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AM/AMV坦克,蘇聯(lián)升級改裝的“五對負重輪”

作為第一代主戰(zhàn)坦克的代表作之一,T-54/55坦克擁有約10萬輛的驚人總產(chǎn)量,縱觀整個坦克史上也鮮有比擬者,高產(chǎn)意味著戰(zhàn)場上將占據(jù)數(shù)量優(yōu)勢,但同時也意味著更新?lián)Q代的成本很高,別看蘇聯(lián)是陸軍大國,成本方面也要適當控制,因此蘇聯(lián)直至解體也沒有完全退役T-54/55系列坦克,一直都在對它進行改進升級,其中T-55AMV就是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升級型號。

T-55AMV的科技線其實延續(xù)了T-55AM,而后者則是上世紀70年代對T-55A坦克進行的深度改進型號,1983年正式服役,其綜合作戰(zhàn)能力大約處在二代主戰(zhàn)坦克的級別。

T-55AM戰(zhàn)斗重量約37噸,武器系統(tǒng)應該是它最大的變化,它保留了原本手動裝填的100毫米線膛炮,但增加了炮管雙向穩(wěn)定系統(tǒng)、Volna火控系統(tǒng)、激光測距儀等設備,提高了火炮射擊反應時間和精度,不同國家裝備的版本在一些細節(jié)上有差異,例如捷克斯洛伐克的版本將激光測距儀和橫風傳感器安裝在炮盾上方,而波蘭的版本將激光測距儀集成到炮手瞄準器中。火炮可以發(fā)射T-55坦克所有的彈藥,新增了鋼芯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和炮射反坦克導彈。

坦克的動力改成了一臺V-55U V12柴油發(fā)動機,輸出620馬力,同時采用了增強的懸掛和履帶,坦克最大公路速度為50千米/小時。在防護上增加了BDD附加裝甲和橡膠裙板,BDD就像是一種附加的間隙裝甲,可以有效應對破甲彈,對穿甲彈也有一定效果,它被安裝在坦克的首上裝甲外,以及炮塔正面140°的范圍內(nèi)(除了火炮安裝位置),裝甲根據(jù)炮塔外形變化,這一點是T-55AM辨識度很高的特征。

T-55AM總共改裝了數(shù)千輛,當年除了蘇軍之外,還裝備到了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軍隊中,它運用的BDD裝甲也被用來改裝升級T-62坦克。

就在T-55AM服役兩年后,T-55AMV的研發(fā)工作也展開了,名字中的“V”來自俄語中爆炸一詞,它在80年代末服役,后來進入到俄軍、敘利亞陸軍等國服役,非洲也有大量使用,比如烏干達就裝備很多。

T-55AMV在很多方面都與T-55AM一樣,除了附加裝甲,它將BDD裝甲改成了“接觸”-1爆炸反應裝甲,這種“小方塊”安裝更加靈活,它們被密集安裝在T-55AMV的車體正面、兩側(cè)、炮塔正面和頂部,它們提供比BDD裝甲更全面的防護。

作為當時蘇聯(lián)手中對老式“五對負重輪”(T-54/55)的最新升級型號,不出意外的話T-55AMV將會在蘇軍中服役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還會把一些T-55AM升級到T-55AMV。

目前T-55AMV仍在一些國家服役,比較活躍的地區(qū)是非洲,這里的國家大多貧窮,仍在大量使用舊式坦克,網(wǎng)絡上也能看到一些T-55AMV被毀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