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三個身體,兩層表演——虛擬偶像的主、客體轉化過程和AI視角下的不同呈現(xiàn)

2023-07-15 09:47 作者:晚風琪  | 我要投稿

作者:孔皙藍(南京傳媒學院廣播電視學院教師)

? ? ? ?虛擬偶像“Virtual Idol”作為元宇宙文化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正逐步融入我國主流文化中。據(jù)頭豹研究所分析,2025年中國虛擬偶像產(chǎn)業(yè)有望超40億元[1]。然而在虛擬偶像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大眾對于其“完美人設”的認知也在受到事實的挑戰(zhàn)。真人偶像的必須面對生老病死、容顏消失、體力衰退等客觀因素以及“偶像失格”所帶來的風險[2],而虛擬偶像不會。艾瑞咨詢報告指出,62.6%的受眾喜愛虛擬偶像因為其不會塌房 ,事實果真如此嗎?學者張欽皓等以A-Soul女團為例,指出虛擬偶像背后的扮演者“中之人”飽受高強度工作的壓力,遭受職場PUA還面臨酬勞不對等的現(xiàn)狀[3],最終失去數(shù)字互動關系的主動權,導致虛擬偶像本體的瓦解。據(jù)艾瑞咨詢虛擬偶像報告數(shù)據(jù)分析,56.1%的調查者希望能夠將“中之人”與虛擬偶像切割,作為兩個主體來看待。那么,“中之人”等同于虛擬偶像的主體嗎?虛擬偶像能否永不塌房?本文將借鑒日本學者谷島貫太的新“三個身體理論”與美國學者戈夫曼“擬劇理論”提出的“三個身體、兩層表演”理論,對虛擬偶像的主、客體形成過程進行探討,并從AIGC(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內(nèi)容)視角分析虛擬偶像不塌房的可能性及觀眾的主、客體顛覆性。

? ? ? ?虛擬偶像是“中之人”在技術支持下通過個人表演活動所產(chǎn)生的數(shù)字媒體融合信息產(chǎn)物。張欽皓等將“中之人”的概念界定為控制虛擬偶像形象參與演出、直播等社會活動的真實個體[4]。從狹義而言,虛擬偶像是被虛構出來的受到崇拜或摯愛的客體[5],其在網(wǎng)絡上的一切行為活動所產(chǎn)生的數(shù)字化媒體資料均可以被存儲、復制、壓縮、共享、加工和再創(chuàng)作,在多種媒體渠道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直播等不同形式進行傳播。區(qū)別于某電影電視劇中的角色,虛擬偶像是等同于真人偶像的“明星”。粉絲眼中的虛擬偶像不僅是傳播過程中他者眼中的客體,更是具有不可取代性和不可復制性的主體。

? ? ? ?作為虛擬偶像的靈魂核心以及必需的運作條件,“中之人”的現(xiàn)實表演會以數(shù)據(jù)形式轉化為訊息,通過網(wǎng)絡媒介傳播給粉絲。成熟的動畫捕捉技術、實時3D渲染效果和“中之人”自身素質是決定虛擬偶像最終呈現(xiàn)效果的重要因素,實時表演質量也會對虛擬偶像的視聽內(nèi)容呈現(xiàn)與粉絲的即時體驗產(chǎn)生深遠影響。對于虛擬偶像的成功,“中之人”自然功不可沒,二者也被認為是不可分割的。然而技術的入局卻將“中之人”隱于幕后,使與觀眾產(chǎn)生互動與情感聯(lián)結的對象發(fā)生了變化,因此,“中之人”與虛擬偶像主體性一直是大眾所困惑的議題之一。

一、“三個身體”虛擬偶像身體與主、客體形成

? ? ? ?在國內(nèi)外關于媒介關系的主體性的研究中,法國人類學家莫斯提出的“身體技術”概念表明,身體是所學習技術的總和;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認為媒介作為技術拓展了人身體的可能性;哲學家唐娜·哈拉維用“賽博人”概念來指代人類身體在虛擬世界中的呈現(xiàn),即后人類時代為技術所穿透、數(shù)據(jù)所浸潤的身體;喻國明教授等在前者理論基礎上,指出了身體本身通過媒介得到呈現(xiàn),成為媒介場域中的身體符號[6],媒介因而有了重塑主體的效果。哲學家梅洛·龐蒂的“具身的主體性”認為主體是身心合一的產(chǎn)物,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在討論虛擬偶像的身體時,我們也需要討論其主體的轉化過程。

