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注解】
善:吉也。口部曰:吉,譱也。我部曰:義與善同意。羊部曰:美與善同意。故此三字從羊。——摘自《說文解字》
那么善就有三意:吉;義;美。從這些表意上看,善的本質(zhì)是利于生存和發(fā)展。
水的特點是什么?孕育生命;從高處向低處流;有水的地方生命旺盛。 因而水之善在于利萬物且能夠平靜對待萬物的生長,為而不宰,有玄德。
(渡萬物者非船也,水也。)
真正的善(上德之善)好像水一樣。水(能夠)養(yǎng)育萬物是因為能夠守靜,可以去人都不能生存的地方,所以也就更接近“道”。
(像水一樣)的人居住的地方就會變好(焦裕祿、晏嬰,有興趣可以去了解晏嬰的家鄉(xiāng)和晏嬰墓),(像水一樣)內(nèi)心就會像深淵(波瀾不驚,蘊藏生機),(像水一樣)給予別人就會變得像天(無為而均分),(像水一樣)與人講話就會變得誠信(說到做到),(像水一樣)治理國政就會大治,(像水一樣)做事情就能成功(水到渠成,不怕艱難,堅定不移),(像水一樣)行動就會善于把握時機(水一有低洼就會向下流動)。
只有不與別人相爭,就沒有憂慮。(“唯”有真誠之意,表示確定而真誠的答復(fù),如“唯恭于諾”。這句話表示發(fā)自內(nèi)心的不與人相爭,才能夠沒有過失。在第十三章中對寵辱偕忘也表達有此意。)
在中國歷史上,大禹治水開啟了中國政治制度的篇章,是各代君主理政治國學(xué)習(xí)的典范。
可能有人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怎么能一樣呢?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人往高處走的初心一定是為了保護水源才往上走,因為有人自私自利“破壞水源”。倘若同流合污,那又何必向上呢?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水源也越來越差,供應(yīng)純凈水本來是方便使用的,現(xiàn)在反而變成了不得不做的事。如果空氣也像水一樣,只怕是我們連空氣都要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