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鯽魚釣 ] 日鯽掛餌技巧,日本專業(yè)釣魚書籍介紹
夏說釣魚,聊海外釣魚,助釣友釣技!
日鯽掛餌技巧,翻譯來自《日本図解釣り入門 基礎から始める??ヘラブナ釣り入門》
日鯽釣魚經(jīng)常使用的餌料是麩子、小麥蛋白、干海帶絲等生物纖維加水混合后捏成的“餌團”。這類餌團溶解于水,因此往釣魚鉤上掛餌的方式(即捏法與力道)可以直接影響其在水中的形態(tài)。
例如說,用麩子和蟲蛹粉當主要是原材料捏成霧化餌用的餌團,將其輕柔地掛到釣魚鉤上的話,魚餌在水中會膨脹,進而溶解,麩子像煙霧一樣散開。反過來,假如用勁將其牢牢地掛到釣魚鉤上,魚餌在水中就難以溶解開。換句話說,同一組餌料會有不一樣的捏制方式和掛法。精確地把握這一點是較為艱難的,我們將詳細介紹二種簡易且易分辨的掛餌方式。
一、二種掛餌方式的差別
往釣魚鉤上掛餌的情況下,必須把魚餌盤中的魚餌用手捏成球形之后掛到釣魚鉤上。這時候通常有二種方式,一種是將釣魚鉤由上而下塞到魚餌中,另一種是自下而上提拉釣魚鉤,使其穿進魚餌里。
使用第一種方式掛餌的情況下,由于釣魚鉤通常不會完全鉤住魚餌,所以入水后魚餌很快就會脫落。而用第二種方式,釣魚鉤會完全鉤住魚餌的中心部,入水后即便魚餌溶解散開縮小后的魚餌還是會掛在釣魚鉤上,不會脫落。
釣魚鉤不僅具有釣魚的功效,也有鉤住魚餌的功效。
日鯽釣魚主要使用的是“餌團”
通常情況下,應依據(jù)魚餌的不一樣特性挑選不一樣的掛餌方式。例如,掛在上鉤上的用于集魚的霧化餌是和下鉤的練餌同時應用的,因此這一個霧化餌只要能具有把魚吸引過來的功效就可以了。
換句話說,釣魚鉤抵達釣層后,這一個霧化餌能立刻溶解散開并脫落是最理想的。所以,應挑選第一種方式,將釣魚鉤由上而下塞到魚餌中。
在開展淺宙釣時,大部分都是選用第一種方式掛霧化餌。而開展深宙釣時,為了更好地能使釣餌直鉤在釣魚鉤上不脫落,通常選用第二種方式。
自下而上提拉釣魚鉤掛餌的方式主要是適用于兩餌團釣,即在兩個釣魚鉤上都掛練餌時應用這類方式。兩個餌團溶解散開,把魚誘集過來之后,雖說體積會變小,但仍然會掛在釣魚鉤上。在這類釣法中,假如魚餌脫落的話是釣不到魚的,因此 掛餌的情況下務必使釣魚鉤牢牢鉤住魚餌。
此外,除開釣魚鉤鉤住魚餌的方式不一樣之外,魚餌的形狀以及是否必須用手壓實等因素也會影響到魚餌在水中的形態(tài)。
這一點難以用語言表達來描述,因此還是請大伙兒具體釣魚的情況下感受一下吧。掛餌方式的細微差別可能可以直接導致浮標的標尾過快地浮起或是一直沉在水中不動。
如前邊說到的那般,掛餌方式可以直接影響魚餌在水中的形態(tài),將這一點應用到具體的釣魚中的話,剛開始釣魚的情況下主要是把日鯽誘集過來所以應用將的由上而下塞入魚餌的方式掛餌。這樣一來,魚餌入水后會立刻散開并脫落,從而達到快速集魚的效果。日鯽聚集過來以后浮標開始晃動,由于魚餌已經(jīng)脫落了,魚咬鉤與否也就無從知曉了。
因此,魚聚集過來之后,為了更好地使魚餌在水中保持一定的形態(tài),必須垂釣者認真地捏圓魚餌,之后自下而上提拉釣魚鉤,穿進魚餌里。
二、掛練餌的基本方式
除開有捏制而成的霧化餌之外,還有一些植物纖維的魚餌。如麩餌和土豆泥等。這類魚餌持鉤性較好,所以主要是掛在下鉤上當作練餌。
掛這類魚餌的情況下,應自下而上提拉釣魚鉤,將釣魚鉤穿入魚餌,這樣的話魚餌會長時間地留在釣魚鉤上,日鯽隨時隨地都能夠去咬食。如前邊講到的那般,即便掛在上鉤的霧化餌很快脫落了,下鉤的釣餌還在,仍然能夠靜候魚上鉤。這就是所謂的雙餌組合釣魚的方式。
除此以外,冬天能夠應用烏冬面掛在下鉤上。以明膠為主要成分的速食烏冬面和以蕨菜淀粉為主要原料的烏冬面雖說不盡相同,但二者全部都是固體,霧化性不好,在水中不易溶解擴散。日鯽咬到這樣的魚餌后,可能會感覺到和其他的魚餌不一樣,通常會快速地吐出,魚訊也是較為尖銳的。
掛這類魚餌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避免魚餌在水中脫落,應盡量使釣魚鉤穿過魚餌的中心部位,鉤尖稍微露出一些為宜。
魚餌在水中的擴散方式是不一樣的。自左向右依次是兩餌團、霧化餌和小麥蛋白餌、雙小麥蛋白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