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之釘
眼中釘
眼中之釘
眼中拔釘
?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趙在禮傳》
【原文】
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
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今譯】
(五代時(shí)后唐莊宗李存勗時(shí),趙在禮管轄過橫海、泰寧等許多地方,他利用職權(quán),欺壓百姓,極盡搜刮民脂民膏之能事,積累金銀巨萬。)
趙在禮在宋州做官時(shí),他橫行霸道,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百姓深受其害,因此人們都十分痛恨他“人尤苦之”。
后來他被免官離職“已而罷去”,他離開當(dāng)?shù)兀八稳讼病彼沃莸睦习傩帐謿g喜,無不拍手稱快,互相慶賀,奔走相告,說:“眼中拔釘,豈不樂哉?”(拔掉了眼中釘,豈不快活!)
【賞析】
“眼中釘”比喻造成極大威脅的人。
“眼中之釘”比喻某人心里極為怨恨憎惡的人,就像眼中釘一樣,a thorn in the flesh,非要拔去不可。
“眼中拔釘”除去心目中所恨之人,除掉心里最痛恨厭惡的人或事物 the most hated person.
又說:
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真宗乾興元年》
? 及
宋·周輝《清波別志》卷中:“初,丁遂,京師為之語曰:'欲得天下寧,當(dāng)拔眼中釘;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傳說,北宋真宗年間,宰相丁謂和太監(jiān)狼狽為奸,把持朝政。
丁謂專權(quán),他貶斥清廉正直的清官寇準(zhǔn),當(dāng)時(shí)他深知寇準(zhǔn)為官公正,剛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壞事被拿住把柄,引發(fā)后患,就千方百計(jì)地在皇上面前說寇準(zhǔn)的壞話,使得寇準(zhǔn)被排擠出了京城。
丁謂所為,很不得人心,百姓很痛恨丁謂,不久,當(dāng)時(shí)人們作歌謠諷刺丁謂,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寧,當(dāng)拔眼中釘;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p>
歌中的“釘” 諧 “丁” 音,指丁謂??芾现缚軠?zhǔn)。
后以 “眼中釘” 比喻人們最憎恨的,亟待清除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