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關(guān)系——第三章

? ? ? ? ? 『真正的美好,恒久蕩漾著深不可測的安定、沉默、喜悅、祥和、全然的愛、完全的無我~
? ? ? ? ? 不論人們試圖尋找、體驗到了何種美好...
? ? ? ? ? 最終展現(xiàn)都將揭示這份美好是否使人忘我... 』
美好是意識背景內(nèi)的基底、似寬廣幽深的汪洋,如果沒有風的吹拂、海面不會卷起波濤,自然歸于平靜~
然而,每當人們認同假定主體的我并依靠其尋找想象中的美好:它的特性就會驅(qū)使人們首先尋找一截樹枝或爛木棍、以便有媒介能夠與美好有所接觸...
接著尋覓一處有水的地方、可能發(fā)生美好的地方...
它不能保證那是一處海岸邊、小水坑、還是臭水溝...
但它會讓人們放心留下來,守在那里用手中的棍子去攪動水、聚精會神的注視波動的水面...
同時,內(nèi)心又不禁盤算著怎么讓這美好持續(xù)波動...
怎么讓手中的木棍更結(jié)實、更強壯...
讓美好情形不會被其他人破壞...
讓自己守的住這份美好...
即使有幸在一處海岸邊,這份美好也局限在木棍攪動的范圍內(nèi)、被我之中心隔開,讓人既不甘停下攪動錯失美好、又不被允許投身去真正觸及、融入~
相比一望無際的汪洋,這一小點被攪動的海水極其渺小,看似體驗卻未曾體驗的美好更是卑微,這種最低限度的美好夾帶著自我、構(gòu)成以“我”為前提的美好!
并非人們不懂真正的美好就是美好本身,只是不得不去認同頭腦中的自我、情不自禁的把我作為純粹美好的前提,去替代、等同、霸占其位置,使感知習慣去聚焦、去留意、去常駐在自我之中,只偶爾飄忽注意力于美好之中~
這幾乎是絕大多數(shù)人頭腦活動與行為動機的縮影,美好本身從來不會產(chǎn)生問題,所有的問題只會是因“我”而生、因“我”而起,所以真正的問題從來不是所創(chuàng)造的無數(shù)個怎么辦、怎么做的矛盾,更不是為解決我之中心引發(fā)的問題而誕生的那些情感書籍.....
真正的問題只是這個:
? ? ? ? ? ? ? ? ? ? ?「在美好中,自我消失了么?」
從不會有教授如何看見顯像世界能力的人或書籍~
因為大家睜開眼睛毫不費力就能看見、天生就會不用人教,而美好作為意識背景中的基底、作為生命的本質(zhì),同樣天生就在那里展現(xiàn)~
因此,真的沒有什么可獲得、可學習、可努力、可提升、可找尋、可營造、可改變、可占有、可維系、可棄絕、可壓抑、可破壞的東西.....
能被找尋到的都不可能是真的!
無論是身無分文的流浪漢、還是富可敵國的商人、無論何種外表、無論何種頭腦、無論何種身份、無論何種環(huán)境,美好都在每個人的生命、每個生物的生命、每個感知到的畫面內(nèi)滲透遍布,不受任何內(nèi)容影響~
反對或糾正人們發(fā)生的事情是徒勞的,趨利避害、想要更高的物質(zhì)條件、更好的生活、更優(yōu)質(zhì)的人,這些本質(zhì)上沒有任何問題...
但當真正處在這種體驗中時,人們的自我消失了么?
是否真的在美好中忘記了自己?
是否絕大部分時間安住其中?
是否盡可能如此?
亦或是借助高品質(zhì)的體驗喂養(yǎng)、滿足、延伸自我?
助長自我中心?
盤算關(guān)于自己的事?
盡可能創(chuàng)造并延長沉溺在念頭中的時間?
是否處于沉默、安定、喜悅、平和、愛、自由中,最終取決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那些當下時刻,從不取決于自我、他人、客體事物!
若連這些外在事物都無法讓人安靜、連他人這面鏡子也無法讓人忘我、連那份美好也無法穿透念頭、信仰、觀念、故事、個人傾向,那么最終單獨與否都將會是恐懼且孤獨的~
就像追逐海市蜃樓的人,越接近、景象消失的越快~
只要認同自我,整個情形將會反復發(fā)生...
