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40歲就死了,70歲才埋葬”:麻木的人生,是你的劫

01
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人四十歲就死了,七十歲才埋葬?
這個問題,不能從表面來理解。因?yàn)檫@里談到的“死”,并不是生命意義上的死亡,而是內(nèi)心和精神世界的麻木。
對于這個問題,有人這么回答:當(dāng)一個人沒有錢,沒有資源,還肩負(fù)著極重的生活壓力時,那他除了麻木地活著,還能做什么呢?
普通人的人生軌跡,有一個模板:早年讀書——畢業(yè)后干活賺錢——買房買車,貸款三十年——結(jié)婚生子,成為孩子奴——中年失業(yè),凄凄慘慘——晚年一直生病,直到歸去的那一天。(基本可以對號入座)
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些人的人生,在三十歲那年,就已經(jīng)徹底結(jié)束了。只是,我們都幻想未來可以更好。
一切,都不過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已。

02
有一個故事。
在天地初分的時候,上帝給了人類20年壽命,給了牛30年壽命,給了猴子20年壽命,給了驢10年壽命。
看到牛的壽命比人多,人類不服氣,便與上帝爭論:上帝,我們身為高等動物,怎么能活得如此短暫呢?不如把牛的壽命給我們吧。
上帝聽了人類的話,笑了幾聲:“我覺得,你們現(xiàn)在就挺幸福了,難道你們真的想活得更長久嗎?”
人類表示肯定,并堅持自己的觀點(diǎn)。于是乎,上帝就把牛的30年給了人類,讓人類在20歲到50歲這段時間,活成了老黃牛的樣子。
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的,也要了驢的壽命和猴子的壽命。因此,在50歲到60歲這十年,人類過著驢子一般的生活。而在60歲到80歲這二十年,過著猴子一般的人生。
直到七八十歲的時候,人類才向上帝懺悔:上帝為什么要如此折磨我們這些人類呢?
上帝冷笑了一聲,說道:“這不是你們要求的嗎?既要牛的壽命,又要驢的壽命,還要猴子的壽命。我先前已經(jīng)警告你們了,你們不滿足。等我滿足你們了,你們才后悔,不覺得遲了嗎?”

03
普通人的人生,在40歲以前,就已經(jīng)完全結(jié)束了。40歲后,只是過著“一眼看到頭”且“麻木”的模板化人生而已。
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拼命打工,就能改變當(dāng)下的處境。打工到了中晚年才發(fā)現(xiàn),貌似再怎么打工,也還是“工字不出頭”,只是讓肥了老板而已。
但是,我們有了家庭,也生了孩子,更背負(fù)了貸款,就只能繼續(xù)撐下去。沒辦法,路是自己選擇的,再怎么痛苦,也只能跪著走完。
慢慢地,我們從青春年少的模樣,熬成了暮氣沉沉的樣子。從朝氣蓬勃的少年,熬成了老態(tài)叢生的中老年打工人。
那臉上的一條條溝壑,恰恰說明了我們已然度過了一定的歲月,而歲月也未曾放過我們。所謂“時光匆匆,磨平棱角”就是這個道理。
已然被磨平棱角的普通人,只能日復(fù)一日地打工賺錢,打工還貸款,就跟機(jī)器人一樣,也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想不通了,就拿苦澀的雞湯安慰自己。

04
談到雞湯,那是很有意思的。越是上了年紀(jì)的中年人,越喜歡喝雞湯。也不是說雞湯有多好喝,而是虛無的雞湯,確實(shí)能讓人麻痹心靈。
圈中有一位廣州的中產(chǎn),背了兩百萬的房貸,每個月的月供壓力都特別大。同時,孩子的教育支出,就跟無底洞一樣,投資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回報。
每當(dāng)夜幕降臨,他都喜歡用“雞湯”來安慰自己。他自己也不相信這些雞湯,但是,生活太累了,他也不管那么多了,當(dāng)騙騙自己就好。
有一次,我問了他一個問題:“現(xiàn)在你還身體不錯,父母安好,可以干活。等你生病了,或者你的父母生病了,你怎么辦?”
他搖了搖頭,說道:“每個月上萬的房貸,一還就是三十年。如果誰生病了,沒有錢,那就不治了,把希望留給孩子這一代就好?!?/p>
聽了他的話,我繼續(xù)追問:“你給孩子的希望,又是什么呢?難道說,就是這一套所謂的房子嗎?說句難聽的話,如今房子的質(zhì)量,能用三四十年就不錯了,你的房子真能傳下去?”
他沒有回答,因?yàn)樗?,啥都傳不下去,只有那上百萬的貸款,可“貸貸相傳”。

05
寫到最后
當(dāng)下,不少人都活成了麻木的樣子,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活著,也不知道有什么追求,反而就迷迷糊糊地活下去。
這迷迷糊糊,也許就是一輩子的時間。等老了,回過頭來一看,才發(fā)現(xiàn)啥都沒有得到,就只有“白忙一場”的無奈。
正如朱德庸先生所言,周圍所有的東西都在增值只有我們的人生悄悄貶值,世界一直往前奔跑我們緊追在后。
或許,上文那個故事,說得沒錯,這就是上帝對于人類貪婪的懲罰,30年牛一般的生活,10年驢一般的日子。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