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存的“能源M”號運載火箭 默默矗立在拜科努爾 殘破現狀令人心碎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最后一枚“能源M”號運載火箭,它現在默默矗立在拜科努爾發(fā)射場,已經被世界所淡忘。

上世紀70年代末,因蘇聯(lián)登月計劃終止,超重火箭H1被迫下馬,隨后蘇聯(lián)開始研發(fā)名為“能源”號的超重型運載火箭?!澳茉础碧柺状伟l(fā)射是在1987年5月15日,1988年11月15日第二次發(fā)射,這次是作為“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助推器。安裝4枚“天頂”號助推器時,“能源”號可以將重達100噸的貨物送入軌道。

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有一座高達170米的巨大白色建筑物,這是發(fā)射場最高的建筑。

這就是“能源”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廠房。

“能源M”號運載火箭的名稱寫在火箭上部,兩個“天頂”號助推器的頂部位置。

“能源M”號運載火箭是“能源”系列最小的一個,可是在這里,你會覺得它無比巨大?!澳茉碝”號芯級只有一臺RD-0120M發(fā)動機,而“能源”卻有4臺!

看著它,你會想,“能源M”號都如此巨大,那么真正的“能源”號該是什么樣子?!澳茉础碧栠\載火箭是前蘇聯(lián)的一種超重型的通用運載火箭,也是目前世界上起飛質量與推力最大的火箭。作為重型一次性使用運載系統(tǒng)以及作為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助推器,發(fā)射緯度北緯46度,“能源”號近地軌道運輸能力為105噸貨物,地球靜止軌道運輸能力為20噸。

“能源M”號是“能源”號系列中最小的衍生型號,使用二到四個經過改裝的“天頂”號火箭作為助推器,芯級中只有一個RD-0120M發(fā)動機?!澳茉碝”號旨在取代“質子”號運載火箭,但是在1993年輸掉了和“安加拉”運載火箭的競爭。

掉落的時鐘已經停擺,測試廠房的玻璃破碎得所剩無幾,然而這里的設備還比較完好。

“能源”號火箭被設計用來運載“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所以載荷位于火箭的側面而不是頂部,但是“能源”號同樣可以執(zhí)行重型衛(wèi)星的發(fā)射任務。

“能源M”作為“質子”火箭的替代者,使用相同的燃料,可以將35噸載荷送入軌道,可將6.5噸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軌道,能夠向月球軌道發(fā)送12噸貨物。

“能源M”火箭高50.5米,整流罩直徑達到7.7米。

這個測試廠房是為“能源”號準備的,“能源”號高達60米,在廠房頂部向下看,“能源M”在這里顯得比較小。

可以看到底部的安裝座是為了能安裝4枚“天頂”號火箭助推器設計的,目前只裝了兩枚。

“能源M”火箭的芯級內裝有190噸液氫和147.6噸液氧。

對面是巨大的卷簾門,打開后,火箭將從這里離開廠房,前往發(fā)射臺。

火箭上紅色物體就是空出來的“天頂”火箭的固定座。

巨大的廠房可以為“能源M”提供所需的電力、燃料、冷卻劑。

廠房還可以為工作人員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場所。

當“能源”號系列被拋棄后,這里成為“能源M”天然的保護傘,盡管歲月已經在它身上留下無法磨滅的痕跡,但主體依舊完好。

能夠來到這里參觀的人非常少,孤零零的“能源M”已經被外面的世界遺忘。

“能源M”芯級的RD-0120M發(fā)動機。

這里是工作人員的通道。

當年看著它的都是一群蘇聯(lián)航天界的精英。

物是人非,現在看到它的,只有我們。

臺架上已經落滿厚厚的沙塵。

以前這里是一塵不染的。

“能源M”被放棄了,原本早該退休的“質子M”卻依舊擔負著大量發(fā)射任務。

多么想看“能源M”發(fā)射的壯觀場景,遺憾的是,永遠都不會有發(fā)射了。

這里靜得可怕。

走上50多米高的平臺,偶爾會有風聲。

工作平臺修飾嚴重,但還不到危及安全的地步。

廠房頂部的吊車。

能坐在那里的,都是這個星球最好的吊車司機。

室外,拜科努爾發(fā)射場。

蘇聯(lián)解體后,這里的發(fā)射任務已經很少,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國外的商業(yè)發(fā)射任務。

廠房的鐵軌,通向遠處的發(fā)射臺。

那邊是另外的安裝測試廠房。

也已經廢棄。

那邊是長132米,高62米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測試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