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之晉王

明代第一代晉王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謚號“恭”。朱?于洪武三年四月初七(1370年)受封晉王,十一年四月十六日(1378年)就藩山西太原。至最后一代晉王朱審烜于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李自成,實任晉王共傳十一世十三代,有兩位追封為晉王者,一位宗理。

晉王大宗世系發(fā)生過三次轉變:第二代晉王朱濟熺因為被其三弟平陽王朱濟熿詆毀而被明成祖朱棣削爵,爾后平陽王朱濟熿襲封晉王至宣德二年(1427年)因罪被廢為庶人【1】。在這之后朱濟熺嫡長子朱美圭襲封為第四代晉王。第二次轉變是在第六代晉王朱知烊死后無子,晉王府事由時任新化王長子朱新?管理并襲封爵位。第三次轉變?yōu)?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yellow-04">朱新?亦死后無子,晉王爵位由其侄新化輔國將軍朱慎鋷襲封。

著名人物和事件
第一代晉王朱?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明史記載其生母為孝慈高皇后,亦有爭議其和其兩位兄長和四弟明成祖朱棣并非嫡出;其正妃為永平侯謝成之女。朱?修目美髯,顧盻有威,多智而殘暴,就封太原途中,曾因細故鞭撻他的廚師,太祖朱元璋認為廚師掌管飲食,隨意處罰,恐遭下毒,訓誡了朱?一番,還說自己討平天下的期間,何人犯錯都一一處罰,惟獨二十三年來不敢責備廚師徐興祖【2】。明代何喬遠《名山藏》卷三十六·分藩記一記載朱?后來又數(shù)次以奔馬縛人車裂令太祖甚怒而欲廢朱?之王爵,但其兄長太子朱標調護而得以保住爵位【3】。
第二代晉王朱濟熺為晉恭王朱?嫡長子,其正妃為潁國公傅友德之女。幼時與日后的建文帝朱允炆、秦隱王朱尚炳和明仁宗朱高熾曾在南京讀書,手足情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襲封晉王之后,對其四叔明成祖朱棣篡位不滿,被其三弟平陽王朱濟熿街機詆毀而于永樂十二年(1414年)削位并被派去守其父親的陵園【4】;十年幽禁后被救出【5】。其嫡長子朱美圭同樣也被廢除晉王世子的封號,隨父守靈;但之后襲封其三叔原本的平陽王爵位【6】。朱濟熺死后葬于山西平陽府臨汾縣九峯山之原(在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土門鎮(zhèn)墳上村),其壙志現(xiàn)存于墳上村,蓋、志均為青石質【7】。壙志內容如下:
[志蓋]
故晉定王壙志
[志文]
晉定王壙志
王諱濟熺,
晉恭王嫡長子,
太祖高皇帝之孫,母恭妃謝氏。王生于洪武八年四月十九日。三十一年四月,嗣封
晉王。
太宗文皇帝愛之素厚。后為其弟濟潢誣構,削爵,而命濟潢襲爵。既而察王無他心,
乃封其嫡長子美圭為平陽王,奉王居平陽。
仁宗皇帝即位,賜王冕服,歲給祿米三千石,賚予加厚。
宣宗皇帝嗣位,有告言濟潢罪逆,廉問有實狀,遂免濟潢為庶人。
皇上臨御之初,封平陽王為晉王,復居太原。詔使在道,王以疾薨,不及聞,時宣德十
年二月十二日也。有司以聞,詔復晉王爵,賜謚曰定,喪禮一視親王。春秋六十
有一。妃傅氏。子男八人:長美圭,嗣封晉王;次美垸、美垙、美埻、美垣、美塎、美堣、德
申。女八人:長寧鄉(xiāng)郡主,次安邑郡主、平陸郡主、靈石縣主、文水縣主、定襄縣主、
玉英、秀英。孫男三人:長五十四,次五十七、六十一。孫女二人:長菊香,次喜娥。王
和易坦率,不事矯飾,喜學問,恭謹謙遜,明于大體。雖中為小人所間,而卒顯白
者,亦王好德之應也。茲乃遽然而逝,其命也夫??嫉录又u,垂光永世,亦復何憾。
