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到底是個人自由,還是有關社會規(guī)范?兩者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穿衣到底是個人自由,還是有關社會規(guī)范?兩者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參與:冷蕓時尚3群群友
時間:2021年9月18日
莊主:陳亦清-西安-形象管理師
▼ 以下的冷蕓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yè)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于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并不代表冷蕓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yè)人士受益!
隨著經濟文化的穩(wěn)健發(fā)展,各種各樣的服飾文化相繼映入眼簾,潮流不再只是單一的一種時尚趨勢,而是更多地融匯了當代年輕人們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對于服飾風格的獨特想法和理念。然而,包容和矛盾往往是并存的,面對如此多元化的市場環(huán)境,是否還有規(guī)則可循?是否還有底線可言?這都是我們需要去探尋的問題。穿衣自由言論的出現(xiàn)也正是矛盾激化的產物,究竟什么是“穿衣自由”?是年輕一代對抗腐朽孤軍奮戰(zhàn)的口號?還是時代洪流中暗自涌動的必然趨勢?其中所謂的自由是否具有相對性?我們又該如何進行界定?借由此次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究竟何為“穿衣自由”?
|一|
被誤解的“穿衣自由”
1.客觀案例分析
莊主:
隨著經濟文化的穩(wěn)健發(fā)展,這幾年“穿衣自由”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熱點話題。兩極分化的激烈討論也著實有點白熱化的趨勢。下面先和大家分享幾個關注度較高的案例。
(1)2019年女明星熱依扎在機場的吊帶穿搭街拍上了熱搜。部分網友認為熱依扎穿著過于暴露;部分網友認為熱依扎有自己的穿衣自由。其中不乏言語過激的個人言論,一位素人借此事稱認為熱依扎“用抑郁癥炒作”以及有“露胸癖”,被熱依扎轉發(fā)掛上微博。隨后熱依扎起訴該素人網友。此事的發(fā)酵已經持續(xù)了兩年,最終以熱依扎敗訴劇終。

(2)芬蘭女總理桑娜?馬林,拍攝時尚雜志未穿內衣。部分網友、政客、企業(yè)家認為其身為總理不應該這樣穿著,讓人分不清是總理還是女模特;也有部分網友和公眾人物表達對總理馬林的支持,并放出了男政客的對比照片和區(qū)別對待的案例。

