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業(yè)余詞作對方方日記的讀后感
? ? ? ??打算寫這個內容,是四月十日的事情了。本沒想到這個話題會有如此熱度,亦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多人為此事發(fā)聲。
? ? ? ? ?話不多說,直接來說說我的感受吧。雖然是全職作家,雖然是閑來無事,雖然只是在家查資料,雖然是有人約稿,但能夠做到連續(xù)六十天每日不鴿,作者在這一點上便要比我強出許多。
? ? ? ? 但大概也是因為趕稿的緣故,行文中又不少疏漏之處。作為一個十八歲后沒有上過語文課的非專業(yè)人士,我還是想在惶恐間提一提自己在作者日記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由于篇幅有限,加之難以斷定部分語句的使用是否妥帖,這里只列出部分。相信作者本人會在正式出版前,會將其他錯誤都一一改正。
一、標點錯誤
? ? ? ? (全文中的問號、嘆號、引號,均為英語字符,使用不規(guī)范。)
1、今天是大晴天。有著冬天最舒服的氣韻。也是欣賞冬季最好的日子。
(正月初六)
2、母親還迸發(fā)出學習熱情,在電話中不厭其詳?shù)貫槲抑v述屈原,李斯,為我補課,她告訴我她每天寫一千字(創(chuàng)作),并給我念……
(3月17日)
二、詞語搭配不當
1、平時或回家蹭飯,或是吃外賣。現(xiàn)在倒好,總算啟動了自己的廚房。
(正月初五)
2、大晴,太陽太明亮,一副直奔夏天的感覺。
(3月18日)
三、錯別字
(漏字的語句因為無法標藍注明,故略去。)
1、中午看到一張照片。有日本援助物質上的一首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正月十八)另,此處用“兩句詩”或更宜
2、憑心而論,下沉到小社區(qū)的工作人員相當辛苦,幾乎就是個勤雜工,什么活都得干。
(3月8日)
? ? ?? ?除了上述提及的基本錯誤外,在看日記時,我還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別扭。這其中,不太常用的語序表達當然是原因之一,例如:
? ? ? ? 只是當時寫到那里,覺得反思也很必要。由此,就反了一下思。(正月初五)。
? ? ? ? 但更多的,還是行文中那些常識與邏輯所產生的困惑。
四、常識問題
詩怎么說的?花自飄零水自流呀。
(3月11日)
? ? ? ? 可見,即便是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范圍內,作者依然對于李清照的《一剪梅》是詩是詞都分不清楚。
? ? ? ?上述問題倘若說對一二,實在不勝榮幸。
? ? ? ? 拜讀完日記中的十余萬字,我獲益良多,受益匪淺,君子贈人以言,盡管在下鄙陋,卻也愿意將這些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
1、文章里可以多加些天氣元素,用以提高全文的真實性。
2、表達觀點和辯論時,請不要打標簽,圈范圍,這樣下定義,很容易讓人覺得膚淺。
3、生活中,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容易得多。而面對問題時,無論結果對錯,嘗試去解決它,就已經離成功更進了一步。
4、喊口號并不是脫離實事求是,強勁的精神力與向上的心態(tài),是戰(zhàn)勝失落和迷茫的關鍵。
5、誠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每個人卻又是祖國的孩子??紤]前者,我們可以出于公義而憤慨,但在僅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發(fā)聲時,請再多看看后面半句。
6、面對災難,應當以“不惜一切代價”的覺悟,去執(zhí)行“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
7、保持獨立思考當然難能可貴,但這和閉目塞聽是不同的。如果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全然聽不進旁的聲音,誤入歧途、走火入魔也只是時間問題。
? ? ? ? 最后,對于日記在海外出版這件事,我想大家也不必拿著國外出版方的簡介對著作者窮追猛打了,作者不懂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