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為世紀涉嫌夸大宣傳忙“貼金” 實控人親屬退股同業(yè)公司或系表面功夫
?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池恩/作者 易溪 南江/風控
新《廣告法》施行以來,廣告宣傳中“絕對化用語”的使用成為了關注點。對于“首個”、“唯一”等用語在一定情況下是允許使用的,但需有事實依據且能完整清楚表示,不致引人誤解。
然而,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為世紀”)在其申報材料中,宣稱其游離DNA保存劑系市場上“唯一”用途為保存血液中游離核酸的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在遭問詢后又改口稱系市場上“首個”。而實際上,另有其他企業(yè)在2016年獲批的產品,與康為世紀聲稱“首個”的產品在功能、用途上均高度相似,對此,康為世紀涉嫌夸大宣傳。
另一方面,為避免同業(yè)競爭,2019年,實控人之妹王金花退出一家同業(yè)公司。然而公開信息顯示其或仍在其中任職,退股或為“假動作”。此外,康為世紀稱其核心技術人員馬竣未作為其專利發(fā)明人申請相關專利,該說法或遭打臉背后,馬竣參與研發(fā)的康為世紀專利與其在“老東家”處研發(fā)的專利領域存相似。
?
一、實控人親屬退出同業(yè)公司后,其聯(lián)系方式或現身該前關聯(lián)方招聘信息
瓜田李下,為避免同業(yè)競爭,通常情況下實控人以及其直系親屬均會在申報前清理其持股的與發(fā)行人業(yè)務相近的企業(yè)。康為世紀實控人王春香之妹王金花曾控股同業(yè)公司。為消除同業(yè)競爭,康為世紀稱王金花于2019年10月退出該公司。然而截至查詢日期2022年7月12日,該同業(yè)公司發(fā)布的招聘信息聯(lián)系電話擁有者為王金花,其退股或系“假動作”。
?
1.1 聚合美系實控人之妹王金花曾控股企業(yè),累計交易418.14萬元
據康為世紀簽署日期為2022年5月27日的招股書(以下簡稱“招股書”),截至2022 年 5 月 15 日,康為世紀實控人王春香的妹妹王金花任康為世紀華北營銷大區(qū)副總經理,間接持有康為世紀0.02%的股權。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北京聚合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合美”)系康為世紀實控人王春香之妹王金花曾持有其85%股權的企業(yè),2019年10月,王金香已將其所持的聚合美全部股權轉讓予無關聯(lián)第三方。
因此,聚合美系報告期內康為世紀曾經的關聯(lián)方。
據招股書以及簽署日期為2021年9月21日的招股書(以下簡稱“2021年9月的招股書”),2018-2021年,康為世紀向聚合美銷售試劑,銷售金額分別為51.36萬元、136.9萬元、122.44萬元、107.44萬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92%、1.85%、0.53%、0.32%。
也就是說,2018-2021年,康為世紀對聚合美銷售金額累計為418.14萬元。
?
1.2 自稱避免同業(yè)競爭,2019年10月王金花退出聚合美的持股和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聚合美與康為世紀存在同業(yè)的情況。
據招股書,聚合美成立于2016年,原為王金花所控股和經營企業(yè)。聚合美主要從事分子、蛋白、細胞、DNA建庫等多品類國際標準的生物實際產品定制化生產和銷售業(yè)務。為避免關聯(lián)交易和同業(yè)競爭,2019年10月,王金花將所持聚合美股權全部轉讓給聚合美其他股東,退出了聚合美的持股和經營。
蹊蹺的是,公開信息顯示王金花退出聚合美持股后10個月后才卸任其董監(jiān)高職務。
?
1.3 變更信息顯示王金花退股聚合美近10個月后,才退出聚合美董監(jiān)高名單
據北京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數據,聚合美成立于2016年7月5日。變更信息顯示,2019年10月22日,聚合美的股東由李林川、王金花變更為李林川、蘇為民。
值得注意的是,由上可知,2019年10月,王金花已不再持股聚合美。對此,康為世紀亦在招股書中披露,2019年10月,王金花退出了聚合美的持股與經營。
蹊蹺的是,變更信息顯示,直到2020年8月12日,即王金花退股聚合美近10個月后,王金花才退出聚合美的董事、經理、監(jiān)事名單。
問題還未結束,公開信息顯示,截至查詢日期2022年7月12日,王金花或仍在聚合美處任職,退股或為“假動作”。
?