? ? ? ?哲學家唐·伊德在《技術中的身體》中提出了“三個身體理論”:以肉身、運動感、知覺、情緒等構建的自然身體為第一個身體;以自身內(nèi)部經(jīng)歷從社會性、文化性角度建構的文化身體是第二個身體;穿越第一、第二身體,以技術為“中介人”建構的技術身體是第三個身體。在此基礎上,谷島貫太針對虛擬偶像提出了新“三個身體理論”,即虛擬偶像從誕生到進入觀眾的視野中,總共需要創(chuàng)造出三個身體:person、chara、persona;伊德描述的第一個、第二個身體都是谷島貫太所指的第一個身體person的組成部分,而伊德的第三個身體則囊括了chara與persona的部分。

? ? ? ?根據(jù)谷島貫太的“三個身體理論”,虛擬偶像的第一個帶有人格的身體person(物理的真實人類)就是“中之人”,其還沒有經(jīng)歷數(shù)字化、虛擬化的過程,且在與觀眾的傳播互動過程中不受影響。第二階段,當“中之人”穿上“皮套”并通過技術轉化為投射在屏幕上的虛擬偶像數(shù)字形象后,第二個身體chara便形成了。這里的chara(角色扮演者)與character(角色)不同,意指為進入虛擬世界的人類的數(shù)字化角色扮演,是具有主體性、可以脫離特定敘事語境而存在。同一個“皮套”與不同“中之人”進行融合,便會產(chǎn)生不同的chara。第三個階段中,第二個身體chara借助直播等媒體形式通過人際傳播與觀眾產(chǎn)生互動,并根據(jù)傳播對象的及時反饋完成表演與印象整飾。至此,虛擬偶像的第三個身體persona形成,即與本體內(nèi)在真實品格不一致的表面形象和外表性格人設。這里的“本體”,既指person所對應的“中之人”主體,也指chara所對應的“中之人”與數(shù)字皮套融合后誕生的虛實融合主體。因此,第三個身體是區(qū)分于“中之人”主體與虛實融合主體的,是由觀眾視角凝視下產(chǎn)生的客體虛擬偶像。


? ? ? ?歐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中提出“擬劇理論”,用戲劇來描述社會互動中人們在觀眾的注視下不斷閱讀別人所傳遞的信號,基于個人理解對信號作出解讀、回應,并通過表演進行自我印象管理的過程。舞臺分為前臺與后臺兩個區(qū)域,演員在前臺表演,后臺則是真實自我人格休憩的場所。結合谷島貫太與戈夫曼的觀點,可以繪制出一張?zhí)摂M偶像的主、客體轉化圖表(圖1)。

? ? ? ?第一階段中,第一個身體所處位置為后臺,此時作為主體的“中之人”擁有真實的外表與人格,如同沒有穿上戲服的演員;在第二階段,“中之人”不僅通過數(shù)字技術實現(xiàn)了外表的虛實融合,還依照所扮演的偶像進行自我人格校正與印象整飾。這里的初始人設是指“中之人”認知中的虛擬偶像,并非觀眾所認知的?!癇ecoming a Virtual Cutie:Digital Cross-Dressing in Japan”中,用女性皮套進行表演的男性“中之人”會根據(jù)所扮演的女性人設來調整主體,從而展現(xiàn)出更加符合其幻想中女性可愛、被動的性格氣質[7]。另一篇“Babiniku:what lies behind the virtual performance”中,男性“中之人”將媒體技術視為一種重塑肉體的手段,幫助他們成為理想的女性人格[8]。如同演員進入試戲與排練的狀態(tài)。即使還未與觀眾見面,這樣的表演校正在虛擬偶像登臺之前就已然發(fā)生,這便是虛擬偶像所經(jīng)歷的第一層表演。