只有相信念頭,我之問題就會反復滋生...
接著我念開始想象、思想開始混亂、理智開始矛盾...
然而...
假如一開始就保持沉默!
不對其聚焦!
不相信念頭的訴說、不做出反應(yīng)、不試圖延續(xù)!
整個進程就不會展開!
如同舞臺上的追光燈,聚焦哪里、哪里才有清晰畫面!
這并非逃避,事實上你不逃避也不面對,只是把感知移開、撤離對我之中心的持續(xù)聚焦~
使注意力盡可能轉(zhuǎn)向聚焦自身!
轉(zhuǎn)向意識之中!
在感知的背景空間,真正的美好盡在其中!
飽含著安定沉默、喜悅祥和、愛與極樂!
深不可測~
當感知安住于此、美好的波動得以擴散向外~
渲染感知中的一切、散發(fā)向每一個生命~
保持這份安住...
并在需要時,關(guān)照當下、工作、他人、生活中一切~
在意識原本的位置關(guān)照向所感知的一切!
而非扎根我之中心的樞紐...
在不需要時,停止強迫性的思考...
停止思考你自己、停止思考他人!
停止思考你的人生、你的處境、你的故事!
你的觀念、你的信仰、你的未來、你的問題!
以及和你如出一轍的他人的自我、他人的問題!
你深深的處于沉默安定、喜悅祥和、圓滿的愛之中!
過了許久~
念頭開始滋生、周遭的人與事情開始出現(xiàn)~
它們潛移默化的誘導、喚醒你的自我~
于是你再次認同那些念頭、認同你的自我!
你的人生故事、處境未來、觀念信仰、你的問題!
再一次回歸舊有模式!
回歸整個人類社會營造的自我場域!
默許、助長我之中心的野蠻擴張.....
以至于任何減弱、降低、停止自我中心的企圖,都是不被允許、不被認可、不可理喻的行徑!
這不僅否定了自我、更是被視為與整個環(huán)境及認同自我的人為敵,這種力量迫使人們規(guī)范思想與行為去順應(yīng)整體環(huán)境,即使了解這一切、這種桎梏也會讓人未等深入探尋就以自覺否定.....
持續(xù)的自我表現(xiàn)與間歇的自我表現(xiàn)盡管強弱不同,但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任何縮減、停止、侵犯我之中心及其需求的意圖、思想、行為、人與事件,都會同步傳遞向它所營造的有條件的美好,使其高漲或低落...
然而,人們真正關(guān)心的只是怎么讓他人不會變心、離開自己、怎么保持美好不變!
這就要提開頭的關(guān)鍵:
? ? ? ? ?『如果人們能夠找到那片寬廣的汪洋、找到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好,自然會留下不再東奔西跑、不再留戀小河水坑、更不會多此一舉愚蠢的去找另一片完全相同的汪洋!
? ? ? ? ? ? ?小河水坑遲早會枯竭,很快會被陽光與地形改變、隨時會被自我消耗毀滅,到那時人們要么聽命忍讓、要么找尋其他東西替代、要么離開另尋他處! 』
我知道一些人想問的問題,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能夠遇到一個不認同自我、不自我中心、不論單獨與否始終安住美好中的人,已是三生有幸!
若還想貪心再遇到一個,要比大海撈針都難!
所以并不是為什么只能和一個人在一起,就算是三個、四個、更多人在一起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
不是人人都可以真正忘我、不是人人退回單獨時美好仍在,真正的美好雖然容易觸及、撤離自我認同卻絕非易事,勿在熱情高漲時被表象迷惑!
最終:
是否能夠?qū)ふ业揭慈藗儗λ说挠^察,看看他人的自我是否缺席、或是自我中心~
是否能夠分辨看清別人的自我,只取決于人們對自己的探尋、對自我的觀察~
是否有勇氣脫離自我認同!
是否完全信任真正的美好!
是否始終把自我放在最后,而非事事爭當?shù)谝?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原創(chuàng)內(nèi)容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