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德國應用化學:基因可編程融合細胞囊泡用于癌癥免疫治療


? ? ? ?本研究中,深圳灣實驗室饒浪教授聯(lián)合新加坡國立大學陳小元教授和南方醫(yī)科大學Guang-Tao Yu成功構建了基于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融合細胞外囊泡(Fus-CVs),并通過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雙重途徑激活機體自身的抗腫瘤免疫效應。具體原理如下:通過對小鼠乳腺癌細胞4T1的基因編輯使其產(chǎn)生的細胞外囊泡表達SIRPa,同時編輯小鼠黑色素瘤細胞B16F10使其產(chǎn)生的細胞外囊泡表達PD1蛋白,收集細胞外囊泡,通過膜融合技術構建表達SIRPa和PD1蛋白的雜化囊泡。SIRPa能夠阻斷腫瘤表面CD47抗吞噬信號蛋白的作用,引導巨噬細胞殺傷腫瘤細胞,激活先天免疫過程。PD1蛋白能夠阻斷腫瘤表面PDL1蛋白對T細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激活適應性免疫過程。從而實現(xiàn)先天與適應性免疫效應的雙重激活。此外,F(xiàn)us-CVs的雙特異性靶向設計有望確保對腫瘤細胞的靶向性,減少了全身副作用,提高了治療效果。?
? ? ? ?作者在小鼠惡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模型中,證明Fus-CVs通過抑制術后腫瘤復發(fā)和轉移顯著提高模型動物的總體生存。為多靶點免疫檢查點封鎖治療提供了一個具有潛力的平臺。
原理圖及核心數(shù)據(jù):

原理圖:用于多靶點免疫檢查點阻斷(ICB)治療的基因可編程融合細胞囊泡(Fus-CVs)的制備。

圖1、Fus-CVs的制備與表征。

圖2、Fus-CVs阻斷CD47和PD-L1檢查點,提高抗腫瘤免疫能力。

圖3、用Fus-CVs雙阻斷CD47和PD-L1可抑制B16F10腫瘤的生長,并獲得有效的抗腫瘤免疫。

圖4、Fus-CVs雙重阻斷CD47和PD-L1可抑制4T1腫瘤術后復發(fā)和轉移。
原文鏈接:http://dx.doi.org/10.1002/anie.202108342
本信息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學術交流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