1.4 截至2022年5月29日,聚合美官網的招聘信息聯(lián)系電話擁有者系王金香
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信息,域名“mei5bio.com”(以下簡稱“聚合美官網”)的擁有者系聚合美。
據聚合美官網發(fā)布的“人才招聘”信息,截至查詢日期2022年7月12日,聚合美在對包括美工等職位進行招聘。其中,上述招聘的聯(lián)系人為王經理,聯(lián)系電話為136****9895。
支付寶信息顯示,上述聯(lián)系電話136****9895的賬號用戶名系“金花”,其擁有者為“王*花”,結合可發(fā)現上述電話擁有者或系王金花,與聚合美的原股東王金花或系同一個人。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網頁回溯功能,截至2020年2月23日,聚合美的官網首頁與查詢日期2022年7月12日顯示的官網首頁內容不同,且其“人才招聘”網頁的信息亦與截至查詢日期2022年7月12日顯示的信息不同。
由上可知,至少在2020年2月23日之后,聚合美官網曾進行過信息更新。換而言之,截至2022年7月12日聚合美官網上的人才招聘信息上顯示的聯(lián)系電話或至少于2020年2月后之后才更新在官網上。
綜上所述,康為世紀表示,為了減少關聯(lián)交易以及避免同業(yè)競爭,2019年10月,實控人的妹妹王金花退出了聚合美的持股和經營。然而,官宣顯示,其退出持股聚合美10個月后,王金花才退出聚合美的董監(jiān)高名單。此外,截至查詢日期2022年7月12日,聚合美官網的人才招聘信息顯示的聯(lián)系電話擁有者或系王金花。上述異象是否意味著,康為世紀實控人王春花妹妹王金花2019年10月退出聚和美或系“表面功夫”?尚待核查。
?
二、產品榮登國際期刊或系“吹泡泡”,市場地位遭問詢后再現夸大宣傳疑云
誠信系企業(yè)的立足之本。此番上市,在招股書與其官方平臺上,康為世紀涉嫌夸大宣傳,或為其“臉上貼金”。
?
2.1 自稱其產品為市場上“唯一”獲批,遭問詢后將表述改為“首家”
據2021年9月的招股書,康為世紀自稱其游離DNA保存試劑是市場上唯一預期用途為“用于保存血液中游離核酸”的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康為世紀已成為國內游離DNA保存試劑的領軍企業(yè),產品的保存能力達到進口同類產品水平。
因此,據康為世紀簽署日期為2022年3月28日的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以下簡稱“首輪問詢回復”),上交所要求康為世紀說明其在招股書中的表述“核酸保存試劑上,康為世紀開發(fā)了市場上唯一預期用途為‘用于保存血液中游離核酸’的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中,“市場上唯一”的具體依據,是否權威、客觀。
對此,康為世紀回復稱其于2021年9月在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jiān)局”)的查詢結果顯示康為世紀產品為唯一預期用途為“用于保存血液中游離核酸”的第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因此其于申報材料中采用了相關表述。在2021年11月,康為世紀再次進行查詢時,由于國家藥監(jiān)局官網數據庫進行了更新,查詢結果顯示在康為世紀產品上市后已有另一企業(yè)產品注冊有相同預期用途。康為世紀已將原招股書中“唯一預期用途為……”相關表述修改為“首個預期用途為……”。
在最新版招股書中,即招股書顯示,康為世紀已同步更新上述表述,表示其擁有的游離DNA保存試劑是市場上首個預期用途為“用于保存血液中游離核酸”的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
然而,公開信息顯示康為世紀并非為首家獲得預期用途為“用于保存血液中游離核酸”的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注冊的企業(yè)。
?