以宣德十年十一月初三日,葬于九峯山之原。用書其?,寘諸幽室。謹志。
第三代晉王朱濟熿為晉恭王朱?庶三子,其正妃為其表侄女,即曹國公李景隆之女。在詆毀其兄而襲封晉王后頑劣殘暴,向嫡母晉王妃謝氏下毒,也軟禁其兄朱濟熺父子。最終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被王府官員告發(fā)和漢王朱高煦結盟謀反,次年被革爵后發(fā)配高墻。
第五代晉王朱鐘鉉為晉憲王朱美圭庶長子。根據(jù)明代慣例,藩王就封時,皇帝皆有賜書,據(jù)載“洪武初年,親王之國,必以詞曲一千七百本賜之”,阮葵生《茶馀客話》記載:明代藏書,周、晉二府。晉府藏書以晉莊王朱鐘鉉最為有名。博古通好法書,嘗取舊藏名人墨跡,朱鐘鉉令世子朱奇源(追封晉靖王)摹刻為《寶賢堂法貼》12卷,收有《淳化閣帖》、《絳帖》、《大觀帖》、《寶晉齋帖》等。藏書之所名“敬德堂”、“寶賢堂”、“志道堂”等。藩府藏書除多善本外,裝裱精致是為一特點。成化時閣本《大唐開元占經(jīng)》,每冊俱用黃綾作簿面,黃絹作簽條。朱奇源本人也喜藏書和刊刻法帖墨跡刻有《寶賢堂法帖》,在弘治初年精選自己的藏品,鐫刻在180余塊石碑上,以其書齋寶賢堂為名,稱為《寶賢堂集古法帖》?!∈翘梯臀簳x以來如王義之、智永等百余位大家寶翰,為明晉藩集刻的一部大型叢帖,在中國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往往刪去最后兩卷,以充作《大觀帖》。是帖完整精拓,傳世稀少,此件拓工精到,保存完好。甚可珍貴 。朱奇源嫡長子朱表榮(追封晉懷王)曾主持刊刻有《文選》、《唐文粹》、《宋文鑒》、《元文類》等書。朱氏藏書印有“乾坤清氣”、“敬德堂圖書印”、“敬德堂章”、“晉國奎章”、“道濟書府”、“晉府書畫之印”、“子子孫孫永寶用”、“清和珍玩”等。
第十二代晉王朱求桂為晉穆王朱敏淳庶長子。由于《清史稿》的誤載,歷來被認為是明代末代晉王并被李自成俘虜。直到1955年山西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榆次縣蘇村發(fā)現(xiàn)他的墓葬。隨后在對墓葬發(fā)掘中出土的墓志得到確認并更正了歷來的錯誤記載。其壙志內容如下:
王諱求桂,乃穆王之子,奉敕加封次妃王氏所生。萬歷二十一年七月十九日乃初誕之辰也。萬歷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冊封為晉王。崇禎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薨逝,享年三十八。冊封妃萬氏,生子四人,賜名審烜、審焴、審炤、審烻。于崇禎三年八月初二日冊封審烜為晉世子。審焴早殤。女二人,俱未封。王訃聞,上輟朝三日,遣太常寺少卿張鵬云、行人葉紹颙諭祭。特命有司治喪營葬如制。東宮并賜祭典,及在京文武百官禮部尚書李騰芳等、成國公朱純臣等皆致祭焉。以崇禎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葬于榆次之陽。嗚呼!王以帝室懿親,為國蕃弼。宜究長年,永保磐石。如何奄忽而景命之不暇也。存隆其實,光耀其聲,始終之際,于斯為榮,王可以瞑矣。千秋不朽,敬勒貞珉。
第十三代晉王朱審烜為晉裕王朱求桂嫡長子。在明被李自成帶到北京,后李自成敗走遂降清,初時受清廷禮遇多有賞賜,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廷誅殺故明藩王。根據(jù)張怡《謏聞續(xù)筆》記載,清順治元年(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五月,攝政王多爾袞占領北京后曾令明“德、晉二王左右并座”?!肚迨雷鎸嶄洝分杏懈鞔_的關于朱審烜入清的記載:順治元年(1644年)八月,攝政王多爾袞賜“晉王朱審煊及妃嬪范氏等銀兩有差”;九月,“攝政和碩睿親王賞故明晉王朱審煊貂褂一領,貂蟒袍一襲”;次年五月,“賜故明晉王朱審烜銀一千兩,郡王、公主各五百兩”;數(shù)日后,又“給故明晉王朱審烜家口月糧”?!肚鍖嶄洝吩陧樦卧陜葘⒅鞂彑@之“烜”寫作“煊”,實系一人?!肚迨雷鎸嶄洝凡⑽从涊d朱審烜的結局,而清初談遷《國榷》記載:“戊子四月己丑,晉王審烜、周王紹□、德王□□同遇害,是日大風。”