? ? ? ?谷島貫太認為,觀眾是可以直接接觸到第二個身體的;然而戈夫曼指出,人們在生活場景的各種舞臺上都會進行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表演,即符合主體想象中他人眼中的自己(客我)的印象管理。谷島貫太所理解的第二個身體是觀眾通過屏幕看到的虛擬偶像形象,而不是能夠與觀眾產(chǎn)生直接互動場景下的虛擬偶像。因此筆者認為,第二個身體主體所處位置依舊為“后臺”,觀眾所接觸到的是類似海報、預告片等完全未轉化的虛擬偶像人格碎片,是對于最終成品客體persona的不完全披露。

? ? ? ?進行第二層表演時,直播間等互動媒介成為虛擬偶像的舞臺,即“擬劇理論”中的“前臺”。自此,虛擬偶像從幕后走向臺前與觀眾發(fā)生互動式人際傳播,并完成從第二個身體到第三個身體的轉化。這便是前文中喻國明等所提出的具有互動屬性的媒介場域中的身體符號反過來重塑主體的過程?!爸兄恕北闶敲浇槿诤线^程中被重塑的主體,其為虛擬偶像所指征的身體符號,提供只有主體性才能夠賦予的情感意義;被重塑后的主體便是虛擬偶像,最終作為觀眾喜愛的客體被消費。

? ? ? ?“中之人”與粉絲凝視下完成兩層表演的虛擬偶像是不可分割的,然而作為虛擬偶像一部分而存在于現(xiàn)實的他們又被社會規(guī)則所約束,真人偶像的肉身性使其必須面對“偶像失格”所帶來的風險。法律糾紛、網(wǎng)絡輿論、社交關系等因素均會影響到他們在觀眾面前的表演,從而導致人設崩塌。那么,是否有永不塌房的虛擬偶像呢?


? ?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模擬人腦結構與生物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技術文化形態(tài),由“通過從數(shù)據(jù)中學習解決方案來解決問題的自我設計”的算法組成[9]。其作為人類在虛擬世界的延續(xù),擁有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能力,既體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性,又超越了人類生物體的局限性,展現(xiàn)出強烈的技術主義色彩?;谌斯ぶ悄芨拍钫Q生的AI虛擬偶像顛覆了原先的虛實融合模式(圖2),如果由“中之人”扮演的虛擬偶像完成了一個由主體轉化為客體從而被消費的過程,AI虛擬偶像則是在走一條相反的路:通過互動去模仿具有主體性的人類,并影響人們轉化為客體;通過技術補足缺失人性主體的這一部分,從而變?yōu)槟軌蛩伎肌W習、成長,看似主體的存在。

? ? ? ?不同于“中之人”虛擬偶像,AI虛擬偶像缺失了第一個身體以及第一層表演,其第二個身體chara的不同也源自于AI不同的數(shù)據(jù)庫。AI的仿生主體性來源于第二身體到第三身體的表演過程:其以觀眾提供的原始素材與信息指令為養(yǎng)料,并在與觀眾互動過程中實時、即時地學習新的互動符號,并形成對應的互動回應方式。作為演員的AI不需要后臺,也不會穿幫,其能夠將表演融入對主體的塑造,真正做到本色出演。這樣的數(shù)智化仿生表演即AI視角下的“擬劇理論”展現(xiàn)。

? ? ? ?理論上,AI虛擬偶像能夠消除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第二主體與客體之間所可能產(chǎn)生的不和諧、不一致,似乎能夠創(chuàng)造真正“不塌房”的虛擬偶像。然而AIGC模式下虛擬偶像所缺失的,也正是第一個主體所擁有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情感,未知的創(chuàng)造力與超越邏輯和語言限制的人類直覺。因此,未來AI發(fā)展的重點將是對于大腦、情感和直覺的學習模仿,以實現(xiàn)完全的人工意識、感知和情感[10]。