2.2 2021年2月獲得注冊批準,官網及招股書中均宣稱其為“首個”獲批產品
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5月27日,康為世紀共持有3項醫(yī)療器械注冊證,其中包括“一次性使用游離DNA保存管”,注冊證編號為蘇械注準20192220059,有效期為2021年2月9日至2024年1月22日。
據招股書,康為世紀的官方網站為www.cwbio.com(以下簡稱“康為世紀官網”)。
據康為世紀官網信息,康為世紀表示其是首家獲得“一次性使用游離DNA保存管”二類醫(yī)療器械注冊證的企業(yè)。
據康為世紀官網于2021年10月28日發(fā)布的“一次性使用游離DNA保存管”文章,康為世紀自稱其生產的游離DNA保存管是首家獲得名稱為“一次性使用游離DNA保存管”的二類醫(yī)療器械注冊產品,注冊證號為蘇械注準20192220059。
其中,該產品主要用于產前無創(chuàng)篩查、腫瘤檢測。其功能主要為通過抑制核酸酶降解游離DNA來穩(wěn)定游離DNA、防止溶血、避免體細胞基因組污染。
據國家藥監(jiān)局信息,境內醫(yī)療器械注冊證編號為蘇械注準20192220059的產品名稱為“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注冊人為康為世紀,管理類別為第二類,適用范圍及預期用途為適用于保存血液中的游離DNA,批準日期為2021年2月9日,有效期至2024年1月22日。
也就是說,康為世紀在2021年2月9日才獲得編號為蘇械注準20192220059的二類醫(yī)療器械注冊批準。
而早在2016年,已有企業(yè)注冊了與上述康為世紀的產品“一次性使用游離DNA保存管”的用途、功能高度相似的二類醫(yī)療器械。
?
2.3 早在2016年其他企業(yè)獲批的產品,與康為世紀產品用途、功能相似
據河北鑫樂醫(yī)療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樂醫(yī)療”)官網于2016年1月23日發(fā)布的“鑫樂游離DNA保存管取得國家二類醫(yī)療器械注冊證”,鑫樂醫(yī)療的“鑫樂”游離DNA保存管是經河北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上市的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號為冀械注準20162410257。
該產品的用途為產前無創(chuàng)篩查、腫瘤篩查以及各種與游離DNA相關的檢驗。功能為固定血細胞防止釋放細胞基因組DNA、抑制游離DNA被核酸酶降解、保持游離DNA的整體穩(wěn)定。
不難發(fā)現,上述鑫樂醫(yī)療的注冊號為冀械注準20162410257的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鑫樂游離DNA保存管與康為世紀的注冊號為蘇械注準20192220059的產品一次性使用游離DNA保存管無論在用途還是功能上都高度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鑫樂醫(yī)療的產品早在2016年已經獲得了河北省藥監(jiān)局的注冊批準。
據河北省藥監(jiān)局數據,醫(yī)療器械注冊號為冀械注準20162410257的產品名稱為“一次性使用靜脈血樣采集容器(無菌)”,注冊人為鑫樂醫(yī)療,批準日期為2016年12月13日,批準有效期為2021年12月12日。
此后,2020年,鑫樂醫(yī)療的另一款與康為世紀產品用途、功能相似的產品,同樣獲得國家藥監(jiān)局的注冊批準。
據國家藥監(jiān)局,境內醫(yī)療器械注冊證編號為冀械注準20192220083的產品名稱為一次性使用靜脈血樣采集容器,注冊人為鑫樂醫(yī)療,管理類別為第二類,預期用途為與一次性使用靜脈采血針配套使用,適用于靜脈血樣體外診斷的采集、運輸、儲存。批準日期為2020年8月14日,有效期至2024年4月29日。
公開信息顯示,化工儀器網系儀器儀表供求雙方交流的網上商務平臺。
截至查詢日期2022年7月12日,鑫樂醫(yī)療已通過化工儀器網上的實名認證信息。
據鑫樂醫(yī)療于2019年7月23日在化工儀器網站上發(fā)表的信息,鑫樂醫(yī)療其擁有名為“鑫樂游離DNA保存采血管”產品。
其中,該產品的醫(yī)療器械注冊證號為冀械注準20192220083,用途為無創(chuàng)產前基因診斷(NIPT)和游離腫瘤DNA檢測的血液的采集、保存和運輸,功能為固定血細胞,防止血細胞內基因組DNA釋放,抑制游離DNA降解,保持游離DNA的整體穩(wěn)定。
由上可知,鑫樂醫(yī)療擁有的注冊證號為冀械注準20162410257、注冊證號為冀械注準20192220083的產品與康為世紀擁有的注冊證號為蘇械注準20192220059的產品均為二類醫(yī)療器械,且在用途、功能上高度相似。上述鑫樂醫(yī)療兩款產品獲得注冊批準的時間分別為2016年12月13日、2020年8月14日。上述康為世紀產品獲得注冊批準的時間系2021年2月9日。
在此背景下,康為世紀在招股書及其官網中“宣傳”其產品游離DNA保存試劑是“市場上首個預期用途為用于保存血液中游離核酸的二類醫(yī)療器械產品”,或有失偏頗,為其“貼金”。
問題尚未結束。
?