蕓友白澤:
我也有個朋友跟我說過,她在外出的時不會選擇穿短裙,因為會被一些人指指點點。不只是穿衣,在很多人眼里紋身就是小混混行為。在我的家鄉(xiāng)里一些過于傳統(tǒng)的家長眼中,女孩子打耳洞會被視為不正經。
莊主:
是的,其實很多女性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澳大利亞女議員被指穿著登不上臺面、杭州地鐵工作人員要求穿著吊帶裙的女生穿上外套等非常多的現(xiàn)實案例。
蕓友LiKanazawa:
在國內選擇穿衣時候,總是會去想會不會暴露?有一條我很喜歡的抹胸連衣裙,抹胸也不是很低,但出門總會被人看。在非正式場合時,我還是希望能穿讓自己舒服的衣服。
莊主:
“穿衣自由”這個話題往往伴隨著對于女性穿著得體性的探討,而且討論到最后就漸漸演變成“男權”、“女權”的激烈碰撞。一些中立且理性的分析與建議,在這些沖突中變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蕓友白澤:
討論穿衣自由到最后話題一定不會只局限在穿衣,像上面提到的芬蘭女總理拍攝雜志未穿內衣,討論起來很容易就提到國家形象。女明星衣著暴露也有可能被評價是否作為公眾人物,這樣的穿著會對粉絲群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2.我所理解的“穿衣自由”
莊主:
我個人認為,我們現(xiàn)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還不能算是一個“穿衣自由”的社會。我想歸根結底還是之前提到的男權、女權的問題。所以這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我所理解的“穿衣自由”。
我認為,“穿衣自由”是不分男女、不分年齡、不分體型、不分地域的。我不會因為我長得胖,而去拒絕穿好看的小裙子;但我也不會因為別人都在穿AJ,而去跟風購買;我不會因為自己已經40+,而去拒絕時尚、拒絕“少女感”。與此同時,我也不會因為我這樣做了,得到異樣的眼光和過多的議論。
蕓友IrisWu:
我覺得首先自己要充分理解和接受適合自己的風格是什么樣的?
蕓友白澤:
對比當下的現(xiàn)狀,不只是社會的眼光,個人觀念也有問題。很多中年女性,到了一定年紀就拒絕鮮艷的顏色。
莊主:
樹立個人對于著裝的正面觀念想法以及所有人的平等對待都很重要。我們不會因為他人的三言兩語而去改變自己的穿衣風格,同樣,我們也不會隨意去評判他人的穿著。
蕓友生姜:
在特殊場合怎樣才是正確的穿衣自由?我認為要與時俱進,并且具體場合具體分析,前提是穿衣自由不影響職業(yè)。
比如一些學校要求老師不能穿短裙,不能化濃妝。這些規(guī)定是否明智呢,我覺得要看這樣穿著是否影響到教學?如果這樣穿,學生是會上課分心?還是會降低教師威信?或者老師自己覺得不自在等等。如果都沒有,老師這樣穿著就沒有問題。當然如果老師缺乏實質的能力,穿著正式,也會使其看起來專業(yè)一些。
與總理拍時尚雜志同理,拍時尚雜志的穿衣自由和總理的身份地位哪個更重要。如果對身份形象有影響,確實應該慎重考慮,但是這不代表僅僅從外形上就可以懷疑本人的能力。如果本國人的社會環(huán)境可以接受這樣的穿衣方式,我們的看法也可以與時俱進。像以前改革開放時也是我國國家領導人率先穿上西服了。
我所理解的穿衣自由是每個公民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不論身材和顏值,有自主選擇穿衣風格、款式和穿衣方式的權利,而這個自由選擇的出發(fā)點是源于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同、自我意識的展現(xiàn),以及自我合理需求的滿足。
蕓友LiKanazawa:
如果那個人是在他個人覺得不影響他人情況下穿著,但別人感到受到影響了,這情況怎么辦呢?
莊主:
這個問題類似于,在吃西餐的時候看到他人用不太正確的用餐方式要不要提醒?如果是我,即使是站在專業(yè)的形象顧問的角度,知道他的穿著不合時宜,我也不會有什么反應。我們只需要關注自身就好了。給自己樹立良好的觀念,同時不去評判他人。
蕓友生姜:
我剛開始喜歡漢服時會穿一些華麗夸張的款式去上課,也沒有受到什么限制,但是后來覺得改良的漢元素或者簡單的漢服更適合日常環(huán)境,自己也感覺更舒適協(xié)調。
蕓友白澤:
所以什么樣的穿著會影響到別人,什么樣的穿著不會影響別人,兩者的界限在哪里,也是個問題。但這個界限真的要討論起來,大概率也會很難。
蕓友生姜:
從外界來看,是個人的“穿衣自由”還是所謂超過底線的界限與社會文化習俗和文明開放程度關系很大。一般經濟發(fā)展和文明程度越高的國家和地區(qū),對個人價值、自由主義的現(xiàn)代思想認可度越高,女性地位越高,因而對穿衣自由度的包容性也更大。當然也和文化習俗有關,比如許多東方國家長久以來對精神美、含蓄美的追求,帶來的褒衣博帶的蔽體穿衣方式,在受到由自由大膽來表達個人意志的穿衣方式影響時,有一定審美上和文化上的沖突。
3.“穿衣自由”的正向代表人物
莊主:
那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認為在“穿衣自由”這件事上的一些正面代表。
(1)截肢模特Mama Cax

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位是截肢模特Mama Cax。Mama Cax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爾和海地,14 歲時查出癌癥右腿截肢,24歲開始成為時尚博主還登上T臺和時尚雜志。令人惋惜的是Mama Cax于2019年因癌癥去世,年僅30歲。但是她的堅強、她的樂觀、她的積極、她的時尚品味,成為了無數人的榜樣。


她沒有所謂的完美身材,也沒有濃密蓬松的頭發(fā),也不是主流所認為的“美女”。但是她從來不畏懼別人的眼光,也不會給自己設限,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大方的展示自己的時尚審美。
(2)辣目洋子

還有一位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辣目洋子,作為搞笑博主出身的她,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出場都自帶喜感。


