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P成功后,歐洲酸了,印度醒了,而美國又苦又痛,我爽了
Recp簽署后,有幸參與的國家紛紛報道,人民在暢想未來的美好情境。日媒更表示:“日本走出多年的經濟衰退指日可待?!表n國總統文在寅:希望RCEP助力各國加強經濟合作,共克疫情危機。所以有人說日韓受益最大,也有人說是亞洲的時代來臨了。然而,美國,歐洲、寶島及半途退出的印度心中各有滋味。

歐洲的酸
在喜馬拉雅山脈以西的地方, 傳來酸酸的報道,紛紛扭曲事實,說是咱們主導的。失去世界中心的歐洲人,早就應該習慣了吧,1945年后,世界的中心已經從歐洲轉到了美洲大陸,只不過,這一次與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而已。美洲的時代跟他們有點血緣關系,還是算同一戰(zhàn)線。而今天呢?歐洲徹底被邊緣化;何況這些地方很多都是當年歐洲列強的殖民地,今天這些地方成為了世界中心,而且是用最和平的方式。未來這些地方很有可能成為他們經濟的主導者,到他們?yōu)閬喼薮蚬ち耍凰麄冃睦锏乃?,咱們也是可以理解的?/strong>

印度醒了
印度的離開,的確讓Recp的數據遜色不少;特別是人口數據,一下子就減少了37%。印度缺席很可能是一件好事,最失落的卻是日本,因為日本人少了群友,群主的權威就沒有人可以挑戰(zhàn)了。印度人為了避免入群后,對國內大量的手工業(yè)坊及脆弱的工業(yè)基礎造成沖擊,繼而導致失業(yè)和民怨,沒人能承擔得起。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讓莫大仙更注重自己的選票。無論是經濟還是莫大仙的烏紗帽,都經不起折騰。曾經的畫餅大師,莫大仙上臺后不久,為印度人民畫了“印度制造”;畫了孟買5年后超過上海。印度人民不但沒有等到“印度制造”,更沒有等到孟買超越上海,而當印度機會來臨的時候,紛紛退縮。近兩天印度的媒體好像集體清醒一樣,比如《印度不可能復制中國》,和印度《商業(yè)標準報》報道的《印度走上貿易保護主義后果嚴重》稱,印度從1930年就開始抵制外貨,但90年過去了,印度卻沒有變得更好。印度人的傲氣,活生生把自己的優(yōu)勢變成了劣勢。是印度的缺席始于不自信,或者說缺乏壯士斷腕的勇氣。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氣質,中國是上古王者,印度是千年癟三,“龍象之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只不過是印度人的自嗨而已。

寶島的焦慮
以上是寶島媒體的報道:中日韓彼此有降稅優(yōu)惠待遇,恐對寶島地區(qū)塑化、鋼鐵、紡織及工具機等傳統產業(yè)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寶島市場規(guī)模小,石化產品以出口為導向。陳寶郎說:“若日韓等主要競爭者銷往東盟都享有關稅優(yōu)惠時,寶島產品拿什么競爭?臺企將會相當辛苦”。寶島的南向計劃及加入TPP變成不可能的任務,TPP已經變成了不可能。寶島因跟日韓產業(yè)重合度高,近年來本已舉步維艱,全靠大陸續(xù)命,RCEP的簽署將大幅加強各國間的緊密合作,將對島內出口造成很大影響,加劇寶島的內卷化。

美國的苦與痛
最不想RECP成功的就是美國了,它花費了8年的時間,調動了國家大部分的資源,與一個又一個國家翻臉,甚至在最后的時間,還向自家的盟友施加壓力。但遺憾的是,他曾經的鐵桿在他無暇關注的時候,紛紛跳上RECP這條大船,他能不苦嗎?從朝鮮戰(zhàn)爭到今天,他從來都沒有敢輕視東方大國,但他用盡了所有,卻沒有攔得住它的崛起。反而讓自己搞得一身病,眾叛親離,它能不痛嗎?正如美媒所報道的一樣,其他國家拋棄美國了,世界不等我們了;曾經是萬人崇拜,照耀世界的燈塔,被東方明珠的光芒所掩蓋,那種心情何止是苦和痛。

RECP的成功,亞洲人民告訴世界,過好生活,不是某一人種,或者只是某一地區(qū)的特權,更不是上帝所指定的,而是要自己爭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