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聲”專欄|《亞當回歸》:無可阻擋的時代,絕不可能的回歸
為了更一步加強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年科幻作家,促進更多優(yōu)秀科幻作品的產生,高??苹闷脚_特從第二期星火學院科幻創(chuàng)作培訓工程中選拔出20位同學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與作品評價結合鍛煉模式,通過開設“希聲”專欄展示他們對于創(chuàng)作與解讀的思考。
評論者說:1993年全國科幻征文獲首獎的《亞當回歸》是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的作品之一。故事講述了時隔兩百年重返地球的機長王亞當面對已經被“第二智能”改變后的世界產生的迷茫與對抗。在新智人之父的循循善誘之下,他嘗試了“以卑鄙的手段達成高尚的目的”,通過加載第二智能,尋找對抗新智人,重回自然人時代的方法?!熬拖袷鞘郎献詈髢芍痪芙^用火的老猴子”。最后,新智人王亞當在自然人狀態(tài)寫下一封長信,感慨了自己的愚蠢,承認了自然人遠不及新智人。
但作為自然人的我們必須要問:人類之優(yōu)劣究竟為何,第二智能是否屬于不可接受的外物,亦或是人類機械飛升路上的必經之路?決意對抗到底的錢人杰的堅持,究竟是否有其意義?
這篇評論文以主題點評的形式呈現(xiàn),由創(chuàng)作小組成員從各自角度自由思考,以期能展現(xiàn)迥然不同的閱讀視角。由于大家并非專業(yè)評論家,評論風格總體而言較為隨意,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未來。
楊璇
???讀完全篇,感觸良多,世界唯一不變的,是世界一直在變,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會變成怎樣,但是面對新的革命,我們能做的只有順從或者反抗。
新智人時代來臨,王亞當也面臨兩個選擇,順從或者反抗。
數(shù)碼寶貝里暴龍獸錯誤進化成了喪尸暴龍獸,大家都說它進化錯誤了,機械暴龍獸才應該是正確的道路,但是,這所謂的正確,是絕對的嗎?喪尸暴龍獸既然存在,那就一定有其合理的地方,難道它不是完全體嗎?難道戰(zhàn)力沒有提高嗎?它實實在在產生了進化,為何是錯誤的?誰規(guī)定的?
自然人創(chuàng)造出了新智人革命,革的卻是自然人的命。錢老認為人類不應該借助芯片來發(fā)展科技,但事實是,有了芯片提高大腦能力,人類的發(fā)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正常文明的發(fā)展速度,他創(chuàng)造出了智人芯片,卻反過來否定這個劃時代的產品,有些矛盾,但,有矛盾的才是人。
說白了,理性和人性組成了復雜的人類,在世界發(fā)展中眼神出了兩條路,新智人道路和自然人道路,自然人道路可以維持人性與理性,而新智人道路在帶來科技爆炸的同時,也付出了拋棄人性的代價,絕對的理性帶來了絕對的發(fā)展速度,但是沒有人性的人,還算人嗎?
喪尸暴龍獸比機械暴龍獸更強大,但是,它是瘋狂的,沒有意識的殺戮機器,能量是守恒的,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總要付出另一樣東西。
王亞當選擇投身新時代,想用新時代的技術來回歸舊時代,但其實當他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他已經輸了,他默認,自然人時代不如新智人時代,因此,當他被新時代的理念感染之后,就已經回不去了。
當他擁有新時代的力量,他就會疑惑,為什么舊時代的人不愿意融入新時代,新時代這么美好,沒有情緒,沒有戰(zhàn)爭,沒有沖突,只有安逸,只有發(fā)展,融入這個美好的新時代,不好嗎?