2.4 自稱產品“榮登”國際期刊,實質系產品被發(fā)表在國際期刊的文章引用
在招股書中,康為世紀介紹其“研發(fā)技術產業(yè)化情況”,自稱其在科研領域的客戶包括多家頂尖科研院所及多個院士團隊,康為世紀產品被多次引用在Nature、Science、Cell、PNAS等國際頂級系列期刊。
據康為世紀官網信息,康為世紀于2013年8月12日發(fā)布標題為“康為產品再傳喜訊!榮登《Nature》雜志【IF=38.597】”的內容,然而其內容卻顯示,北京聲明科學研究所邵峰研究院課題組于2013年8月8日在國際權威生物學雜志《Nature》【IF=38.597】在線發(fā)表題為《Pathogen blocks host death receptor signaling by arginine GlcNAcylation of death domains》的文章,其中上述發(fā)表文章顯示該課題組使用了康為產品CW2104 金牌超量無內毒素質粒大提試劑盒。
對此,康為世紀表示康為產品接連登上國際權威期刊,說明業(yè)界對康為的認可和肯定。
也就是,康為世紀所稱的“產品榮登Nature雜志”、“產品被引用在Nature等國際期刊”,實質上是指其客戶的論文在Nature等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由于該論文中顯示作者使用了康為世紀的產品,因此,康為世紀在其官網上“自夸”其產品“榮登Nature雜志”、“多次被引用在Nature等國際期刊”。
值得一提的是,康為世紀會對在發(fā)表文章中標明其使用了康為世紀產品的論文作者進行獎勵。
?
2.5 對于在期刊發(fā)表文章中標明使用其產品的作者,康為世紀將進行獎勵
據康為世紀官網披露的微信公眾平臺,即名稱為“康為世紀生物科技”的公眾平臺(以下簡稱“康為世紀生物科技公眾平臺”)。
據康為世紀生物科技公眾平臺于2020年9月4日發(fā)布的內容,其表示為了感謝和回饋廣大客戶的支持,凡使用康為世紀指定產品在國際或國內期刊上發(fā)表文章,且文章中明確注明所使用產品購自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Win Biosceiences)(即康為世紀)的所有國內外科研人員均可申請積分獎勵,積分可在康為世紀官網商城兌換禮品。
簡而言之,康為世紀先是稱其為“唯一”獲批的企業(yè),遭問詢后又改口為“首家”獲批的企業(yè),其獲批時間為2021年2月,然而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6年12月及2020年2月,鑫樂醫(yī)療的兩項用途、功能與上述康為世紀產品高度相似的產品注冊第二類醫(yī)療器械獲批,康為世紀的信披質量是否缺失?
在此背景下,康為世紀招股書披露其產品被國際期刊引用,但實質系發(fā)表在國際期刊中的內容提到使用的產品購自康為世紀,結合康為世紀對使用其指定產品在國際或國內期刊上發(fā)表文章獎勵的行為,康為世紀是否涉嫌夸大宣傳,為其“臉上貼金”?不得而知。
?
