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香具——香插
香插,顧名思義,是插香用的器具,它是何年何月出現(xiàn)的,無從考證,但目前市場上流通量很大卻是不爭的事實?!爸衲狙澜恰?、“ 金銀銅玉”無不用其極;越來越小巧、越來越精致,逐漸占據(jù)了文人案頭、雅室一隅??僧斘覀兛匆幌虏逯兄飼r,卻總感覺哪里不妥。
可以確定的是,插的是線香,而線香又分有竹簽與無竹簽兩種。我的上一篇文章跟大家介紹了竹簽香,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并簡單闡述了竹簽香的合理及其高貴之處。那么沒有竹簽的香何時出現(xiàn)的呢?我覺得不會晚于南北朝時期,否則詩人何楫就不會留下“獨臥銷香炷,長啼費錦巾”這樣的詩句。詩中的“香炷”就是沒有竹簽的線香。伴隨著佛道教的普及,熏燃線香成為了一種常見的供養(yǎng)方式,有插在香灰里的,也有橫放在香灰上的,后來被稱為臥香。
如果用的是燒天然香而留下的香灰,即便插到香灰里的那一小部分也會燃盡,那是因為香灰基本不導熱,從而保證了香可以持續(xù)燃燒的溫度,不會造成任何的浪費,臥香就更是如此了。
待竹簽香出現(xiàn)后,由于攜帶、保管方便,大量地涌入寺廟宮觀,逐漸代替了無竹簽香,以至于后來發(fā)展成了高香。竹簽香插到香灰里自不必講,就是插到任何可以插牢的物體上,都可以順利地完成祭拜活動,也因此造成了誤解——竹簽香就是祭祀用香。
回到開頭的話題,不妥之處有點兒清晰了。無竹簽的香插到當代的香插里,總是燃不盡,都會剩一小截。這是因為做香插的材料導熱性比較好,無法保證香品可以持續(xù)燃燒的溫度。剩下這一截,無論貴與賤,都是老天賜的,如何處理才能心安理得呢?
我們應該學習古人了,要么插到香灰里,要么當臥香燒。當然,現(xiàn)在的香有相當一部分即使插到香灰里也不能燃盡,只有品質(zhì)過關的合香才能辦到。保險起見,我們可以學習藏族人,自藏香出現(xiàn)開始,就一直作臥香燒。近來也有藏香廠為了迎合內(nèi)地香客,示范把藏香插到香插里燒,不知道藏族人民如何評價。
? ? ? ? 這么說來,香插應該是竹簽香的專屬工具,無論何種材料、何種造型,都是為竹簽香準備的。可惜的是,用香插的人不知道,做香插的人也不知道,還專門設計了一根針來清理剩下的那一截,可謂用心良苦,但用這種方法去完善一種錯誤,難免有“助紂為虐”之嫌,對于用戶來講,那根針也是要花錢的。
? ? ? ? 林林總總的精美香插呼喚高品質(zhì)的竹簽香,沒有竹簽的線香還是使用臥香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