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天佑兒童醫(yī)院孫小迪講解:如何區(qū)分“熊孩子”與“多動癥”?
重慶天佑兒童醫(yī)院孫小迪講解:經常有寶媽抱怨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小動作也特別多,專注力差,根本坐不住。說了幾百遍都無濟于事,家長們開始懷疑自家寶寶是不是有多動癥了?錯!許多寶爸寶媽對多動癥都有誤解。
活潑是孩子的天性,不能將其混為一談,能控制自己和不能控制自己完全是兩回事。有多動行為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他太過活潑;而真正多動癥孩子恰恰是大腦興奮度不夠,做事情沒一會就沒興趣,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了。

一.如何區(qū)分“熊孩子”與“多動癥”
1.分場合
遇到陌生人,在陌生的環(huán)境,熊孩子會需要一點適應期,在沒有熟悉之前,會保持安靜狀態(tài);多動癥孩子則不會因陌生而安靜,什么也阻止不了他。
2.能停下
一般孩子哭鬧都是有原因的,比如:我要買這個玩具、要這個零食、給我玩游戲······一旦滿足他的需求,就會停止哭鬧和生氣。但多動癥兒童不會。
3.自制力
小朋友都渴望被表揚,討厭被批評,當獎勵和懲罰雙管齊下,熊孩子是可以安靜的,多動癥兒童是想安靜,但安靜不下來。
二.安靜不會是多動癥?
多動癥的主要特征就是注意力缺陷,因此即便單純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多動的表現(xiàn),也可能會被診斷為多動癥。如果是“安靜”的孩子被斷定為多動癥,家長也不必意外。
三.家庭如何引導多動癥孩子?
1.不要歧視、打罵孩子,嘗試理解包容
棍棒之下,只會讓孩子出現(xiàn)更多的心理問題,與多動癥重疊,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家長一定不要打罵孩子,要充分理解這是一種身體、心理疾病,不是孩子有意這么去行為的,學會包容孩子。
2.學習正確的育兒技能
及時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進行家長行為管理培訓,學習正確的育兒技能,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用科學的方法鼓勵引導孩子的積極行為。比如,家長可以通過在冰箱上貼時間表、對書籍和其他孩子的日常用品設定固定的收納整理位置等方式,幫助孩子學會保持條理與遵守指令,利用外界環(huán)境去提醒自己,從而形成較好的行為模式。
3.家長要給自己減壓
不要給自己和孩子太大的壓力,日常中要為孩子的一點點進步感到欣慰。不管在線上還是線下,家長都可以尋求幫助,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更好地幫助孩子。
很多孩子只是比較活潑淘氣,家長們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不要自己隨便給孩子貼標簽,更不要隨意診斷用藥,要找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專業(yè)測評。就算孩子診斷有多動癥,也并不丟人。他們不是笨,也不是孩子有意為之,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正確引導,即使還是個孩子,也需要用心呵護他們的尊嚴和信心。
[部分圖文源網絡 侵權聯(lián)系刪除]