看了她的穿搭,也許還是會有人說她不好看、身材不好,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會被她自信的、陽光的生活態(tài)度所感染,甚至會有一大批的微胖女生借鑒她的穿搭。而辣目洋子本人,會在意那些品頭論足的人嗎?答案肯定是不會。這就是她的“穿衣自由”。
蕓友白澤:
國內的胖女孩有很大一部分會因為身材而不自信。之前也有群友說,很多胖女孩在買衣服時最看重的遮肉、顯瘦。
蕓友生姜:
穿衣自由帶給人們穿衣更多的包容性上是正向的、積極的。
莊主:
有可能社會環(huán)境會對穿衣的得體性有要求,但是積極向上的正向影響,是穿衣自由的宗旨。既然咱們提到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與限制,那接下來咱們就來探討一下,關于“穿衣自由”的一些“潛規(guī)則”。

|二|
“穿衣自由”的潛規(guī)則
1.場合限制“穿衣自由”
莊主:
先和大家分享一段電視劇《我是真的愛你》當中關于“穿衣自由”的劇情對話。



看了這段對話,大家站齊律師一方,還是劉濤一方呢?
蕓友白澤:
雖然我覺得多數人有這樣的遭遇之后會選擇更保守的穿著,但我認同劉濤的話。相對于女性注意自己的形象,有些男性是否更要注意自己的思想。
蕓友LiKanazawa:
避免傷害就能保證以后避免傷害嗎?穿得越多就能避免傷害嗎?與其避免傷害保守穿著,還不如試試推翻,我選擇劉濤。
蕓友生姜:
放棄自由穿衣的權利來保護自己、減少傷害,無異于因噎廢食。
莊主:
這可能也是大多數朋友的選擇,覺得濤姐的質疑鏗鏘有力,十分的霸氣。不管我們穿什么,都不是那些人“放肆”的理由與借口。齊律師的建議,仍然是站在“要求女性”的角度怎么去做。咱們雖然探討了這么多,但是我們無關性別的去思考一下,在職場中,不管是男士還是女士,我們真的擁有“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的權利嗎?
蕓友白澤:
多數情況下還是要考慮穿著的得體性,當下職場的穿搭自由度還是比較高的。
蕓友LiKanazawa:
我認為這是不夠專業(yè)的表現(xiàn)?還是隨大流?感覺當下在乎表現(xiàn)自我多一些,會在職業(yè)裝上加一些亮點。
莊主:
齊律師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源,根源在于那位領導的骯臟思想,而不是女性的著裝 。但是齊律師的建議也算中肯,職場穿著確實需要考慮得體性,無關性別。所以雖然我們今天討論的是“穿衣自由”,但是有的時候自由的前提是自我的規(guī)范,首先“場合”是會限制我們的穿衣自由的。
TPO場合著裝是社交禮儀的一部分,它規(guī)范著我們的著裝自由度,在不同的場合,對于人們的著裝是有相應的規(guī)范與要求的。TPO場合著裝分為:社交場合、職業(yè)場合、休閑場合三大類,其中職業(yè)場合也可以再區(qū)分出:嚴肅職場、一般職場、制服職場這三個類別。嚴肅職場對于人們的著裝限制是非常嚴謹的,一般職場相對來說限制稍減。
蕓友IrisWu:
我覺得時尚行業(yè)格外要注意穿著,穿衣是體現(xiàn)專業(yè)性的一個方式,我個人的體驗是上班時穿好看點,同事和老板的態(tài)度都會更友好些。
蕓友白澤:
我身邊的情況,這樣根據不同場合更換不同服裝的穿著意識普遍不強。職場、社交的穿搭,并沒有太大差別。
莊主:
不僅僅是時尚行業(yè),我覺得在所有的行業(yè)中,穿衣都會體現(xiàn)一個人的專業(yè)度。我經常和學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在考慮今天穿什么之前,先考慮一下,你今天給別人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我們從小沒有家長或者老師去告訴我們如何去注重場合著裝,因為他們也不了解 。
《蠟筆小新》中的一集,就是小新要和他很喜歡的老師去吃高檔西餐,然后小新媽媽特意教了小新去這種場合如何去穿著。只有三歲的小朋友也穿了西裝,系了領結。像日本、韓國、英國統(tǒng)一的正裝校服,其實也是場合著裝意識強的表現(xiàn)。其實現(xiàn)在,國內對于場合著裝也開始有意識了,很多學校也加入了制服,還有每到一些重要節(jié)日,也會要求大家的dress code。
蕓友白澤:
我身邊的情況是,多數人還是覺得穿著得體就好,但對于制服還是沒有特別重視。
蕓友IrisWu:
城市之間著裝意識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我大學在成都,上班在北京,從我在地鐵上的觀察來看,成都穿衣的多元化還是很明顯的。北京的話就偏商務。
蕓友生姜:
我和周圍的人平時過節(jié)穿衣可能比較隨意,如果出去玩會更注重穿搭,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時會和朋友們穿漢服。
2.身份地位限制“穿衣自由”
莊主:
那除了場合限制“穿衣自由”,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轉變也會限制“穿衣自由”。社會地位越高對于著裝的限制就越高。




