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葡萄牙別去里斯本,6月份來這個城市過狂歡節(jié),吃的玩的便宜到爆!

2019年6月27日,我和尼克離開美麗的西班牙小島,前往下一個站點——葡萄牙的波爾圖。
葡萄牙雖然跟西班牙比鄰,我對它的了解卻不多。這個曾制霸歐亞非美建立世界史上第一個超級帝國的老牌列強,如今的存在感已經(jīng)非常低了。不過昔日的榮光一定會留下痕跡,這次我們就去它的第二大城市波爾圖搜尋。
繞過西班牙最西角后筆直南下,預計明晚能抵達目的地。

敲頭節(jié)
28日下午將近6點,地圖上的Afurada港出現(xiàn)在視野之中,隨風傳來的還有喧鬧的音樂聲。岸邊種著幾排高大的棕櫚樹,隔老遠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熱烈的氛圍。
尼克說好像到了深圳或者廈門,反正不像歐洲。

把船停好,我們著手做晚飯。這是尼克在船上的最后一晚,明天我們就要說再見了。
他是我招募的帆船體驗者,月初從法國勒阿弗爾上船。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們一起跨越西歐最大的比斯開灣,又共同航行到葡萄牙,不知不覺已經(jīng)走過了三個國家。


吃完飯本來打算早點休息,兩天一夜的奔波讓我困得睜不開眼,結(jié)果外面音樂放得震天響,根本沒法睡。索性不睡了,出門看看到底什么活動這么熱鬧。
我們??康拇a頭邊好像是個游樂場,白天進港時看到旋轉(zhuǎn)木馬之類的設施。我和尼克循著音樂聲和人流走,很快就進到一大片燈火輝煌的夜市,那叫一個人山人海。上次大半夜見到這么多人,還是布魯塞爾的狂歡節(jié)上。

夜市風格很不歐洲,有種泰國和義烏混合的感覺,街邊全是各種排著長龍的油炸小吃攤、批發(fā)褲子的五元店、打氣球贏玩偶的攤位……如果此刻出現(xiàn)一個賣糖畫的小攤,我真得懷疑自己穿越回90年代的中國了。

有一個攤位很多人在圍觀,里面是三個穿印第安服飾的小伙子在演奏他們的傳統(tǒng)樂器,一個有點像我們的笛子,很悠揚,另一種也是吹的,聲音像塤,合奏很歡快、很帶感。

集市很大,除了各種旋轉(zhuǎn)木馬的變體外還有一個碰碰車場地。一片空地上搭了個舞臺,有人在表演節(jié)目。舞臺前圍了起碼幾百人,跟演唱會一樣。

我上網(wǎng)查了下到底是什么日子,結(jié)果我們居然趕上了波爾圖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jié)日——敲頭節(jié)!
敲頭節(jié)原名圣·諾昂節(jié),定在每年6月24日,節(jié)日期間會舉辦盛大的游行和各種舞會表演。這個節(jié)日有個傳統(tǒng),就是人們會拿充氣錘子互相敲頭表示祝福,所以就被叫成了“敲頭節(jié)”。

告別尼克
第二天一早我和尼克出發(fā)去老城。他到火車站趕車,我想找一家正宗的法多來聽。走出碼頭發(fā)現(xiàn)路邊擠滿了人,是大游行。

參加游行的都是女孩,跟隨有節(jié)律的鼓點邊走邊跳舞,她們背后插著五顏六色的鴕鳥羽毛,很有巴西的感覺。

巴西曾在16世紀30年代淪為葡萄牙殖民地,此后官方語言沿用葡語,所以在葡萄牙街頭能看到很多棕色皮膚的人,大多帶巴西或非洲血統(tǒng)。我想這也是這個國家讓人感覺很像熱帶的原因。
* * *
波爾圖以杜羅河為界,南岸是加亞新城,北岸是里貝拉老城。老城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著名景點基本都集中在那側(cè)。從新城到老城可以走路易一世大橋,這座橋是當?shù)刈钣忻牡貥恕?/p>
路易一世大橋由埃菲爾鐵塔設計者的徒弟Teófilo Seyrig操刀,為紀念國王路易斯一世而建。整座橋為鋼結(jié)構,分上下兩層。上層鋪設軌道,下層是公路。從大橋第二層可以俯瞰整個波爾圖,景色一絕。

上橋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我們選擇了索道。橋上視野瞬間開闊,磅礴蜿蜒的杜羅河穿城而過,新老兩城都是清一色的紅瓦小房子依山而建。明亮的陽光下,整座城市色彩鮮明濃厚。

通過大橋后,來到里貝拉老城。順著Dom AfonsoHenriques公路直走,路過一家花里胡哨的沙丁魚店。
店里所有的沙丁魚罐頭全都標了年份,從1900年到2019年都有,每年的罐頭顏色不一樣。我還以為這是沙丁魚的出生年份,100歲的沙丁魚,那豈不是比82年的雪碧還厲害?

