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最愛哪條魚|1000修心筆記


莊子也許是最喜歡魚的中國哲學(xué)家了,在他的世界里,無不游著大家耳熟能詳?shù)哪切~。同時莊子的偉大之處,在于其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真的就像是他說的那樣,無處不是誤解和牢籠。
今天就來聊聊莊子眼中的這幾條魚兒...

— 1? —
第一條 北冥之鯤
莊子在《莊子·逍遙游》里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游于九天。它會乘著六月的風(fēng),飛去南冥。
本魚是《莊子·莊子》中名氣最大的一條魚。
沒有人知道“化鯤為鵬”的魚兒,在這次蛻變中蓄積了多少能量付出了什么代價,只是看到了其“怒而飛,垂天云”,只看到其乘“六月息”之風(fēng)得自在,而無視它本身就有“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實力,無風(fēng)也可起。并且一眼就看到了一個人的根本——因為人們的目光在“風(fēng)口”上,所以看到的皆為此處風(fēng)景。厚積薄發(fā)的人沒有“風(fēng)口”照樣憑借其厚積薄發(fā)的實力,可以一飛沖天遨游九霄,是金子終會發(fā)光發(fā)亮,更是一個人認知的格局和眼界問題。
—? 2? —
第二條 濠水橋之儵
莊子在《莊子·秋水》說的第二條魚,叫做儵,是濠河之魚?!?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本魚是《莊子》哲學(xu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yīng)用最多的一條魚,懟人利器。
人性使然,由于沒有“同理心”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意識”強加于別人身上,從而產(chǎn)生一種奇怪的固執(zhí),這種“執(zhí)著”,真的是沒啥說的。
— 3? —
第三條 干塘之鮒
《莊子·大宗師》里寫的第三條魚,叫做鮒,是車轍的小魚——“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shù)?!?br>關(guān)于這條魚,也是誤解最深的一條,后人多將此與“相濡以沫”或“莫名別離”等場景,建立了無緣由的連帶關(guān)系。
且說這鮒魚就更有意思了。人被人性擠兌到如此下場,靠那點口水茍延殘喘。老子說: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當(dāng)人生格局的標(biāo)準(zhǔn)降到“仗義”這個近乎最低規(guī)格的時候,哪里還有“自由”可言,彼此的慰藉只能靠那點口水了...

— 4? —
第四條 天地間之泥鰍
最后著重聊一下《莊子》中我個人最喜歡的第四條魚,活于天地間的——泥鰍。
《莊子·人間世》杜撰了一個情景劇,主角就是孔子和其第一門生顏回,顏回想去做官向帝王勸善。
莊子借這個寓言故事說清了權(quán)力場的真像,就是求名圖利而已。任何向君王提的意見,都必須有利于他鞏固權(quán)力,撈取名聲和利益,如果做不到,君王怎么可能采納你的意見呢?更有甚者,你沒有得到他的信任之前,你的忠心之言很可能被當(dāng)做對君主的譏諷、誹謗,搞不好小命都得玩丟掉。
所以莊子建議,一定要把名利忘掉。莊子所說的名,是指名相,仁義也是一種名相,也要忘掉。把這一切忘掉之后,沒有執(zhí)著,沒有成見,就好象自己不存在一樣,就不會刻意的諫與不諫,一切隨機,但不尋機,也就不會惹來猜忌,從而避免了災(zāi)禍...
鏡頭一轉(zhuǎn),某日莊子正在湖邊釣魚,楚國的兩名大臣來請莊子,想讓莊子去楚國做宰相,輔佐楚王。莊子對兩人說:“聽說你們楚國有一只神龜,死的時候已經(jīng)幾千歲了,被供奉在廟堂之上。你說我是想死了像那只龜一樣被供奉,還是愿意活著像泥鰍一樣在土里打滾呢?”大臣說:“那當(dāng)然是愿意活著在泥土里打滾了”。莊子說:“那你們回吧,請就讓我在泥里打滾吧?!?br>
以上兩個案例,并無高低,仁者見仁。但《史記》中記載,孔子來到周,向老子詢問周禮。老子勸孔子:去掉驕傲和欲望,不要因為這些東西拖累了自己。在《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最后一次見老子,老子說以后別來了,并贈言孔子,其中最著名的兩句“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言外之意,你做事那么執(zhí)著于仕途,滿腦子都是“自己”,做不好事的。都來了好幾次了,還搞不明白啥叫“清凈心和無我”,以后還是別見了...真應(yīng)了那句千古名言——修道者狂、習(xí)儒者拘、修釋者隘...
孔子他老人家也真的是夠憋屈的,在世的時候周游列國不得志,單有史料記載的就被老子生懟了兩次,離世后自己的思想也一起被封存了。好不容易五百年后有個識貨的漢武帝劉徹將其發(fā)揚光大,但沒多久又被“閹割”了核心的要義,至今也只留下了儒家的招牌,瓤子早已不知去向...
話說孔子回到魯國,對弟子說,老子的思想就像龍一樣捉摸不定,變化多端,不能窺全貌。《莊子》記載,孔子見過老子以后,像聞《韶》一樣,三天沉浸在老子的教導(dǎo)之中不說話,估計當(dāng)場是被老子懟的不輕。
想來,莊子就可愛的多了,真的是個有趣的靈魂,早就看明白了孔子周游列國不得志就一心想當(dāng)官,而莊子自己是鐵了心只想在爛泥里打滾。還不忘給“儒門”支了一招,然并卵。所以無奈的莊子在《大宗師》里簡單粗暴的說了一句千古名言,“受而喜之,忘而復(fù)之”——祝君好運。
此句與老子和悉達多有異曲同工之妙,顯然大神們是妥妥的都活明白了!都是一個意思“別執(zhí)著,清凈心”。
所以這第四條叫泥鰍的魚,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那一條,它歡喜、溫暖、慈悲、智慧的樣子十分可愛。也許就是“大神莊子”看清一切之后的,那份尊重、責(zé)任、為前提的自在和逍遙...
還是那句話,每個人的想法,經(jīng)歷和理解各有不同,見仁見智。目的就是希望能為大家各自的“自我進化”過程中提供一些線索,若有認同不勝榮幸,若不認同哈哈一笑無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