番劇《Darling inthe FRANXX》中,主角團的少年們奉命駕駛FRANXX機甲保護地球,他們有些好奇為什么駕駛員全是小孩,直到他們進入移動都市,看到那些他們用命去保護的大人,因為有了他們的保護,都市里沒有戰(zhàn)亂,沒有沖突,沒有吵鬧,只有安逸,只有虛假的和平,只有一個又一個虛弱而理性的大人。那一瞬間,他們突然恐懼成為大人,這些沒有了夢想,沒有了未來,沒有了一切的大人,不是他們想要成為的大人,他們的思維幾乎已經停滯,身體常年不運動無比虛弱,所以,大人駕駛不了機甲。
這種虛假的理性,絕對不是人類應該追求的未來,太完美了。人類正是因為自身的不完美,才會在一些事物上顯得更加美麗,當所有的人都成為完美的人,沒有情感,一切都交給芯片,他們的所謂腦力提升了幾百幾千倍,頂多少多少的愛因斯坦,有用嗎?愛因斯坦推動人類進步,他造出了原子彈,但是他也會為死于原子彈的亡魂自責,想成為偉人,首先的是人。
如果把史書轉換成心電圖,自然人的歷史會是波瀾壯闊的上下折線,而新智人的歷史就是一條直線。
也許少走了無數(shù)的彎路,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未來。
至于王亞當?shù)姆纯?,注定是不會成功的,因為袁世凱早在三百多年前就給他打了樣了。
?究竟什么才是先進?究竟什么才值得保留?
陳笑寒
???主角王亞當,女主角雪麗,新智人之父錢人杰,三位主要角色代表了三種立場。我們不難看出這樣的一篇作品為什么有超越時代的價值,局外人的主角,新事物的既得利益者,舊文化的捍衛(wèi)者,組成了這樣一幅放之四海皆準的圖景:新舊勢力交鋒,以及需要選邊站的主角。
一個不太恰當?shù)睦?,慣用手機掃碼支付的我們,遇見了不會用手機支付的老人,我們的心態(tài)是憐憫技術對他們的冷漠無情還是感慨他們已經跟不上時代?而一個年紀輕輕,卻從來都是用鈔票付錢的人,究竟會堅持使用紙幣還是選擇手機支付,結果自然不言自明。
但這樣的場景置換為新舊人類形態(tài)的交鋒,巨量運算能力帶來的智慧與過去人類文明價值的對立時,情況就復雜了起來。
從文章中不難看出作者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熱愛,以至于展現(xiàn)出了近乎漢族至上主義的味道,帶來時代浪潮的是一位有著傳統(tǒng)儒家觀念的科學家,在時代浪潮中堅守初心依靠的是中華文化,在100天的“回歸期”里找尋自我的方式是讀“漢書”,是回憶那些存在于歷史之中堅守初心的漢人。由此我們也可以延伸而出,作者眼中值得保留的,不是那些超越人類智能百倍千倍的“第二智能”,而是自然人不可磨滅的文化內核。
于是,堅守自然人內核,屈服“第二智能”,兩種選項就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任何一個體驗過“第二智能”帶來的發(fā)展與舒適,都不再可能接受自然人原始而又孱弱的大腦。錢人杰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他們是世上最后的拒絕用火的老猴子。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第二智能”,因其由自然人類所創(chuàng)造,應用于自然人類之身,這樣的“第二智能”為什么不能屬于自然呢?而“新智人”恰恰,就是人類以自然之途徑,走向新進化方式的起點。何必非以肉體智能之進化為進化之本態(tài)呢?
血肉苦弱,機械飛升,與這些冰冷的金屬設備共存,已經是我們這個年代人類正在體驗的事情。手機已經長在了手上,那么,長在手臂里或是腦子里,又真的有那么大的區(qū)別嗎?終究,是自然人恐懼與新智人帶來的替代感罷了。這樣的堅守亦是捍衛(wèi)自然人最后的尊嚴,它恰似在時代浪潮襲來時,最后的精神防壁,它的陷落不可避免,因為時代的浪潮本就無從抵擋。
本場主持:楊璇
內容供稿:陳笑寒、楊璇
排版:孟溫煜
審核:王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