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敢辭職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朋友你好,我是大謙~
朋友小袁一向開朗大方,但近來卻愁眉苦臉的,一問才知道最近公司降薪,原本工資待遇就不高,這一降可真是讓上有老下有小的他,處在了困境之中。
他說想辭職,換工作,可是看到招聘要求又默默地收起了辭職的念頭。
小袁想辭職,已經不止一次了。去年升職沒有他的時候,就好幾次提要辭職,可是又擔心辭職后空窗期太長,資金壓力過大,導致一直陷在不敢辭職但又不甘于現狀的糾結里。
職場上像小袁這樣的人很多:職業(yè)遇到瓶頸、收入遇到卡點、對工作產生了厭惡,卻沒有勇氣做出改變,只能陷在原地畫地為牢,局限了未來,也喪失了潛藏的機遇。
那些不敢辭職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王哥在一家國企8年了,見證了周圍的同事走了一撥又一撥,但凡出來的同事,現在發(fā)展都很不錯,而他還死守著崗位,至今仍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科員。
別人問他:“公司待遇又低,發(fā)展受限,內部關系還復雜,為什么不離開?”,他總是心有期許般地說道:“國企就得靠熬,熬資歷,熬時間,你看部門領導還有一年多退休了,到時我可不就能順理成章地往上頂了嗎?”
可是他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打錯了,就在前不久空降了一位經理過來,正是來接替王哥部門領導的,這讓王哥猝不及防。
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此時的他早已處在進退兩難的局面,不甘熬了這么久,白白喪失掉升職機會,想跳槽,但這些年完全荒廢了業(yè)務,出去找工作也毫無競爭力。
所謂的“熬得足夠久,升職加薪全有”的老舊思維,在當今早已過時了,前浪不退,后浪直追,讓夾在中間層的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充沛的學習力和不斷夯實的韌性,才勉強不被時代的快節(jié)奏所淹沒。
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瞬息萬變的,如果認知能力和底層實力,沒有經過市場的層層錘煉,遲早會與時代脫軌。

曾有一份調查顯示:在當代職場里,每10個人中就有8個人想裸辭,并有7成真的做到了。還有6成職場人表示,兜里沒個10萬,不敢輕舉妄動。
大部分人有心沒膽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旦辭職,每個月固定支出,就沒了著落,生活壓力倍增不說,還會陷入無限的焦慮和對未來不確定的惶恐中。
在B站看到一個96年的博主說到,辛苦打工兩年攢下了10萬塊,想辭職,但是卻不敢,但又很羨慕敢于辭職的后浪們,畢竟現在自己即使有存款也不敢辭職,因為他早已不是一個人吃飽喝足就行了。
這位博主是無數打工人的縮影,每個月各種固定支出拴住了想辭職的心,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又消磨了辭職的勇氣,寧愿每個月拿著固定的薪資,去覆蓋每個月的固定花費,也不愿意嘗試著往外走一步,去尋求突破和轉變。
但在這種壓力的限制下,接受了目前在延續(xù)的穩(wěn)定局面,不去注意風險的來臨和自己競爭力的日趨回落,時間越久,你所能匹配到的外在機會便會越來越少。

前不久我裸辭了,在一家國企待了10年的時間,也深知國企穩(wěn)定、薪資待遇都過得去,但在穩(wěn)定之下呢,我看不到能力有任何的改變和提升,所以選擇了追求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尋求對自我的革新和突破。
離職的時候,很多朋友不理解我的決定,各種勸慰:“外面的工作大部分都不穩(wěn)定,很多公司還輕易裁員,收入高的背后是苦命加班換來的,運氣不好,遇到差勁的領導,對你各種剝削壓榨。”
可躲在國企的“穩(wěn)定”里,就一定沒風險了嗎?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難道就注定充滿消極和負面?
其實不穩(wěn)定的工作,反而對能力有非常明顯的評估,績效好壞也能很快得到反饋,反過來還會刺激你對工作進行更靈活的調整,但穩(wěn)定的工作,就像溫水煮青蛙,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可能為時已晚。
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人都要具備對變化的反脆弱能力。
國企的穩(wěn)定體制,帶來的是人對外界環(huán)境沒有敏銳捕捉變化的能力,導致自我的反應和調整慢半拍甚至好幾拍,與變化出現認知偏差,最終帶來能力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一旦外界出現巨大動蕩變化,等待著他們的就只能是被動淘汰。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瓶頸期,與其猶豫徘徊該不該跳槽,不如好好對自己進行嚴格的審視,思考自己想要的未來,想走的路,做出當下最好的決定。

?大謙,500強名企運營師,多家知名求職平臺合作導師,已幫助1000+學員斬獲心儀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