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圖館】令和隨想——人物志
本文作者:西木野九十九
本作品是對(duì)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gè)人觀點(diǎn);本作品并非嚴(yán)謹(jǐn)?shù)臍v史學(xué)術(shù)研究,僅供參考
2019年4月1日上午10時(shí)30分許,日本內(nèi)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自2019年5月1日起日本國新年號(hào)為“令和”。

“令和”源自《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并序(0815)》: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huì)也。于時(shí),初春令月,氣淑風(fēng)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yún),松掛羅而傾蓋,夕岫結(jié)霧,鳥封穀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鴈。於是,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裏,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攄情。請(qǐng)紀(jì)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詠[1]?!?/span>
此亦是書籍出典類元號(hào)中首次采用日本本土文書文句的元號(hào)。

本系列將分別講述年號(hào)出典處的這三十二首和歌,展開之前,我先簡單介紹涉及的主要人物履歷,以為正文鋪墊背景。
?文章作者推定為日本奈良時(shí)代著名文學(xué)家山上憶良。
山上臣氏源于栗田朝臣氏,與大春日朝臣氏同祖,為孝昭天皇皇子天足彥國忍人命之后[2]。
660年(齊明天皇6年),山上憶良出生。
701年(大寶元年)1月23日為第七次遣唐使少錄,無位,記載稱其為山於憶良[3]。
702年(大寶二年)10月,入長安[4]。
704年(大寶4年)7月,回國。
714年(和銅7年)1月,敘從五位下。
716年(靈龜2年),任伯耆守。
721年(養(yǎng)老5年),侍?hào)|宮。
726年(神龜3年),任筑前守。
728年(神龜5年),著任太宰府[3]。
730年(天平2年)1月13日,赴大伴旅人梅花宴,作該序[1]。
733年(天平5年),以久病去世[1],年74。

本作的誕生,離不開宴會(huì)的東道主——大伴旅人。大伴旅人出身大伴宿禰氏,其名或作“多比等”[5]、“淡等”[1][5],二者音訓(xùn)相通[6]。其父為大納言安麻呂,母為母多比等女[7]。
684年(天武天皇13年),賜宿禰姓[3]。
701年(大寶元年),任遣唐使[7]。
713年(和銅7年)11月26日,任左將軍。
715年(和銅8年)1月10日,敘從四位上。5月,任中務(wù)卿。
718年(養(yǎng)老2年)3月經(jīng)參議任中納言,留中務(wù)卿。
719年(養(yǎng)老3年)1月13日,敘正四位下。9月8日,任山背國攝官。
720年(養(yǎng)老4年)3月,任征隼人持節(jié)大將軍,至九州。8月16日,詔還。
721年(養(yǎng)老5年)1月,敘從三位。12月8日,監(jiān)元明天皇山陵事。
724年(神龜元年)2月,敘正三位[3],兼知山城國事[5]。
727年(神龜4年),任大宰帥赴大宰府。
730年(天平2年)10月1日,詔還,拜大納言[1]。
731年(天平3年)1月27日,敘從二位,尋薨[3]。
旅人有文藻[8],善和歌,性愛酒[6],作歌76首[1],五言1首[8],極贊酒德[6]。

此外,宴會(huì)中共作和歌32首,作者分別推定如下:
大貳紀(jì)卿——紀(jì)男人[9]
少貳小野大夫——小野老
少貳粟田大夫——粟田上人
筑前守山上大夫——山上憶良
豐后守大伴大夫——大伴三依[10]?大伴首麻呂[11]?
筑后守葛井大夫——葛井大成
笠沙彌——沙彌滿誓
主人——大伴旅人
大監(jiān)伴氏百代——大伴百世[3]
少監(jiān)阿氏奧島——不詳[12],河氏奧島[13],阿倍息島[14],阿倍息道[15]
少監(jiān)土師百村——土師百村
大典史氏大原——史大原
小典山氏若麻呂——山口若麻呂
大判事丹氏麻呂——多治比麻呂
藥師張氏福子——張福子[16]
筑前介佐氏子首——佐伯子首
壹岐守板氏安麻呂——板持安麻呂
神司荒氏道布——荒木道布
大令史野氏宿奈麻呂——小野宿奈麻呂
小令史田氏肥人——田口肥人
藥師高氏義通——高丘義通
陰陽師磯氏法麻呂——磯部法麻呂
算師志氏大道——志紀(jì)大道
大隅目榎氏缽麻呂——榎井缽麻呂
筑前目田氏真上——田中真上
壹岐目村氏彼方——村君彼方
對(duì)馬目高氏老——高丘老
薩摩目高氏海人——高丘海人
土師氏御道——土師御道
小野氏國堅(jiān)——小野國堅(jiān)
筑前拯門氏石足——門部石足
小野氏淡理——小野田守
以下皆大伴旅人所作。
?
參考文獻(xiàn)
[1]《萬葉集》
[2]《新撰姓氏錄》
[3]《續(xù)日本紀(jì)》
[4]《舊唐書》
[5]《公卿補(bǔ)任》
[6]《大日本史》
[7]《伴氏系圖》
[8]《懷風(fēng)藻》
[9]《紀(jì)氏系圖》
[10]《萬葉集代匠記》
[11]《記紀(jì)萬葉の世界》
[12]《古義》
[13]《校本萬葉集》
[14]《正倉院御物古裂調(diào)黃絁墨書》
[15]《古裂銘文集成》
[16]《藤氏家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