三、核心技術人員暫未參與專利研發(fā)遭打臉,信披矛盾或牽出競業(yè)風險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據招股書,馬竣系康為世紀申報前夕突擊引進的核心技術人員。其中,康為世紀稱,截至2022年3月28日,馬竣未作為康為世紀專利的發(fā)明人申請相關專利。而事實或并非如此。
?
3.1 馬竣系康為世紀的核心技術人員,2021年3月入職
據招股書,截至招股書簽署日2022年5月27日,Jun Ma(馬竣)系康為世紀的核心技術人員之一。2021年3月至今,馬竣入職康為世紀并任其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據首輪問詢回復,馬竣系康為世紀于2021年3月新引進的核心技術人員,負責體外診斷試劑研發(fā)管理工作,組織和推動分子類多款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研發(fā)工作。
據上交所信息,康為世紀此番上市遞交的申報材料受理時間為2021年9月30日。
換句話說,馬竣系康為世紀于申報前夕“突擊”引入的核心技術人員。
?
3.2 馬竣曾在生物科技公司參與研發(fā),稱其仍未作為康為世紀專利發(fā)明人申請專利
據首輪問詢回復,由于康為世紀的核心技術人員包括馬駿在內等人均有曾分別在國內外的生物科技公司承擔研發(fā)的工作經歷。上交所要求康為世紀結合相關核心技術人員在入職前后所負責的技術領域,說明康為世紀認為其核心技術來源于自主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的具體依據。
對此,康為世紀表示馬竣在入職康為世紀前,曾于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間任北京達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竣在前任單位負責的是數字PCR技術平臺的研發(fā),在康為世紀處是負責熒光定量PCR和核酸質樸平臺的產品研發(fā),分屬于分子診斷技術的不同技術平臺。
同時,康為世紀還表示,截至首輪問詢回復簽署日2022年3月28日,馬竣入職后根據康為世紀的安排及利用其物質條件從事相關技術開發(fā),暫未作為康為世紀的專利發(fā)明人申請相關專利,不涉及前任職單位的職務發(fā)明,馬駿及康為世紀與其前任職單位之間也不存在設計專有技術、職務發(fā)明相關的爭議或糾紛。
然而,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21年10月,馬竣已作為康為世紀的專利發(fā)明人申請相關專利。
?
3.3 在2021年10月康為世紀結直腸癌基因檢測的專利申請中,馬竣系發(fā)明人之一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2021年10月29日,康為世紀、子公司泰州健為、子公司北京健為醫(y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共同申請一項名為“用于結直腸癌基因甲基化檢測的核酸組合、試劑盒”的發(fā)明專利(以下簡稱“結直腸癌基因檢測專利”),申請?zhí)枮?021112792656,案件狀態(tài)為等待實審提案。發(fā)明人為秦宏亮、馬竣、王春香。
也就是說,早在2021年10月29日,馬竣已作為康為世紀的發(fā)明專利“用于結直腸癌基因甲基化檢測的核酸組合、試劑盒”的發(fā)明人申請專利。然而在簽署日為2022年3月28日的首輪問詢回復中,康為世紀稱馬竣暫未作為康為世紀專利的發(fā)明人申請相關專利。康為世紀的信披質量或遭拷問。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馬竣參與研發(fā)的專利,與馬竣在“老東家”的發(fā)明專利或存在相似之處。
?
3.4 2014-2018年馬竣任博爾誠研發(fā)總監(jiān),并參與Septin9基因檢測專利研發(fā)
據招股書,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馬竣曾擔任博爾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爾誠”)的研發(fā)總監(jiān)。
其中,馬竣曾參與博爾誠的專利研發(fā)。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博爾誠擁有一項名為“檢測Septin9基因的甲基化DNA的組合物和方法”的發(fā)明專利(以下簡稱“Septin9基因檢測專利”),申請?zhí)枮?017107546975,申請日期為2017年8月29日,案件狀態(tài)為一通回案實審,發(fā)明人為馬竣、韓曉亮、王建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馬竣在康為世紀參與研發(fā)的結直腸癌基因檢測專利,與其在博爾誠參與研發(fā)的Septin9基因檢測專利,均系關于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的方法。
?
