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遠alc雙面狂飆三行不行?
這板子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其實毀譽參半,說好打的有,說不好的貌似更多。但最近風向好像變了,自從一些國手用上林高遠alc(是不是真板子難說,至少手柄是)之后,林高遠alc的風評開始變了。所以說,國手的器材真的是引領潮流!不過我沒這么夸張,其實一開始我都說林高遠alc這板子好打的,只是一開始打的時候,我也有點覺得這板子偏軟,一速和底勁沒有vis那么頂。但最近是打算再次開始打林高遠alc,其中很重要的一些原因就是,我打法從以前的快弧,逐步變化成弧快了。相比以前追求一板過的底板,現(xiàn)在變成追求弧圈球更好的配置。
vis算是外置alc的潮流鼻祖,說到林高遠alc,肯定就離不開兩者之間的對比。雖然u和v碼vis,相比t碼vis,已經(jīng)做得是更加持球一些了,但就算如此,林高遠alc搭配狂飆三之后的持球還是不同的。同樣是搭配40度neo藍國,t碼vis一速極快,尤其是攻球練習的時候,感覺持球時間極短,拉球的手感其實也不怎么持球,海綿甚至膠面的裹球感都很微小,基本上就是靠粘性持球的感覺。
林高遠alc搭配40度neo藍國是非常持球的,甚至能感覺到一些海綿裹球的味道,雖然沒蛋糕海綿那么裹球。在眾多的外置alc當中,尤其是對比vis和張繼科alc,林高遠alc毫無疑問是最持球的那個底板。所以我說林高遠alc更像是弧圈版的vis,因為拉弧圈球,最好的手感就是海綿能裹住球,持球越好,咬球越實,拉球就越轉(zhuǎn)越頂,且越精準。可以說在外置alc這個類型,以及類似的外置纖維板當中,林高遠alc是與狂飆三最匹配的。但這個高度匹配性也是帶來了一些問題,林高遠alc在中小發(fā)力下單板質(zhì)量其實并不突出,不過還是比純木高,但弱于vis。不過這個問題倒也不是大問題,隨著發(fā)力的提升,林高遠alc弧圈球的上限其實是接近vis的。
林高遠alc這板子確實不算硬的纖維板,畢竟持球感這么好,不可能板子一速還很快,但其實也不慢。有的人說林高遠alc單板質(zhì)量不高,這個可能是配膠的問題了。如果配膠到40度藍海綿,只要能打透底板,這個單板質(zhì)量退臺也是不虛的。
林高遠alc的神奇魔力其實就是與狂飆三的匹配性,還有就是攻防轉(zhuǎn)換的時候,變換線路的時候很穩(wěn)很精準。林a正手搭配狂飆三擺短非常有數(shù),對小球的掌控說是接近金標vis也不為過。因為板子很持球,這是比vis有優(yōu)勢的,持球就能帶來更好的控制和出球的指向性。因為很持球,其實正反手貼防的時候也是有自己的一些優(yōu)勢的。雖然同樣都是外置alc,但我覺得有意思的是,林a反手配澀套貌似手感比vis更扎實,不會有發(fā)空的感覺。這里倒也不是說林高遠alc配澀套威力就比vis更大,但手感上,林高遠alc確實感覺更脆實一些。
林a與狂三如此匹配,那么雙面狂飆三可行么?要說行也行,也說不行確實也不行。因為林a搭配雙面狂飆三確實挺好打的,尤其是反手出球其實不肉,不會說輕易掉網(wǎng),而且反手發(fā)力也能打出不錯的單板質(zhì)量。但要說不行確實也不太爽,因為反手配37度狂飆三,其實影響正手40度藍國的通透性了。而且反手37狂三手感還是有點硬,海綿裹球感比較弱的,速度始終比澀套要慢一些的,難以直接拉穿對手的反手。
我后來還是把反手狂三換掉了,換成了咒語M,還別說,正手40藍國馬上就變通透了,裹球舒服,發(fā)力打透之后單板質(zhì)量可觀。不過林a中小力量確實明顯沒vis那么快,然后發(fā)大力的話,林a略弱一點。但其實如果你拉弧圈球為主,林a的弧圈球并不比vis弱,vis強在一速快韌性更足一些?;∪η虼蚍?,我覺得第一要素還是持球感好才順手。其實林a的正手弧圈是比較類似金標vis的,我猜想蝴蝶把金標vis的一些思路用到林高遠alc上面了。
總結(jié)來說,林a就像是弧圈版本的vis,這板子起速并不快,但因為裹球好,利于弧圈球的穩(wěn)扎穩(wěn)拉。而且也因為搭配狂飆持球好,中近臺的攻防轉(zhuǎn)換,林a是比vis更穩(wěn)定的存在。雖然林a可以搞兩面狂飆三,能打,不算難打,但確實手感一般,個人不推薦。正手狂飆三,反手澀套的林a,打起來很舒服,手感通透。林a依賴正手膠皮,最好能配40度藍海綿,這種配置打透底板之后其實是有勁的。
如果二選一,弧圈球為主的,喜歡打連續(xù)的,我是建議林高遠alc;如果打法偏兇狠的,喜歡一板過的,那么vis是更適合你。需要補充的是,林a配狂飆三手感是好過vis的,因為持球更深,手感流派,我是推薦林高遠a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