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將女性主義進行分類嗎?【大綱】
? 如果我們站在立場區(qū)分的角度上,我們確實應該分類——比如自由主義流派與馬克思主義流派。
? 如果我們站在同立場卻依然有分歧的角度,我們的分類似乎又有些太細化了——比如馬克思主義流派與社會主義流派,它們之間的理論差異并不是很大。
? 若我們承認,多音性是顯示女性主義生命力的特征,那的確有分類的必要。
? 若我們承認,“為了99%的女性主義”而發(fā)聲,那除了已經(jīng)破產(chǎn)的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之外,我們的分類又略顯多余。
? 我們應該將女性主義進行分類嗎?恐怕這是不得不做的工作,哪怕分類中隱藏著將女性主義閹割的風險,但請不要忘記,將feminism翻譯為“女性主義”本身,就已經(jīng)在閹割它豐富的意蘊了。直到現(xiàn)在,即使是女性主義者,其中也依然會有部分人把女性主義誤認為“女性的主義”。
? 分類的必要性體現(xiàn)在,一方面是中西兩地父權制的差異,另一方面則是中西兩地的社會矛盾不能一概而論,那么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進行分類?
? 第一種分類:線性時間觀——按三次浪潮的時間分期進行分類
? 第二種分類:克里斯蒂娃的分類
——第一代:爭取與“男性”在線性時間內的平等
——第二代:突出“女性”的循環(huán)時間
——第三代:在父姓線性時間與母性循環(huán)時間之間來回“振蕩”
? 當然還有其它分類,不過那些分類基本上是上世紀的分類了,在此不再贅述
? 如果按照最常見的分類法,我們無非可以這樣分,第一次浪潮主要是自由主義,第二次浪潮中有三大家:自由派、激進派和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流派,第三次浪潮主要是后現(xiàn)代主義流派,當然也有其他比較有影響力的文化派、生態(tài)派、賽博格派等等……當然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樣的分類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給人一種漸進的錯覺:似乎女性主義的發(fā)展真的如波浪一般有起有伏,隨著社會的變遷而發(fā)展著。但真的是這樣嗎?每一次浪潮的更替,難道沒有“斷裂”嗎?若沒有“斷裂”,那么為什么女性主義內部的分歧甚至可以達到對立的程度?所以,三次浪潮的分類法容易方便讓人去快速理解,但它掩蓋了在浪潮的變換中,具體社會現(xiàn)實的政治經(jīng)濟關系的變革。
? 線性時間分類的弊端已然顯現(xiàn),在這一層意義上,或許克里斯蒂娃的分類更適合我們對目前國內女性主義聲音的判斷。
? 注:由于克里斯蒂娃的分期背后有比較晦澀的解釋,故而在此處只是簡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