3.5 上述兩項專利均關于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其樣品來源均可為糞便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上述馬竣參與研發(fā)的康為世紀的“結直腸癌基因檢測專利”的技術領域為基因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用于結直腸癌基因甲基化檢測的核酸組合、試劑盒。
其中,背景技術顯示現有結直腸癌相關的甲基化檢測技術存在標志物單一或檢測靈敏度或特異性不高的問題,導致在早期結直腸癌或者進展期腺瘤的靈敏度差,不能滿足結直腸癌早診、早治療的需求。該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結直腸癌基因甲基化檢測的核酸組合、試劑盒,可以應用于結直腸癌相關基因甲基化的檢測中,提高檢測特異性。
值得注意的是,該發(fā)明針對結直腸癌三個相關基因Septin9基因、SDC2和NDRG4的啟動子區(qū)域的甲基化狀態(tài),設計針對不同候選甲基化區(qū)域的引物對和探針序列,從中篩選出具有更好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的引物對和探針。其中,Septin9基因是Septin家族中的一員,定位于染色體17q25.3。
并且,該發(fā)明專利主要利用試劑盒對臨床糞便樣本進行檢測,從而有效的檢測到結直腸癌,進展期腺瘤。
換句話說,該發(fā)明主要提供了一種用于結直腸癌相關基因甲基化檢測的核酸組合、試劑盒,該試劑盒通過對糞便樣本進行檢測,其針對結直腸癌三個相關的基因,其中包括Septin9基因。
再觀馬竣于博爾誠處參與研發(fā)的“Septin9基因檢測專利”,兩者存相似。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博爾誠的“Septin9基因檢測專利”屬于生物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檢測Septin9基因的甲基化DNA的組合物。
其中,背景技術顯示,人源Septin9(SEPT9)基因位于人類染色體17q25.3,是Septin基因家族成員。研究數據顯示Septin9基因在多種癌癥細胞中發(fā)生DNA甲基化的現象。當前對使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內切酶檢測DNA甲基化的靈敏便捷的方法存在需求。
對此,該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Septin9基因的甲基化DNA的組合物和相應的試劑盒,有益效果為檢測時間短、試劑穩(wěn)定性強、操作步驟簡單、DNA損失少、檢測靈敏度更高,更適合用于基礎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檢測。
并且,該發(fā)明提供的試劑盒的待測生物樣品可選自細胞系、組織學切片、組織活檢/石蠟包埋的組織、體液、糞便、結腸流出物、尿、血漿、血清、全血、分離的血細胞、從血液中分離的細胞,或其組合。
上述情形看出,馬駿于博爾誠參與研發(fā)的“Septin9基因檢測專利”主要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Septin9基因的甲基化DNA的組合物和相應的試劑盒,主要針對Septin9基因,該試劑盒所使用的生物樣品可選自糞便。
而馬駿于康為世紀處參與研發(fā)的“結直腸癌基因檢測專利”主要提供了一種用于結直腸癌相關基因甲基化檢測的核酸組合、試劑盒,該試劑盒通過對糞便樣本進行檢測,其針對結直腸癌三個相關的基因,其中包括Septin9基因,兩者技術或存相似之處。而且,康為世紀稱馬駿暫未作為康為世紀的專利發(fā)明人申請相關專利之前,馬駿卻現身康為世紀申請于2021年10月的專利申請發(fā)明人名單中,信披質量或遭拷問。
信披漏洞之下,上述此前馬竣參與研發(fā)的專利,與馬竣在“老東家”博爾誠的發(fā)明專利或存在相似之處,是否為巧合?還是專利技術與其“老東家”博爾誠存在關聯(lián)?或該打上問號。
以約失之者鮮矣。種種問題下,康為世紀能否突出重圍?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