? ? ? ?觀眾凝視AI的時候,AI也在凝視他們。通過反凝視,AI系統(tǒng)記錄并存儲它們自己的決策和過程[11],經(jīng)過分析、揣測和學習最終形成觀眾眼中的完美虛擬偶像。而這個數(shù)智化的客體,就是完美貼合觀眾主體期待的具象式表達,是與其互動的觀眾千人千面的鏡像映射。研究指出,在與虛擬偶像persona的互動中,人們通過虛擬偶像象征性地構建自我擬像符號,投射自我鏡像[12]。與之對應的是,AI通過學習互動符號,吸收觀眾的主體性用于補足自己主體性的缺失,觀眾的主體也因此成為第一個身體person的補充,用于取悅觀眾自己。

? ? ? ?AI虛擬偶像與觀眾的每一次互動都是一次訓練過程,這使其更聰明、更人性化,能夠更好地模仿人類大腦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運作方式。不僅如此,AI使用者也因此被逆向馴化,成為服務AI的數(shù)字勞工:為了更好地使用AI,觀眾需要去學習它、適應它。例如,如何以AI所能夠理解的形式交流才能更好地訓練AI成為自己幻想中的完美偶像。對AI而言,每一個觀眾都是其學習素材的教科書和擴充其數(shù)據(jù)庫的工具。在與AI的互動中,人們的主體身份也因此發(fā)生了顛覆,成為由數(shù)據(jù)編織的客體。

結語

? ? ? ?虛擬偶像作為科技時代變革浪潮的產(chǎn)物,刷新了人們對于身體、主體性的認知,拓展了人類在虛擬世界中重塑主體的多重可能性。然而,面對有關人類各項功能的技術性外包,人們也要時刻保持警醒,不要因為過分依賴AI而喪失質疑能力,應對AI持有一種審視的態(tài)度,避免成為被馴化的客體;同時保持對于多樣性文化的理解,堅持鍛煉獨立思考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主體的尊嚴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頭豹研究所.Z時代系列報告(三):元宇宙來臨,虛擬偶像能否搶占先機?[EB/OL].

https://m.hibor.com.cn/wap_detail.aspx?id=197ce25332a6c13c1d0aa10fcf19ac25,2021年7月1日.

[2]孫丹陽.具身、詮釋與它異:人工智能時代虛擬偶像的發(fā)展研究[J].視聽,2023(03):132-135.

[3][4]張欽皓,葉佳敏,張政.虛擬偶像“中之人”的轉譯行為研究——以“A-SOUL”虛擬女團為例[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3(2):40-45.

[5]喻國明,楊名宜.虛擬偶像:一種自帶關系屬性的新型傳播媒介[J].新聞與寫作,2020(10):68-73.

[6]喻國明,徐子涵,李梓賓.“人體的延伸”:技術革命下身體的媒介化范式——基于補償性媒介理論的思考[J].新聞愛好者,2021(8):11-13.

[7]Liudmila Bredikhina, Agnès Giard. Becoming a Virtual Cutie: Digital Cross-Dressing in Japan.[J]. Convergence, 2022(3).

[8]Liudmila Bredikhina. Babiniku:what lies behind the virtual performance. Contesting gender normsthrough technology and Japanese theatre[J].Electronic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Studies,2022(2).

[9][12]王賢卿,吳倩倩.虛擬偶像景觀中的青年文化心態(tài)及其培育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1(7):100-105.

[10][11]雅克布·約翰森,王鑫.AI技術與人類主體想象——基于人工直覺在線討論的研究[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9(6):35-44.


三個身體,兩層表演——虛擬偶像的主、客體轉化過程和AI視角下的不同呈現(xiàn)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龙州县| 洛宁县| 务川| 乌拉特后旗| 博罗县| 繁昌县| 襄垣县| 綦江县| 仁布县| 仲巴县| 泗水县| 宁国市| 五华县| 东至县| 岫岩| 安义县| 临夏市| 化隆| 微博| 丰台区| 六枝特区| 潼南县| 扎兰屯市| 宝丰县| 林芝县| 泗阳县| 广昌县| 高邮市| 新蔡县| 江源县| 砀山县| 合水县| 文安县| 正镶白旗| 周宁县| 东至县| 金溪县| 平塘县| 麦盖提县| 喜德县|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