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獨立和忽視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你做對了嗎?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獨立。
但是我們也害怕忽視了孩子的成長與需求,實際上這是一個很模糊的界限,就比如說我們和孩子吵架時采取冷戰(zhàn)的策略或者我們用更高的心理技巧去愚弄我們的孩子,實際上這很正常,畢竟我們也有累、麻木、憤怒的時候。
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多的希望他獨立或者(在他面對壓力時)對他說“我希望你過的快樂”,實際上這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任何的鼓勵、放手都應該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我們必須100%、200%的掌握孩子的情況,我們才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
是否讓他和欺凌自己的同學對質(zhì)?
是否應該舉報老師的不良行為?
是否應該和團體站在對立面(堅持自己的看法)?
是否應該在很小的年紀就參與經(jīng)濟活動(賺錢)?
實際上沒有什么決定是完全正確和錯誤的(很難),孩子當然可以從傷害、疼痛、失敗中獲得重生與成長,但是問題是必須要在可控的環(huán)境下,你要知道他們會遇到什么。
我們可以在人群中偷偷的離開我們的孩子(三歲、四歲的時候),讓他們理解和父母走散的后果。但是如果你只是因為疏忽或者是因為麻木而造成了這樣的結(jié)果,那么你就是不負責任的。
換句話說,我們不會把不會游泳的人扔到海中間,然后告訴他“你自己想辦法”。在游泳池里,我們可以這樣。做為父母,我們必須時不時地介入并且成為我們孩子的向?qū)В皇窃谒麄兪艿絺r坐視不理。我們需要教他們?nèi)绾我越】档姆绞教幚硎虑?,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失敗。
但是如果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艱難的情況,我們應該理解他們到底在面對什么,而不是進一步的要求他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在你不知道具體情況時候放手讓他們?nèi)ソ鉀Q自己的問題,那就是弊大于利。
如果你在可控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那就是利大于弊。
總地來說,過于苛刻的要求孩子獨立,實際上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是弊大于利的。制定規(guī)則與指導方針和界限,當然是養(yǎng)育孩子的重要方式,但是健康的規(guī)則和過于嚴格之間,其實只有一條很細的線,如果你不能合理的制定或者不考慮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那么你只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冒險”的場景,孩子有可能受傷甚至留下終身的精神傷害。
所以請做一個體貼的父母,以孩子為中心進行思考,而不要用“我希望你獨立”這樣的話搪塞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