明朝宗室里子嗣多達百人的慶成溫穆王朱鍾鎰,即出自晉恭王朱?庶四子慶成莊惠王朱濟炫。據(jù)?《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九》記載,朱鍾鎰有子四十四人。卷之六十六記載弘治五年(1492年)時,朱鍾鎰已有子女九十四人,引起了巡撫山西都御史楊澄等人的注意。楊澄認為其中恐有收養(yǎng)異姓之弊,于是請求禮部議處并限制各郡王以下妾媵之數(shù)。禮部查勘之后,發(fā)現(xiàn)朱鍾鎰的子女都是王妃、夫人及宮人、室女所生,并無違礙。經(jīng)禮部復議,當對宗室納妾進行限制,其中郡王納妾不得超過四人,各將軍不得超過三人,各中尉不得超過二人。明孝宗聽從了禮部的意見,并著之為令。詳細部分以后會在郡王篇提到。

字輩
晉王府的字輩為:
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繼前修
有明一代,晉王府大宗的字輩傳到了“審”;對應明成祖朱棣一系的字輩為“慈”字輩,和崇禎帝朱由檢的兒子同輩。
從明代至今,明朝晉府宗室的朱姓后人仍為汾陽、平遙的著姓,分布很廣。據(jù)了解,當代汾陽城內還有部分李、趙二姓,宏寺村的呂姓,田屯村的秦姓,西南、西北鄉(xiāng)的張姓等等,均由朱姓改易。這些人姓氏雖改,但名字的中間一字,仍以原晉府字輩排列,今已傳至第十九代“前”字輩和第二十代的“修”字輩。平遙除寧固鎮(zhèn)王智村外,還有香樂鄉(xiāng)中官地、西羌、薛賢、寧固鎮(zhèn)岳封、營里等村也有朱明后裔,人數(shù)不多,但輩份依舊是“繼、前、修”等,姓未更改,皆系慶成王及永和王的后人。

歷代晉王
注:橙色字體為文章里提及的所有實任晉王,粗體字為歷代晉王的謚號,被追封為晉王者以紅色字體顯示,宗理為藍色字體。另外,從晉惠王朱慎鋷實際第九代晉王,但本文章包含了未記載于《明史》和《明實錄》的晉哀王朱敏游,因此晉惠王朱慎鋷在本文章和世系圖里算作第十代。
朱?(1358年-1398年),謚號晉恭王,明太祖朱元璋嫡三子;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受封晉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山西太原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己未(3月30日)(《明實錄》作三月乙未,誤,當年三月無乙未日)病死,,葬于山西駝山。
朱濟熺(1375年-1435年),謚號晉定王,恭王朱?嫡長子;洪武八年四月戊申(1375年5月19日)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襲封晉王,于永樂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甲午朔被明成祖朱棣廢為庶人。宣德十年二月初九日(1435年3月8日),明英宗遣使前往平陽府冊封其長子平陽王朱美圭為晉王,命其奉父返回太原府。使者未到,朱濟熺即于十二日(3月11日)去世,享壽六十一,追復晉王爵位。
