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譯釋《手臂錄》竿子用法說
槍有根、有胸、有腰、有頭。如丈八竹槍,以根前八尺為腰,腰前六尺為胸,胸以前為頭。硬槍自根至頭皆有力,皆可用。竹槍之頭虛軟,凡硬槍以頭制勝之法,皆不能用,唯虛搭、虛顛及一戳耳!兩竹槍相對,我槍腰雖硬,適當(dāng)彼虛軟之頭,終無以用我力,凡所恃以革人者,惟槍胸耳。是以十字步而進(jìn),剪刀步而出其間。鳳點(diǎn)頭不過左右拋灑,以眩人目,絕無硬槍“絳環(huán)”、“螣蛇”等妙用。夫九尺七寸,可謂短矣,而自根至尖皆有用。丈八可謂長矣,而惟用其胸間六七尺。是制短者反長,長者反短也!短則槍法自必淺小,故君子不貴之,特為行間兵卒之用,故謂之“騾”也。
譯文槍有槍根、有槍胸、有槍腰、有槍頭,像丈八竹槍,將槍根往前八尺的竿段作為槍腰,槍腰往前六尺作為槍胸,槍胸再往前是槍頭。硬槍從槍根至槍頭,都能使出勁來,皆可應(yīng)用。竹槍的槍頭虛軟,凡是硬槍用槍頭制勝的技法,竹槍都無法使用,只有虛搭、虛顛和一戳而已。兩方竹槍相對峙,我的槍腰雖然強(qiáng)硬,恰好碰上對方虛軟的槍頭,終究沒有辦法使用我的力量,凡是革開敵人竿子常常依賴的部位,只有槍胸了。因此,要用十字步速進(jìn),剪刀步退出敵方攻擊范圍。而竹槍的鳳點(diǎn)頭技法,不過是左右拋灑槍頭,迷惑人眼,絕沒有硬槍絳環(huán)、螣蛇等巧妙運(yùn)用的技法。九尺七寸的硬槍,可以說太短了,卻從槍根到槍尖全都有用。丈八竹槍可以說夠長了,卻只能用它槍胸那段六七尺的長度。對這兩種規(guī)格的槍而言,短的反而長大,長的反而短小。短小,槍法自身必定淺顯不深,故爾君子瞧不上此類竹槍,而這種槍只專為行伍間的兵卒使用,故而稱其為“騾槍”。
解析長與短,軟與硬,士兵與君子,選擇哪個(gè)?在《手臂錄》的這篇,吳老是把沙家竿子罵成了騾子,而在《無隱錄》里,吳老又將楊家槍罵成了騾子。吳老寫《手臂錄》時(shí),50歲出頭,寫《無隱錄》時(shí),80歲。哈哈,50歲的吳老,在槍的領(lǐng)悟上其實(shí)沒有80歲時(shí)強(qiáng),故爾兩本書會有少許的矛盾,卻都在不同的時(shí)間各自公開發(fā)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