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前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哦
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已有超過9000萬名骨質疏松癥患者,約占總人口的7%,已成為骨質疏松癥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骨質疏松癥也叫“靜悄悄的流行病”,開始往往沒什么癥狀,但骨量卻在慢慢流失,也因此易被大家忽視,直到骨折了才到醫(yī)院就診,嚴重影響行動力及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量。
低骨量狀態(tài)和骨質疏松癥前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再加上我國居民大多沒意識到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性,40歲以上的居民很少做骨密度檢測,這就導致大多數人發(fā)現時已經出現嚴重癥狀,錯過了最佳干預的時期。對于骨質疏松的干預,更多的時候是集中在年輕時期及早預防,而不是等女性絕經期后由于激素水平的下降,或70歲后因骨代謝因子紊亂,骨質大量流失,已經出現了骨折、跌倒等意外之后再進行干預。
安信醫(yī)學表示,治療骨質疏松癥,要從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方面來進行。雖然鈣是骨質的重要成分,但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不能等同于單純補鈣,一般需要和維生素D同時補充,才能促進鈣質的吸收。
骨質疏松癥最大的危險就是骨折,這類骨折愈合慢、危害大,甚至導致臥床不起,危及生命。不少人覺得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就要少動,其實不然。有研究表明,如果人臥床一個月,骨量可能會丟失其全身總量的將近2%,所以應該適當運動,并對運動強度加以控制,避免由于運動導致骨結構損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