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知名作曲家翁清溪被證已過世 留下諸多傳世之作
曾寫出《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等雋永名曲的臺灣知名作曲家翁清溪傳出去年8月已過世,家屬始終未對外證實,時隔8個月,1位紀錄片工作者想要使用翁清溪的作品,四方聯(lián)絡之下,才得知翁清溪已于2012年8月去世。

“翁清溪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同世代的其他作曲家只會作曲,不會編曲。但是他會,都是他在收攤子,也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崩钚袑а莼仡櫵献鬟^的作曲家周藍萍和左宏元等人,給了翁清溪歷史評價。
音樂的感性與技術 全靠自己摸索
翁清溪自學出身,沒有學過樂理,對音樂的感性與技術都靠自己摸索出來的,他擅長替別人解決音樂上的疑難雜癥,速度快,質量佳,很快就嶄露頭角。
青年翁清溪主要是在樂團和電臺工作,后來進入中影前身的農教公司幫忙配樂,憑著他任何樂器玩兩下就能上手的本事,在作曲家周藍萍特許下,爭取到用浪琴試替穆虹與唐菁合演的《音容劫》配樂,果然一鳴驚人。后來,周藍萍以《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黃梅調音樂風靡臺灣,各地都爭著要凌波登臺演出,周藍萍沒有班底,樂團的大小事全交由翁清溪搞定,他憑著幾分小聰明,知道怎么表現(xiàn)可以討好觀眾,從流行歌曲到電影配樂都能勝任,就此打下了一片天。

導演李行 是他電影配樂生命中的貴人
翁清溪生命中的另一位貴人則是李行導演。70年代的翁清溪多數(shù)都是替別人打工,錢沒少賺,名氣卻都歸別人,當年由李翰祥、李行、胡金銓和白景瑞四大導演合拍的《喜怒哀樂》,其中兩段都是他做的曲,最后掛名卻掛了別人,“我不在乎這些,只是愛做音樂,有得做就好,掛誰的名都沒有關系?!蔽糖逑f,不過他在 《喜》段中用了史上罕見的樂器,替鬼片配樂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見的音響震撼,頗受好評,也獲得李行青睞,從此不但獨當一面配樂,更可在幕前掛名,寫出無數(shù)動聽名曲。
翁清溪年輕時深受美國爵士音樂影響,一度赴美專攻爵士樂,返臺后更自組爵士樂團,在夜總會和電視綜藝節(jié)目上表現(xiàn)美式風情,晚年還灌錄“JAZZ WALK”專輯,試圖網(wǎng)羅昔日樂團好手重振名曲古風,但并未獲得應有重視。
成名雖早,但與獎的緣分很淺,他曾獲金馬獎九度提名,卻始終無緣,他對此頗有微詞,曾直接點名可能是和某位評審不合吧,讓他苦熬多年,最后才以《原鄉(xiāng)人》獲獎。
但他自己當起金馬獎評審時,卻也堅持己見,當年港片《愛在他鄉(xiāng)的季節(jié)》采用了陳達的“思想枝”做為主旋律,有評審認為手法新、有創(chuàng)意,翁清溪帶頭反對,認為“思想枝”并非該片原創(chuàng)音樂,也不認同那款新意,最后音樂獎項落空,只給了錄音獎。
電影《沙河悲歌》是翁清溪生前最后的電影配樂作品,導演張志勇稱贊翁清溪求完美的個性,交出來的音樂帶挑不出毛病,“可是我要的不是高手演奏的音樂,而是走江湖的樂手,帶有瑕疵的音樂?!眱扇似鹆诵⌒〉拿?,最后張志勇獲勝,翁清溪卻以《沙河悲歌》獲得了亞太影展電影音樂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