日本女演員石原里美以往的形象都是以甜美、可愛、靈動,前段時間傳聞她要從政了,然后就有了上面這兩張圖的短發(fā)造型。當然是很多人覺得短發(fā)的她失去了原本的甜美靈動,認為不適合她。但是如果傳聞不假,石原里美確實要從一名女演員轉為一名政客,那么短發(fā)確實是更加分的。
蕓友白澤:
發(fā)型的改變讓她看起來更干練了。
莊主:
這也是前面我們聊到的芬蘭女總理、澳大利亞女議員其實都是她們的社會地位在限制她們的著裝。不僅僅是政界,企業(yè)的領導人更是要做出榜樣的,上級要比下級穿著更正式些。
蕓友生姜:
是的,讓我聯(lián)想到孟晚舟的出庭“走秀”,穿著簡約、大氣、時尚、職業(yè),展現(xiàn)大國企業(yè)家的氣質身份。
蕓友Neil:
我認為人如果上升到一定身份就不能隨便穿衣服了。
蕓友白澤:
想到央視主持人的穿著,基本上他們在公共場合露面,穿著都會很正式。包括央視boys帶貨直播,也不會穿得隨意。
3.追求“穿衣自由”前先正視自己
莊主:
第三個限制也是我們前面提過的:自我限制。如果我們想要追求“穿衣自由”,那么首先就是要先正視自己。
蕓友IrisWu:
但是我有時候又會去嘗試突破自我限制,去發(fā)掘或者提前實現(xiàn)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和設定。當我身穿自己可能現(xiàn)階段不那么適合又很喜歡的款式的時候,也會有一種滿足感。比如說較為成熟的風衣或較為暗黑的哥特風裙子之類的。
蕓友生姜:
穿衣自由應以自己的穿衣意愿為原則,而不是以他人的穿衣自由標準為依據,盲目穿不適合自己的衣服。實際上被他人的標準帶著走也是一種不自由。
莊主:
穿著現(xiàn)階段不那么適合的服裝,有的時候也可能是環(huán)境的要求,比如職業(yè)要求我們更專業(yè)、更成熟的體現(xiàn)。也要看他人的標準要求是不是也是我自己想要達到的一個目的或者狀態(tài) 。
蕓友生姜:
我也喜歡探索穿衣風格的可能性,有多種風格或者改變風格都沒問題。
莊主:
不管穿衣服的風格和品類如何改變,我還是我,我穿著的 服裝表達的就是現(xiàn)在我所想體現(xiàn)出來的真實的自我狀態(tài)。那我認為,這就是“穿衣自由”。
關于正視自己,我總結了幾條內容和大家分享,也歡迎大家補充:
(1)你認可你今天的穿著嗎?
(2)你有沒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接受不認可你的人的審視?包括你的親朋好友?
(3)你今天的穿著是在表達你自己,還是別人?
(4)你今天有重要的場合或者需要面見重要的人嗎?你的穿著是在給你加分還是減分?
我覺得,問過自己這幾個問題,得到了自己滿意和肯定的答案,今天的著裝一定是讓自己感覺自由且自在的,充滿了對于生活的熱愛和自信。
蕓友生姜:
我再補充兩條:
(5)你今天的穿著適合自己嗎?
(6)你今天的穿著是為自己穿的,還是為別人穿的?(穿衣是否自由要看穿衣的出發(fā)點是什么?)

|三|
個人對于“穿衣自由”的深度思考
1.“穿衣自由”與“時尚自由”的聯(lián)系
莊主:
我曾經聽到一位明星的采訪。記者問他“什么是時尚?”,他的回答是“時尚就是穿衣自由”。細細品味這句話感覺充滿了哲理。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堅持做自己,有自己的穿衣風格,吸引了一批喜愛你風格的人,這些人越來越多,“穿衣自由”逐漸就引領了“時尚潮流”。
蕓友生姜:
在時尚自由下,個人有自由選擇服裝時尚方向、風格的權利,也有選擇跟隨時尚潮流趨勢穿衣與否的權利。時尚自由有幾種情況:一種是保持自己特有的個人風格,而不跟隨大眾的時尚潮流,保持獨特也是一種時尚;另一種是很少關注時尚,穿衣較隨性的群體。人們有權利選擇不跟隨時尚,但實際上在時尚潮流全球化下又有些被迫被時尚拉著走,因而選擇的款式可能是兩年前的過時款,既不時尚也不經典,這可能是比較尷尬的情況。如果選擇不容易過時、耐看的經典款會好一些,也能穿出自己的態(tài)度。比如藝術家蔡志忠、還有許多知名設計師,經常穿著的是簡約實用的基本款:如襯衫、西褲、黑白T恤等等。
蕓友白澤:
個人覺得穿衣自由是個人的穿衣選擇,而時尚自由涉及更多方面,不只是消費者,也關系到時尚行業(yè)的從業(yè)者。
2.我所崇拜的“時尚自由者”——香奈兒

