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各地為方,天下大同 ——讀《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xiàn)代中國》

2023-09-19 07:48 作者:恩醯NX  | 我要投稿

生長于今日的環(huán)境,為什么許多人可以順暢地讀外語原文,可讀文言文卻需要譯本?

文言、白話、官話、國語、方言、普通話,這些概念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和區(qū)別?

我們都聽過倉頡造字的故事,那拼音又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


本書從人民-民族-國家的角度出發(fā),關注國語運動這一推行普遍性的漢語民族建構。20世紀初中西文化競爭中的失敗帶來的焦慮感,促使廣大知識分子對比中西差異,試圖找出落后的原因,而語言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重要象征就成了“中國文化落后”的替罪羊,興起了一種廢除漢字(文)、提升聲音(言)地位的迷思,試圖以此重塑中國文化。


國語運動圍繞聲音展開,提出了“言文一致”的目標,追求我手寫我口的“聲入心通”。國語運動由旨在普及識字率,提高國民素質的切音字運動拉開序幕;1913年之后進入第二階段,注音符號開始出現(xiàn),至五四之后推行白話文運動,文字改革進入白熱化階段,此時廣大知識分子致力于統(tǒng)一全民語言,提升民族凝聚力;1930年之后國語運動進入第三階段,一套國音標準(注音符號)被固定下來,廢除漢字的主張沒有之前激烈了,1932年經(jīng)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后,普通話被采納為中國官方語言。切音字運動、白話文運動、國音運動構成國語運動的文字、語體和語音三個維度,國家建構、民族認同、地方觀念、階級意識、城鄉(xiāng)差異、政治派系等等力量各懷目的、相互交錯、貫穿國語運動始終,并隨時代而變動。


書中讀到許多有趣又意外的點:如譯名蕪雜的弊病長期困擾著清末民初的學術界,遠不限于人名、地名的紛繁,更重要的是一些學術性專有名詞并無固定譯法,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似乎依然沒能徹底解決?!肮湃怂帲ㄋ帲┳謴牟輳臉罚罚?,正所謂入在耳朵里,印在腦子上,是聲入心通的絕妙佐證”,然而以漢字本身論證試圖廢除漢字的聲音中心論未免欺人太甚。1907年,“四川藏文學堂”改叫“四川省城方言學堂”,教學重點轉向外國語;吉林“外國語學堂”奏請?zhí)碓O蒙文科,并更名為“方言學堂”;而清政府把培養(yǎng)翻譯外語人才的學校命名為“同文館”;這些名目遙相呼應,體現(xiàn)了廣義的“方言”概念和“各地成方”又“天下大同”觀念。值得一提的還有,直到1983年都還存在著廢除漢字的聲音,而漢字憑借頑強的生命力活到了漢字輸入法出現(xiàn)的一天,熬走了那些認為漢字輸入慢存在技術層面缺陷的罷黜漢字論者。


本書史料細密濃稠,適合細嚼慢咽反復品讀。宏大的國語運動框架下每一章的子課題都足以單獨成書,作者除了搜集大量文人志士相關史料外,還引用了一些佚名作者的日常文本,為當時的社會氛圍和民眾對國語運動的態(tài)度提供了更全面更豐富的視角。不同篇章之間有所涉及和關聯(lián)時,作者會用簡略的前情提要(如“參見第x章所述”、“前文提到”等)幫助讀者回顧和建立閱讀網(wǎng)絡。此外,個人很喜歡每一章最后的“余論”一節(jié),可以看到作者對史料背后的邏輯梳理和話語分析,是很好的文本闡釋模板。在閱讀瀏覽了大量的史料后,仿佛得以同作者就文本展開探討,進而引發(fā)讀者對史料的進一步思考。


各地為方,天下大同 ——讀《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xiàn)代中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巢湖市| 凤庆县| 拜城县| 铜梁县| 元阳县| 涟水县| 翁牛特旗| 渝北区| 个旧市| 龙游县| 武强县| 徐汇区| 高阳县| 桓台县| 炉霍县| 乌拉特前旗| 湛江市| 都安| 乐清市| 淳化县| 灵寿县| 集安市| 绥化市| 皮山县| 和平县| 顺昌县| 崇阳县| 金塔县| 福泉市| 淮安市| 贵阳市| 循化| 平安县| 唐河县| 肥西县| 拜城县| 钟山县| 西宁市| 防城港市| 晴隆县| 万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