問了店員才知道這些是顧客的出生年份,82年生的人可以挑一罐標有1982的罐頭,這個意思。

尼克接下來的計劃是去冰島流浪,彼此告別后我繼續(xù)在老街閑逛。路旁開了不少法多店,我走進一家叫House of Guitars的。
法多
法多是葡萄牙傳統(tǒng)民謠,最早源自巴西和非洲,進入葡萄牙后在底層人民中廣為流傳,起初演唱者多是身份卑微的水手和娼妓。
Fado翻譯過來是“宿命、命運”的意思,曲調(diào)非常悲傷,又被稱為葡萄牙悲歌,我想這一方面是由于演唱者自身的悲苦境遇,另一方面也跟葡萄牙長久以來的特殊處境有關——身居歐洲狹小一隅,一側(cè)是比自己強大很多倍的鄰國,另一側(cè)則是兇險萬分的茫茫大海。

買好票來到二樓的演奏廳。廳不大,最多能容納二三十人,我走到最后一排就坐。很快人就坐滿了,三個人走上臺,兩名拿葡萄牙吉他的男樂手,主唱是一名金發(fā)女士。

演出分為上下兩場,上半場節(jié)奏還挺歡快的,應該不是特別悲。歌手唱到興起會引導全場一起拍手,互動性很強。中場休息時,大家可以去廳外喝一小杯紅酒。
15分鐘后開始下半場,節(jié)奏比之前那首要慢得多,更抒情哀怨。演奏廳很暗,只有舞臺打了燈光,很好地把現(xiàn)場情緒烘托到位。即便聽不懂歌詞是什么意思,也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

走出演奏廳已經(jīng)是黃昏,歌聲還在耳邊回蕩。沿著原路返回,遠遠看到落日的余暉斜照在對面的新城,建筑和河面都披上一層暖金色的光。游客聚集在路易大橋上拍照,也有人只是安靜地看著夕陽。


回到集市,張燈結(jié)彩的街道里擺滿烤沙丁魚的小攤,有點國內(nèi)大排檔的感覺。沙丁魚是葡萄牙的特色美食,甚至還有個沙丁魚節(jié)也在6月。我買了張碰碰車的票,重溫了一下童年的歡樂。

世界最美書店
波爾圖有一家號稱全世界最美的萊羅書店,跟《哈利·波特》頗有淵源。作者JK·羅琳當年在波爾圖住過一段時間,聽說經(jīng)常來這里尋找靈感,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也在里面取過景。

萊羅書店已經(jīng)有130多年歷史了,內(nèi)部是全木質(zhì)的哥特式裝潢風格,有點像一個大型古典豪華書房。全店最醒目的是中央那座直通屋頂?shù)男D(zhuǎn)木樓梯,很多人在上面拍照。
店內(nèi)最里側(cè)有一個房間是專門的哈利·波特展區(qū)。進書店要收門票,如果買書的話可以相應抵扣。

書店旁有一家賣芝士烤土豆的餐廳,看上去挺有特色。我點了一份土豆和當?shù)靥禺a(chǎn)的波特酒,在門口露天座位簡單吃了頓午餐。在波爾圖的最后一天了,晚上再去夜市嘗嘗他們的烤沙丁魚。

* * *
波爾圖的烤沙丁魚做法和吃法都很簡單,直接把檸檬汁擠在烤好的沙丁魚上,再配一份煮土豆沙拉就足夠正宗。

吃過晚飯,去蹭最后一晚免費音樂會。這次場下全是一對一對夫妻跟著音樂跳舞,前兩天的年輕人全都沒了蹤影。一位葡萄牙老奶奶看到我在錄像,一定要我給她拍照,她還接過我的GoPro把場上跳舞的人都給拍了一遍,太可愛了。
回船的路上又遇到那幾個印第安小伙子,我過去跟他們打招呼。這幾天在夜市只要遇到他們,我都會停下來聽一會兒,尤其是他們演奏時一臉陶醉的表情,每次都能讓我忘掉所有煩惱。

下回預告
告別尼克后,我再次獨自踏上航海之旅。
下一站是葡萄牙一座海濱小城,在中國沒人聽說,卻是歐洲人最愛的度假天堂,關鍵是人均消費比成都還便宜!想知道是哪里嗎?跟我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