判是否存在問題),就已經(jīng)排到了第十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家長認為《迪迦》難辭其咎。

而在另一位細化到暴力犯罪元素的表格中,《迪迦》更是以43處問題點排到了第4位置,超越了《斗破蒼穹》,緊緊跟著《全職高手》。
最終通過這份報告也得出了一個煞有其事的結(jié)論:超八成家長呼吁嚴控動畫片尺度。

那《迪迦奧特曼》究竟哪里涉嫌暴力了?
其實這個問題對于小伙伴來說是無解的,因為你我根本就不具備“家長視野”,所以也就不可能看懂為何光頭強拿鋸子追熊,刺客伍六七中的刀劍,小豬佩奇從飛機上墜落,柯南中的黑衣人掏出武器會被當作靶子來毆打。

也更不會明白為何奧特曼在維護正義剿滅怪獸的時候,居然會被視作為暴力槽點,并最終導致下架的厄運?

是懼怕自家孩子模仿動漫中的角色,因而走上類似的跳樓、拔刀、斗毆等等路途并自此墜入到黑暗深淵嗎?
我不否認類似的“悲劇”時有發(fā)生,比如轟動全網(wǎng)的《連云港烤羊事件》和今年1月引起熱議的《8歲女孩模仿熊出沒翻窗墜亡事件》等等都無不在刺激著家長們的神經(jīng)。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不幸就是壓垮家長神經(jīng)的最后一根稻草,并讓他們走上了舉報之路,決心給未來的花朵們營造一個毫無雜質(zhì)的成長環(huán)境。


這當然是一種“正義”,否則家長們也不可能如此般理直氣壯地堅持下去。
但現(xiàn)實世界的奇妙就在于,不是只要你的動機不壞,那所作所為就一定是正確和好的。
有些時候家長給孩子關上了一扇窗,那他們家的孩子可能連門也打不開了。
03.請放過動漫吧
人類的孩子善于模仿那是真的,甚至有很多實驗表明剛出生的嬰兒就懂得模仿大人的表情。
但注意了,孩子的模仿并不是不加區(qū)分的,甚至可以說他們有著一套自然選擇加持的高級模仿思想。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fā)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就曾在《園丁與木匠》中提到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在小孩面前的平臺上放了兩個障礙物和一輛小車,當小車撞擊左邊障礙物的時候身前的燈泡會發(fā)光,撞右邊則不會。而實驗過程中工作人員控制著小車有時撞左邊有時撞右邊,來回幾次后將小車交給小孩。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小孩子會專門去撞擊左邊的障礙物好讓燈亮起來。

這個實驗的高明之處在于,實驗人員除了安排真人去操作外,還建立了專門用動畫講解和安排機器人去操作的對照組,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孩子只會模仿真人組。
不僅如此,在隨后的相關實驗中實驗人員還考察到了越是關系親近,越是能夠用孩子熟悉的語言和身體動作來交流的話,那孩子就越有模仿實驗人員的可能性。
如上實驗說明了什么?其實也就一句話:沒有失敗的小孩,只有不負責任的家長。
作為虛構作品的《奧特曼》或許多多少少沾染了暴力元素,但拜托,這種來自二次元的畫面不就是家長的一次陪伴和一次講解即可讓自家小孩明白虛構現(xiàn)實的差別,明白究竟哪些能夠被模仿哪些只是玩樂的存在嗎?
為什么偏要舉起舉報的大旗,偏要讓小孩失去心中摯愛方才肯罷休呢?

另外,雖然目前國內(nèi)的動漫市場仍不算發(fā)達,但每一年的番劇產(chǎn)出也都是天文數(shù)字的存在了,而那些能夠被動漫迷銘記的作品自然有著過人的魅力,以至于20多年后也依然被反復提及。
《迪迦奧特曼》當然是其中之一,這部1996年上映的特攝神作其劇情就無不緊扣著“人文關懷”來開展。
比如曾在日本核污水事件中被瘋傳的來自《從深海來的SOS》中的畫面,《出場了德班》和《看見奧比克》中借人類和怪獸的相處來映射現(xiàn)實人類和大自然關系的橋段,均是小伙伴們口口相傳的存在。

至于《刺客伍六七》,這部以武俠題材為背景的國漫自然囊括了許多打斗場景,但我真搞不懂為何這些在漫迷眼中拍案叫絕,足以披掛國漫之光的畫面,居然成為了家長口中的暴力元兇?


這也就算了,如果家長們真有用心去觀看這部佳作,又怎么可能品不出如第一季第二集中汪首領礙于生殖隔離而選擇獨立離開貓老大時的那股沉重;
又怎么可能不知道第四集褲褲男遭到小區(qū)主任排擠時的無奈;
更不可能不被第六集中患癌女主的樂觀所觸動啊。

看過《刺客伍六七》第一季的小伙伴都無不稱贊為“笑中帶淚”,也無不能夠在其中體悟到與人為善、樂觀積極的重要性。
這些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課堂能夠傳授的,而這也是那些敢于“承擔起自我責任”的家長的孩子們方才能夠享受到的待遇。
都說小孩要贏在起跑線,但在很多家長身上,我們能夠看到的也只是虛偽和無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