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怪客》(13.1)

還有三天,我就要離開X城了。大巴車的票已經訂好,我打算回家(也就是回我父母那兒)修整一天,然后直接去學校報到。
從下午開始,外面就鬧哄哄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吃過晚飯后,吵鬧聲更大了,而且主要來自北河河岸的方向。外公外婆的老房子就坐落在河岸邊不遠的地方,如果夏天氣溫太高,去河邊納涼是很方便的。今天恰好悶熱得厲害,也不知道是幾伏天,大概是入秋前最后的一波熱浪吧。我把碗筷洗干凈,已經出了一身的汗;想著打開空調躺著玩手機,我又覺得惡心,畢竟前段時間生病已經躺膩味了。思前想后,我覺得出去湊湊熱鬧是個不錯的主意。
一般來說,我是不喜歡人多的地方的。人越少,氣溫越涼爽,最好下點小雨,那才是我最喜歡的戶外環(huán)境。今天怎么愿意往人堆里鉆呢?我想,除了想納涼這個原因,就是自己和X城分別在即了,想最后再去逛逛。這么多年來,我到X城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估計以后也不會常來。
我順著人流往河邊走去。今天必定有什么特殊活動,不然大家不會一窩蜂地朝那兒跑。自從每個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機,集體的戶外活動開始變得可有可無,也只有在這種有點落后的城市,才能見到這種暫未消亡的盛況。步行了大約十分鐘,我就抵達了河邊。在那些遙遠的、已經逝去的年代里,這條河一定是作為護城河在使用,因為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在這里見過的場景:高大的、用紅色山巖砌成的城墻沿河而立,綿延數(shù)十里而去;城墻下荒草凄凄,蟋蟀、蚱蜢和癩蛤蟆生存其間,是頑童夢中的樂園。這些老舊事物如今都已成為煙云往事,因為城市開發(fā),城墻被推倒了,整齊劃一的河畔公園替代了它。如今走在這里,你可以認為自己正身處于中國的任何一座城市,千篇一律取代了個性,也埋葬了本地市民特有的、或許仍有價值的回憶。
出游的人群基本以家庭為單位:他們自己帶著瓜果和飲料,三三兩兩地坐在河邊。小孩兒快活地瘋跑著,也不難見到獨自抽著旱煙、遙望江心的老人。我坐在一張石凳上,默默地觀察了一會兒周圍的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天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黑下來了。這時,行道樹、河邊欄桿、沿河的小店和遠處的跨江大橋一起被“點亮”,為初降的夜色平添了一絲曖昧——原來是它們身上掛的小燈泡在作祟。上次晚上路過這里時,并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景致。今天是什么日子?他們也知道我要離開這里了嗎?近處的燈泡散發(fā)著柔和的白光;遠處,橙黃色和橘紅色的燈光混在一起,化作綺麗的色彩。透過人群的嘈雜,我可以聽到江水拍岸的聲音:那是一種沁人心脾的樂音,足以安撫任何一個深夜難眠的旅人……我站起來,打算沿著江畔欄桿往上游步行,穿過那座跨江大橋,再順著河對岸的步道走回來,經過下游的另一座大橋,完成一次約十公里的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