在我看來,香奈兒就是從最開始的自我表達,自我的穿衣自由,逐漸擴大了影響力,乃至影響了全世界。香奈兒女士從來都不會鼓勵大家去追逐流行,她的名言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時尚易逝,風格永存?!闭业綄儆谧约旱拇┮嘛L格,也是在樹立自己的“穿衣自由”。
蕓友白澤:
我覺得香奈兒女士在個人表達方面做得非常棒。并且個人覺得香奈兒女士非常幸運,在當時和現(xiàn)在都有很多認同她表達的內容。當然,我們也非常幸運,曾經有這樣一位時尚大時為我們帶來突破傳統(tǒng)的穿衣和時尚理念。
莊主:
我們確實非常幸運,現(xiàn)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服裝風格的多元化表達的包容性,其實已經是越來越強了。對于每年的流行元素也是越來越豐富了。我們有選擇自己喜歡的穿衣風格的權利了。
蕓友生姜:
如果沒有這些時尚引領者,現(xiàn)在的穿衣意識不知道還滯留在哪里?追求個人價值和自我意志的當下,自由本身就成了一種時尚。
蕓友IrisWu:
在我看來川久保玲家族就是主張時尚自由的代表,讓世界感受到了有別于西方時尚傳統(tǒng)審美的另外一種風格。而且川久保玲女士本人也一直致力于突破自己,突破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時尚。
蕓友生姜:
是的,小眾風格開始流行,一些品牌將旗下某種風格的店鋪拓展到一定規(guī)模就不再繼續(xù),而是增添另一種風格再拓展。
蕓友白澤:
我的兄弟姐妹中不在時尚行業(yè)內工作的,多數都有自己偏愛的風格,也有一些對穿著不甚在意的。但一些女性長輩在買衣服的時候,很容易被店員忽悠著走。店員如果說這個款今年很流行,她們大概率會相信。
莊主:
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不跟風、不盲目追逐潮流。同時建立自己的穿衣體系,也是一種“穿衣自由”。

莊主總結
一、被誤解的“穿衣自由”
“穿衣自由”是不分男女、不分年齡、不分體型、不分地域的。樹立個人對于著裝的正面觀念想法,以及所有人的平等對待都很重要。我們不會因為他人的三言兩語而去改變自己的穿衣風格,同樣我們也不會隨意去評判他人的穿著。
二、“穿衣自由”的潛規(guī)則
1.場合限制“穿衣自由”
場合著裝是基本禮儀,穿衣打扮會體現(xiàn)一個人的專業(yè)度。
2.身份地位限制“穿衣自由”
社會地位越高對于著裝的限制就越高。
3.追求“穿衣自由”前先正視自己
(1)你認可你今天的穿著嗎?
(2)你有沒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接受不認可你的人的審視?包括你的親朋好友?
(3)你今天的穿著是在表達你自己,還是別人?
(4)你今天有重要的場合或者需要面見重要的人嗎?你的穿著是在給你加分還是減分?
(5)你今天的穿著適合自己嗎?
(6)你今天的著裝是在取悅自己,還是取悅別人?
三、個人對于“穿衣自由”的深度思考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堅持做自己,有自己的穿衣風格,吸引了一批喜愛你風格的人,這些人越來越多,“穿衣自由”逐漸就引領了“時尚潮流”。穿衣自由的出發(fā)點不是時尚,只是剛好這些沒有時尚出發(fā)點的人,卻引領了時尚?!皶r尚先鋒香奈兒”就是從最開始的自我表達,自我的穿衣自由,逐漸擴大了影響力,乃至影響了全世界。所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穿衣風格,也是在樹立自己的“穿衣自由”。
文字整理:張懷楷
文字編輯:陳暢
美術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