朱濟熿(1381年生),無謚號,恭王朱?庶三子;洪武十四年八月戊寅(1381年9月14日)生,初封昭德王,后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改封平陽王。其長兄定王朱濟熺永樂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甲午朔被廢為庶人遂襲封晉王。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因和漢王朱高煦結盟密謀反叛被晉府官員揭發(fā),次年被革爵并發(fā)配高墻,卒年不詳。
朱美圭(1399年-1441年),《弇山堂別集》作朱美??,謚號晉憲王,定王朱濟熺嫡長子;永樂三年(1405年)受封晉世子,永樂十二年(1414年)因父親而被廢為庶人,直到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改封為平陽王(其三叔朱濟熿之前的郡王爵位)。宣德十年(1435年)續(xù)封晉王,正統(tǒng)六年薨(1441年)
朱鍾鉉(1428年-1502年),謚號晉莊王,憲王朱美圭庶長子;正統(tǒng)六年(1441年)六月受封榆社王,次年襲封晉王,弘治十五年(1502年)薨。因其長子和長孫早已去世,晉王爵位由其曾孫朱知烊襲封。
朱知烊(1489年-1533年),謚號晉端王,莊王朱鍾鉉曾孫,晉靖和世子朱奇源(追封晉靖王)之孫,世孫朱表榮(追封晉懷王)庶次子;弘治十一年(1498年)受封晉世曾孫,十六年襲封晉王,嘉靖十二年(1533年)薨。因無子,晉王爵位由其侄新化王長子朱新?襲封。
朱新?(1516年-1575年),謚號晉簡王,端王朱知烊之侄,新化恭裕王朱表槏(追封晉安王)之孫,新華端和王朱知?(追封晉康王)庶長子;嘉靖十二年(1533年)以新化王長子管理府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嗣封晉王,萬歷三年(1575年)薨。因無子由弟弟朱新墧?shù)氖L子朱新墧?shù)臻L子朱慎鏡嗣封晉王。
朱慎鏡(1578年卒),謚號晉敬王,簡王朱新?之侄,鎮(zhèn)國將軍朱新墧?shù)臻L子;初封輔國將軍,《明史》稱其萬歷四年(1576年)奉敕管理府事,五年襲封晉王,萬歷六年(1578年)去世,次年(1579年)追封晉王,無子。而《弇山堂別集》稱其萬歷六年襲封晉王后才去世,亦有一子(朱敏游)襲封晉王,但名字與謚號在史籍中未有記載。
朱敏游(1578年卒),謚號晉哀王,敬王朱慎鏡嫡長子;但《明史》和《明實錄》沒有記載此人。萬歷六年(1578年)襲封晉王,同年薨,無子。
朱慎鋷(1579年卒),謚號晉惠王,哀王朱敏游嫡三叔;新化鎮(zhèn)國將軍朱新墧?shù)杖?;嘉靖三十年?551年)受封輔國將軍,萬歷七年嗣封晉王,同年薨。
朱敏淳(1610年卒),謚號晉穆王,惠王朱慎鋷嫡長子;萬歷十三年(1585年)襲封晉王,但因年幼由時任第五代寧河王朱知??暫管府事,直到十七年(1589年)四月還政。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薨。
朱求桂(1593年-1630年),謚號晉裕王,穆王朱敏淳庶長子;生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七月十九日,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起管理晉府事務,至四十一年(1613年)七月二十日襲封晉王。崇禎三年(1630年)十一月十二日薨,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二十五日下葬。王妃萬氏,有四子二女。
