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家技巧十三條——〔德〕瓦爾特·本雅明
來源:1928.本雅明《單向街?Einbahnstra?e)》:批評家技巧十三條 THE CRITIC’S TECHNIQUE IN THIRTEEN THESES.

1.? 批評家是文學斗爭中的戰(zhàn)略家。
2.? 沒有明確立場的人必須保持沉默。
3.? 批評家與注解過去文化的人沒有任何共同點。
4.? 批評家必須講藝術(shù)家的語言,因為行話的概念是口號,而只有在口號中才能聽到戰(zhàn)斗的呼聲。
5.如果為之奮斗的事業(yè)值得,那么「客觀性」必須始終為黨團性做出犧牲。
6.? 批評是一個道德問題。如果歌德錯誤批判了荷爾德林、克萊斯特、貝多芬或讓·保爾,那是他的道德使然,而不是他的美學鑒賞力有毛病。
7.? 對于批評家來說,只有同行是更高的權(quán)威,而不是公眾,更不是后人。
8.? 后人不是忘卻就是贊美。只有批評家對作者做出評判。
9.? 論戰(zhàn)就是用書中的幾句話去毀掉整本書。這本書被批評家研讀得越少越好,只有懂得破壞的人才能去批評。
10.真正的論戰(zhàn)者對待一部作品就像食人族對待將被下鍋的嬰兒一樣充滿熱情。
11.批評家與藝術(shù)格格不入,在批評家手里,藝術(shù)作品就像是一把在精神戰(zhàn)斗中閃閃發(fā)光的亮劍。
12.批評家的藝術(shù)一言以蔽之:創(chuàng)造口號而不背叛理念。不充分的批評則是賤賣自己的理念。
13.公眾總被證明是錯的,但又永遠感覺自己是被批評家所代表了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