朱審烜(1646年卒),無謚號,裕王朱求桂嫡長子;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受封為世子,崇禎八年(1635年)襲封晉王。曾被李自成帶到北京,李自成敗走之后遂降清,于清順治三年,1646年5月23日被清廷誅殺。《國榷》則說朱審烜于順治五年(1648年)遇害。
其他大宗成員
朱美埝,第三代晉王朱濟熿第三子
朱美封,第三代晉王朱濟熿第四子
朱美壃,第三代晉王朱濟熿第五子
朱奇源(1450年-1501年),晉莊王朱鍾鉉嫡長子,晉端王朱知烊祖父;天順三年(1459年)封晉世子,弘治十四年(1501年)薨逝,謚晉靖和世子。長孫朱知烊襲封晉王后,被追封為晉靖王。
朱表榮(1467年-1493年),晉靖和世子朱奇源(追封晉靖王)嫡長子,晉莊王朱鍾鉉嫡長孫,晉端王朱知烊之父;成化十四年(1478年)封晉世孫,弘治六年(1493年)薨逝。次子朱知烊嗣位晉王后,被追封為晉懷王。
朱知爍,晉世孫朱表榮(追封晉懷王)長子,晉端王朱知烊長兄;封鎮(zhèn)國將軍,早卒。
朱表槏(1513年卒),晉靖和世子朱奇源(追封晉靖王)嫡次子,晉簡王朱新?祖父;初封鎮(zhèn)國將軍,正德五年(1510年)受封新化王,正德八年(1513年)薨逝,謚號新化恭裕王。其孫朱新?嗣封晉王后,被追封為晉安王。
朱知?(1525年卒),新化恭裕王朱表槏(追封晉安王)嫡長子,晉簡王朱新?之父;正德十年(1515年)襲封新化王,嘉靖四年(1525年)薨逝,謚號新化端和王。其庶長子朱新?嗣封晉王后,被追封為晉康王。
朱新墧,新化端和王朱知?(追封晉康王)次子,晉敬王朱慎鏡和晉惠王朱慎鋷之父;封新化鎮(zhèn)國將軍。
朱知??, 《弇山堂別集》作朱知?(1592年卒),晉定王朱濟熺庶八子寧河康僖王朱美堛之玄孫;萬歷三年(1575年)襲封為第五代寧河王,謚號寧河恭懿王。萬歷十四年(1586年)因晉穆王朱敏淳年幼而成為宗理暫管府事至萬歷十七年(1589年)四月。

出處和注釋
《明宣宗實錄》卷27
《明太祖實錄?卷之二百五十六》: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己未,晉王棡薨。王,上第三子,孝慈皇后所生。年十三歲受封。又七年而之國。聰明英銳。受學于翰林學士宋濂。學書于錄事杜還。眉目脩聳。美須髯。顧盻有威容,多智。數(shù)至是以疾薨,上哀慟,輟朝三日,賜謚冊曰:“朕惟先王之典,生有名,歿有謚。所以彰其德表其行也。曩者封建諸子王。爾于晉為國藩屏于茲有年。邇者因疾永逝,特遵古典賜謚曰恭。嗚呼!謚法者古今之公議不可廢也。爾其有知服斯寵命冊寶,俱如秦王制度。晉世子濟熺將葬恭王欲得民地千一百余畝為寢園。遣使入奏,上命以八百畝為限而以附近官地償民,仍量地多寡給鈔加賜之。
明·何喬遠《名山藏》卷三十六·分藩記一
《大政紀》:“永樂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朔,降晉王濟熺為庶人,俾與長子美圭同守晉恭王墳。敕諭曰‘爾謀為不軌,自絕于天,自絕于祖宗。論爾之罪,有不容誅重。念恭王手足之義,特全爾生,令守恭園。其閉門念咎,杜絕外交,改過遷善,以保令終慎之哉?!?/span>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 :濟熿既立,益橫暴,至進毒弒嫡母謝氏,逼烝恭王侍兒吉祥,幽濟熺父子,蔬食不給。父兄故侍從宮人多為所害,莫敢言。恭王宮中老媼走訴成祖,乃即獄中召晉府故承奉左微問之,盡得濟熿構濟熺狀。立命微馳召濟熺父子,濟熺幽空室已十年矣。
《明史·卷一百七·表第八》 :(晉)憲王美圭,(晉)定(王)嫡一子,永樂三年封世子,為叔濟熿誣廢,隨父守墳。二十一年事明,封平陽王。宣德十年襲封晉王。正統(tǒng)六年薨。
《晉定王壙志》,《三晉石刻大全·臨汾市堯都區(qū)卷》,三晉出版社,2011年,第65-66頁。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